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江夏送

江夏送

2015-12-21 07:11: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江夏送篇一《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课外补充》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江夏送》,供大家学习参考。

江夏送篇一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课外补充》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原作品序: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良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译文:

随州古称汉东国,美丽富饶,大江藏有随侯明珠,如明月熠熠升辉。

家人一定想不到:经历安使之乱以后,倩公这颗人间明珠还能得以平安回归。 鉴赏: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答: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全县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江夏送篇二
《韩愈赠序之突变及赠序之传播与接受_薛峰》

第24卷第3期Vol.24No.3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ZhoukouNormalUniversity2007年5月May2007

韩愈赠序之突变及赠序之传播与接受

薛 峰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上海200072)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韩愈赠序在文体美学上的个性化突变,初步阐释唐代赠序的生存土壤和传播路径,并点出赠序在接受与再接受的过程中所给予自身以及读者的新生。

关键词:文体;韩愈;赠序;传播;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07)03-0014-07

刘熙载尝言:/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0[1]近人、今人沿此思路,无论是综论韩文,还是就单篇进行解析,多以韩文的/笔法0、/技法0、/文气0、/文势0等作为重点。然而,陈寅恪曾从六个方面点出韩愈的历史文化贡献,其中五曰:/改进文

[2]

任华,所为送序都很出色。但从多数文章的写法看,大抵不出一种格式。先叙离情,后缀风景,情致物态,尚似六朝。林纾所谓-狃于六朝积习.(《春觉斋论文》)者,即指此类。0初盛唐时期,赠序比较程式化的原因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1)魏晋南北朝时

[3]

体,广收宣传之效用。0这11个字透露出两点重要期,虽然一度出现崇尚/通脱0的风气,而随着骈文的

信息:(1)对文体进行的改变促成了文体的演进。兴盛,对文章整体的布局、细部的组织、甚至语句的(2)文章的社会功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本文拟从以运用,皆有严格的要求,把形式的/整一化0推向极上两点出发,立足于文体角度,主要探讨韩愈在赠序端,确定为固定的模式。初盛唐时期文体文风格局文体改进上的美学价值,并初步阐释唐代赠序的生存土壤、传播路径及接受过程。 一、韩愈赠序之突变

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中谈到:/在唐代,送序

的主流还是沿袭六朝的模式。(2)初盛唐时期的赠序以骈文为主,骈文温柔、典雅、中和、含蓄之美的内敛性以及/取类相从0的联想模式和/中庸0思维方式易于形成格式化形态

[4]

。(3)初盛唐时期,依托祖

之文是常见的文体,前辈作者如王勃、陈子昂、李白、饯宴集之风,送行者给辞别者写赠诗,再推举一人

收稿日期:2006-09-15

作者简介:薛 峰(1978-),男,湖北安陆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据笔者统计:⑴中国大陆方面,与/序体0、/赠序0和/韩愈赠序0相关的论文,从1979年至2004年约有39篇(1979年至2001年相关论文索引可参见笔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2003届硕士学位论文《序体研究#附录二》。2002年至2004年相关论文有6篇:陈兰村《穷情尽变,冠绝前后)))论韩愈赠序文的创新精神》,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期;郭殿忱、陈劲松《论〈文选〉之序体》,载《北华大学学报》2003年1期;林琳、李丹《奇#气#巧#新)))试论韩愈赠序散文的艺术特色》,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8期;林琳《试论韩愈赠序散文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10期;孟红军《韩愈赠序类散文艺术特征探微》,载《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3期;孙娟《/序0说》,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4期。⑵台湾方面,刘正忠《韩愈赠序散文的艺术》(《大陆杂志》1995年6期)和姜明翰《论韩愈赠序作品之隐秀》(《中原文献》1997年3期),从互联网上详细的内容摘要看,也属艺术特色论范畴。

②虽然文体文风改革不自韩柳始,但毕竟在韩柳之前文章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浮辞赘典的减少等表层上,文体也多集中在奏疏上。/在创作实践中文体文风改革有了显著进展的,是天宝中期以后至贞元中韩愈登上文坛以前这段时间。0参见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75-185页。

③在韩愈以前,只有元结的赠序趋于简古,如《别王佐卿序》。参见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32页。

④唐代帝王经常找出各种理由宴请群臣,上行下效,全国宴集聚饮之风极盛。如遇出行之事,通常设宴饯别,以壮行色。于邵《送王郎中赴蕲州序》曰:/赋诗追饯者,翰林之故事,吾何间然。0酒酣耳热之际,座中人乃赋诗相赠,并推请其中一人执笔为序,或作为引言引发众人诗兴,或述其原委以为众诗总结。明人胡震亨曾对唐代帝王宴请游玩赋诗情况作过统

第3期薛 峰:韩愈赠序之突变及赠序之传播与接受 15

执笔写一篇文章作为总序以道其原委。此类赠序依附于众人赠诗,自身拓展空间狭窄。

关于上述第三方面,前人研究未曾涉及。笔者以为,对作者而言,创作样态大致可分为三级/控制

层面0,即创作前、创作中和创作后的渐次递降的控

者成为遣词造句的能工巧匠,却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即如褚斌杰所说,古代散文作品/占据主流的仍是将应用文、学术文加以文学化0

[5]

。也就是说,散文作者

把/应用性0作为第一位,只是在前文章事件的牵制下针对写作对象将写作素材文学化。这也是初盛唐时

制级。一般来讲,作者的主要控制权存在于前两级。期赠序/大抵不出一种格式0的原因之一。在创作前和创作中这两级控制层面上,作者所能够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后期中央统一获取的控制权力的大小,又会因文体的不同而有所势力与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斗争的序幕。盛唐时代强差别。古代散文中的大多数体类,如诏、令、策、书、大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去不返,代之而起的是藩启、序、表状、哀辞、祭文、碑志等文章,在创作前就不镇割据、佛老蕃滋、宦官专权、民贫政乱,以及吏治日得不接受直接的他者因素的介入:直接促发文章创坏、士风浮薄等一系列问题,整个社会已处于一种表

[6]作的人物与事件,我们姑且可称其为前文章事件。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危险状态。部分文人士

就赠序文体来讲,离别之际,受赠人及其出行之事,子以中兴唐朝为历史使命,反映在文学上的显著变就自然成为作者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素材。前文章事件的/价值0在于:削弱了作者对于/创作前0这一创作样态控制级的控制权。也就是说,与抒情诗等自由创作的纯文学体类不同,作者在写作赠序前,就会受到前文章事件的规约和束缚,从而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对某些素材和表达方式的自主选择权。

检视《文苑英华》、《唐文粹》、《唐文粹补遗》和《全唐文》,王勃、李白遗存赠序同为16篇,居初盛唐之冠①。以王勃《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为例。王勃首先慨叹相交不易和别离之难,次赞萧三的归隐之志。再写因李明府之好客得以与萧三相识,接着回忆两人同游共处时的投机。然后,再次悲叹离别的痛楚,想象萧三离去的情景并再颂其归隐之志。最后,作引发之辞,提请诸位写诗相送。李白则首先赞叹蔡侯的四方之志,次写与其相识及同游共处的情景并慨叹即将分别,然后,想象蔡侯离去的情景而不乏祝愿之意,最后,盼其能早日复聚并提请诸位赋诗相送。虽然两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和细节处理有所差别,遣词用句也有很大不同,但文章内容的骨干要素却是

化就是韩柳的文体文风改革。就赠序来看,真正与赠诗完全断绝联系的独立赠序出现在何时,难有定论②。然而,在中唐韩柳的赠序中,已有不少明显具有独立生命的作品。理由有以下三点:(1)在这些赠序的结尾,已经看不到因依附于赠诗而惯有的触发众人诗兴的引语;(2)受赠人也多为一般文士,包括一些庶民和方外人士,因而,祖饯宴集为其送行的可能性不大;(3)从内容来看,没有提到有关众人集体设宴送别的任何情况,字里行间也会透露出因私交而写序赠别的意思。

依据上述三点,在韩愈遗存的34篇赠序中,可推测为独立赠序的文章有15篇,现将其列表归纳如下(见表1)。

韩愈赠序皆以散行文句创作,与王勃、陈子昂、李白、任华等前辈作者的骈文相比,在整体形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说骈文能让描写和叙述的表达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散文则更易于使议论阐述得自由充分。从表1我们能够看出,议论已经成为韩愈独立赠序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林纾在

春觉斋论文》中亦说过:/韩昌黎集中无史论,舍《原不谋而合。大凡悲叹离别的痛楚、称颂勉励被送之《》外,议论之文,多归入赠序与书中。0韩愈的独立人、叙写送者和别者的情谊、缀述离别及别后的情景、道企盼早日复聚的祝辞、触发众人诗兴的引语等等,都

处于/祖饯宴集送人离别0这一前文章事件的控制之下,文章内容只以服务于这一前文章事件为要旨,作

赠序不再受到祖饯宴集的规约和束缚,也不再通篇描写风景物态和叙述离愁别绪,而是在叙议之间透露出思想表达和价值立场。

检视范围涵盖《文苑英华》卷718至卷733饯送序、卷734赠别序,《唐文粹》卷98序八饯别类、卷97序七赐宴类中

与送别相关之作品以及《唐文粹补遗》卷21至卷25序体中与送别相关之作品。《全唐文》中,明显带有赠送性质、有明确致赠对象,题名中有/送0、/饯0、/赠0、/别0字样者,皆为赠序。以此标准统计如下:唐代有赠序文传世的文人共49人,其中遗存赠序最多的前10位文人是:王勃16篇、李白16篇、任华17篇、独孤及44篇、于邵51篇、梁肃18篇、欧阳詹18篇、权德舆64篇、韩愈34篇、柳宗元46篇。

16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

如前所述,赠序这样一种自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为他人0烙印的文体,长期以来是处于前文章事件的控制之下的。无论是魏晋时期附着于一首赠诗之前的小序①,还是初盛唐时期依附于众人赠诗而创作的总序,我们在这样的文章里看不到作者的影

序号123456

贞元十九年(803)789101112131415

较难系年永贞元年(805)

送牛堪序送何坚序送王秀才序送区册序送孟秀才序送廖道士序送陈秀才彤序送王秀才序送高闲上人序

创作时间贞元九年(793)

贞元十七年(801)

贞元十八年(802)

子。因而,前人赠序约定俗成的酬赠意味(表面上是离愁别绪,实际多为世俗形式所牵制)和赠序作者价值观念的独立表达之间是具有对抗性的。正是基于前人赠序思想性的缺乏,韩愈能在赠序文体中隐晦地表达自己,就显得尤为难得了。

文章形式与主旨

(自我表达的价值底牌)

议论为主,穿插对话体叙述,抨击科举弊端,勉励齐皞议论

不平则鸣,宽慰孟郊议论、叙述

抨击藩镇割据,劝阻董邵南对话体叙述、议论讽谏于赋敛苛急议论

讽谏于赋敛苛急对话体叙述兼议论

诵文习仪重在思义行道,科场利与不利不应过多计较议论

讥讽牛堪故意立奇取名,实未尽脱世俗请谒之风叙述、议论

国有道则才人显议论、叙述

借隐士之无奈,叹不遇于时叙述

倡不畏艰难,潜心向学之品德叙述、议论

择友之道:善则从,不善则拒描写、叙述、反诘攘排佛老议论、叙述

为学之道在于行事得宜、出言适要议论、叙述

倡孔孟圣人之道议论

攘排佛老

表1 韩愈15篇赠序文分析

受赠人、出行缘由

篇名

(前文章事件)齐皞

送齐皞下第序

举进士落第归家孟郊

送孟东野序

孟郊调任溧阳尉董邵南

送董邵南序

进士不第出游河北许仲舆、于

送许郢州序

出任郢州刺史崔氏、于

赠崔复州序

出任复州刺史送陈密序

陈密

举明经不第归觐牛堪

举明经登第归省何坚

不得志归道州王含出行区册

求学归家探亲孟琯

举进士赴京师廖道士

韩愈道衡山与廖道士别陈彤

举进士赴京师王塤

暂难考出写作痕迹高闲

暂难考出写作痕迹

然而,赠序毕竟不是抒情诗等自由创作的纯文学体类,赠序文体中自我表达的空间自由度要狭小得多。也就是说,创作前的控制级留给作者的空间已所剩无几,那么韩愈是怎样利用这极其有限的空间来实现其自我表达的呢?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能够看出,韩愈的高妙之处在于能够从前文章事件所提供的具体人物与事件中跳出,而不再反复拘泥于表面事件元素。具体的人物与事件不仅没有成为限制作者思想的对象和素材,相反,作者却以此为触发点来寻求自我表达。同样是送人落第出行的作品《送齐皞下第序》,作者抓住/下第0这一事件元素而

深入到科举制的弊端;《送董邵南序》则直接从出行人的目的地)))/河北0入手,一句褒古贬今的/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0,便让作者的思路荡然开来。而像《送区册序》,更是不以/送别0着眼,却从/来0字下笔,在勾勒出阳山的偏远穷陋之后,以环境反衬区册前来潜心向学的高洁人格。韩愈似乎总能够从前文章事件的牢笼中抓住一个关键的元素突破出去,从而找到自己的表达中心,写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赠序也毕竟不能等同于议、论、说、辩,所以我们除了能在韩愈赠序的末尾看到这一文体的影

第3期薛 峰:韩愈赠序之突变及赠序之传播与接受 17

子外①,更重要的是韩愈能够借助艺术力量处理好自我立论与文章体裁的关系。且看其《送廖道士序》:

五岳于中州,衡山最远;南方之山巍然髙而大者以百数,独衡为宗:最远而独为宗,其神必灵。衡之南八九百里,地益髙,山益峻,水清而

益驶;其最髙而横绝南北者岭。郴之为州,在岭之上,测其髙下得三之二焉,中州清淑之气,于是焉穷。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郁积。衡山之神既灵,而彬之为州,又当中州清淑之气,蜿蟺扶舆磅礴而郁积,其水土之所生,神气之所感,白金水银丹砂石英钟乳橘柚之包,竹箭之美,千寻之名材,不能独当也。

意必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间,而吾又未见也:其无乃迷惑溺没于老佛之学而不出邪?

廖师郴民,而学于衡山,气专而容寂,多艺而善游,岂吾所谓魁奇而迷溺者邪?廖师善知人,若不在其身,必在其所与游;访之而不吾告,何也?于其别,申以问之[7]256-257。

韩愈历来攘排佛老,但既然此次所写文章是要赠给道士的,总不能再大发一通论说,然后来个/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0[7]19吧!如果撇去/意必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间0之后的一小部分,只看开篇对衡山和郴州的描绘,绝对可作为一篇极好的山川景物记。但无论山川景物写得怎样如长江大河之浩瀚,毕竟只是遣词造句的行文功夫,韩愈高妙于前人之处也绝不仅在于此。离别之际,在赠序中称赞颂扬受赠人可谓是传统内容了。韩愈心中极爱廖师,只是怪其做了道士。从韩愈的角度来讲,表面上借了赠序之体,实则还是要表示出自己的反佛老意图;但既然用了赠序之体,总不能全然不顾及到受赠人这一前文章事件元素。所以先来一大段隐喻式的颂赞,极言山川之灵气必有所钟,钟不在物,当然是指廖师,接下来再夸其/魁奇忠信材德0,直博得廖师无限欢喜。韩愈此时再荡开笔锋,开始真正的自我表达就不至于有违赠序之体了。从/而吾又未见也0起,韩愈在把不满佛老之意图行于笔下之时,心中仍旧没有忘记笔墨之辞皆是为赠廖师而作。/其无乃迷惑溺没于老佛之学而不出邪?0虽然是不得已之转折,但廖师对于韩愈不满佛老的立场也应该是清楚的,因此在廖师看来,韩愈当然只是不满佛老,不是不满/魁奇忠信材德0之人。再到末段,又是/气专而

容寂,多艺而善游0,又是/廖师善知人0,全然是从廖师下笔,实在是承继了前人赠序慰离情、颂别者、叙友谊的精髓了。而在遵循赠序表层规范的同时,在大段篇幅颂赞廖师的极其厚重的/掩护0之下,混杂于其中的几句迷离诡变的反诘便自然地凸显出来,只是恐怕廖师本人并不能全然体会,这也是韩愈使尽通身气力来为受赠人苦心架构的初衷了。

所以说,韩愈是在抓住一点,重点攻破的同时,又牢牢把握住了/创作中0这第二层创作控制级。文学艺术的力量在这一层控制级中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借助艺术力量,韩愈巧妙地处理了自我立论与文章体裁的关系,赠序文体的表层美学形态得以改进,这是其一。其二,更重要的是,韩愈的独立赠序透露出的与主流意识形态和诸多社会弊端相抗争的隐性表达,最终拓展和深化了赠序的文体美学价值。同样是指斥赋敛苛急和攘排佛老,如果说《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佛骨表》中的直陈气节有违/立言之体0而被事后的贬谪所挫败,那么《送许郢州序》、《赠崔复州序》和《送高闲上人序》、《送廖道士序》等赠序中深微屈曲的讽谏和反诘力量却是历久弥深;同样是抨击科举弊端,《送齐皞下第序》可能没有《讳辩》的灵警机变和时出隽语的潇洒,但其复古反思和托寄良深的厚度和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

席勒曾指出:/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0那么,如果将赠序作为审美对象,其文本自身是否蕴含有指向自由的讯息,则可以作为深层的文体美学的评价标准之一。就像文章的技巧可以促成/形体美0,而文章的/心灵美0则首先取决于其价值底牌是不是作者真实的自我表达,更拓展一步说,是不是指向对生命之肯定、对自由之追求的美的真谛。/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0的韩愈,至少已经将前人赠序文体的外在图式,消融并提升为一种与其生命价值相联的自我真实表达的心灵化意念,从而激发出各种生机盎然的写作感觉,可谓是深层文体美学上的/破体0。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韩愈的独立赠序才真正散发出了文学的气息。我们所体验的文体美学的内在价值,亦如佘佐辰所说,/站在文体美学立场来看待-文体感.,我们就会知道,此种复杂的感觉中,涌动着何其深重的生命感、凝重的历史感、悠远的时间感等有关文体创造的根本性感触0[9]。遗憾的是,这样的散文

[8]

18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

创作和文体美学的内在生命力最终并没有被李翱、员)的接触交往成为可能。这样的越界交往,无论是皇甫湜、孙樵等韩门弟子所继承。

从创作、情感还是功利上来说,其互补性和开拓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社会交往行为在唐代文人型官员中占有重要位

置。韩愈即属于比较喜欢同时也看重交往的文人型

赠序之传播与接受 二、

武后时,南海7岁女子有口占《送兄》诗一首,今

[10]8983

存于《全唐诗》卷七九九;韩愈《送窦从事序》官员。皇甫湜作《韩文公神道碑》甚至说他/未尝一

云:/于其行也,其族人殿中侍御史窦牟合东都交游[13]

食不对客0。在他留下的诗文中,与上司、下级、

之能文者二十有八人赋诗以赠之。0[7]238-239张籍曾平辈官员交往,或与朋友相识、亲友交往的记载随处在《送裴相公赴镇太原》一诗中说:/天子亲临楼上可见。从他遗存的赠序中,我们能够发现除官员以送,朝官齐出道傍辞。0从7岁庶民到/东都交游之能文者0,从/朝官0到/天子0,唐代对于离别一事之重视、送别场面所涵盖的各色人等之众多可见一斑。然而,赠序作为社会交往传播媒介的价值也才刚刚开始。所谓/别虽一绪,事乃万族0[11],大凡漫游(宦游、客游、云游)、赶考、赴任(调职)、贬官、擢第省亲、落第归乡、致仕、出使、征戍、丁忧、归葬以及方外人士云游四方等等,唐人如此博杂繁琐,而又相对固定的出行方式,实在是给赠序的传输开掘出一条条宽畅的通道。所到之处,影响波及之甚,正如欧阳修追记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之事:/盘谷在孟州济源县,贞元中,县令刻石于其侧。令姓崔,其名浃,今已摩灭。其后书云:-昌黎韩愈,知名士也。.然当时送李愿者不为少,而独刻此序,盖其文章已重于时也。0这样的再传播、再接受过程恐怕绝非是作者所能控制的了。

如果说,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从作者角度考虑的话,那么从受赠人乃至读者的角度来考察赠序的

[12]

[10]卷385,4331

外,秀才、太学生、隐士、和尚、道士等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都成了他的送别对象。从秀才、太学生等后学受赠者的角度来讲,能够积极主动地争取到如韩愈这样的名望先达之人的交往,实在是有利于仕途。韩愈曾谆谆教导过一个想去京师考进士的举子孟琯:/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吾常折肱焉,其要在详择而固交之。善虽不吾与,吾将强而附;不善虽不吾恶,吾将强而拒。苟如是,其於高爵犹阶而升堂,又况其细者邪!0韩愈把/择善而交0视为获取/高爵0的窍门,这是韩愈半生仕途沉浮得出的经验和教训。而赠序文本则是交往权力在后学与先达之间得以产生和实现的物质载体。哈贝马斯说:/话语并不具有统治功能。话语产生一种交往权力,并不取代管理权力,只是对其施加影响。影响局限于创造和取缔合法性。交往权力不能取缔公共官僚体系的独特性,而是-以围攻的方式.对其施加影响。0[14]可以说,如同唐人/行卷0等交往行为并不能取缔唐代具合法性的科举制一样,赠序同样只能

[7]259

传播与接受,对于这样一种以社会交往性和日常生是起到不可忽略的介绍推荐作用。/行卷0、赠序等

活性为存在主导的文体来说,亦不可忽视。/围攻方式0取得的影响效应从韩愈的赠序中已能略

赠序作为送别媒介的载体,首先是与送者和别显一二:者的社会交往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在祖饯宴集的送别场面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而众诗总序的效用也显得尤为突出。韩愈《送窦从事序》云:/诏工部侍郎

贞元十九年韩愈作《送王秀才序》,元和八年王含中第;永贞元年韩愈作《送孟秀才序》,元和五年孟

琯中第;永贞元年韩愈作《送陈秀才彤序》,元和十三

赵植为广州刺史,尽牧南海之民。署从事扶风窦平。年陈彤中第。

平以文辞进。于其行也,其族人殿中侍御史牟,合东这样的例举并不具备逻辑推理的充要性,遗存都交游之能文者二十有八人,赋诗以赠之。于是昌

文献的匮乏也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不可否

黎韩愈嘉赵南海之能得人,壮从事之答于知我,不惮认:送别交往产生的话语权力对受赠人的情感与功行之远也;又乐贻周之爱其族叔父,能合文辞以宠荣利两方面都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是送者之,作送窦从事少府平序。0[7]238-239从这几句话中我

和别者都能够事先肯定的。例如:

们已经能找出足够多的参与者:韩愈、窦平、赵植、窦《送陈密序》:/太学生陈密请于余曰:-,,牟、东都交游之能文者28人。可以说,从一开始众今将易其业而《三礼》是习,愿先生之张之也。诗总序便充当了诸多官员与文人交游的联络者角色。送者与别者之间的关系也在送别媒介的维系下密将以为乡荣。.0

[7]243

《送牛堪序》:/博士师属也,于其登第而归,

江夏送篇三
《2014年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随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分)

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美,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培根《谈美》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庖代(páo) 腆着(tiǎn) 抽噎(yī) 断壁残垣(yuán)

B.土砾(lì) 堕落(zhuì) 倒坍(tān) 一抔黄土(póu)

C.挑剔(tī) 戏谑(xüè) 锃亮(zèng) 秩序井然(zhì)

D.沉湎(miǎn) 蜕化(tuì) 闷热(mēn) 君子好逑(hǎ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帐蓬 造型 不知所措

B.骊歌 辩解 璀璨 来势汹汹

C.帷幕 笨拙 归咎 周到如砥

D.慰藉 安祥 焦躁 再接再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

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在同意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

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6.系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想象,类似谷歌眼镜这样的全媒体比现在已有的信息媒介更吸引注意力。但关键问题也没有解决: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由什么样的人提供?

B.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将现实主义和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一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7.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

B.余光中-台湾诗人-《多愁》-新诗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若瑟夫

D.魏明伦-《变脸》-川剧-水上漂

8.名著阅读(4分)

(1)《安徒生童话》里有不少与公主有关的故事。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目。(2分)

①“噢,睡得糟透了!”她(公主)说,“我简直通宵没有合过眼。只有天知道床上到底有什么,但是我躺在一样硬邦邦的东西上面,弄得我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真可怕。”

②她(公主)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肩头上,脸颊苍白可怕,双唇无声地翕动,而她的手指仍旧在织着绿色的麻。甚至在去死的路上她也不放弃她的工作。十件男袍在她的脚下,她正在拼命织第十一件。

① ②

(2)安徒生童话魅力无穷,“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请你以《小伊达的花》为例,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谈谈体会。(2分)

9.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三月,你一定要来大洪山。细雨过后的大洪山就像刚刚梳洗罢的少女,灵秀而妩媚。青山是她蹙起韵眉毛, , ,桃花是她腮边的嫣红„„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 。 。 , 。 。 ,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平的

②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

③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④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⑤但是它不愿意

⑥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A.⑤⑥③①②④ B.⑤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⑤⑥①②④

11.古诗词名句默写(从①-⑧题中任选6题作答,每题1分,共6分。若全部作答,只评改①-⑥题。注意不要答错位置)

①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⑥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美示侄孙湘》)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9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仆与倩公一面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

B.季梁为大贤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

C.始生紫阳先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D.以写别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 (3分)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浪漫去哪儿了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

又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11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

(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⑨-○11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6分)

“解元”漫谈

高玉林

①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

②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③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④《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⑥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è。

⑦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⑧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

切情。

⑨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è)解(xiè)解(jiè)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⑩乐(lè)乐(yuè)乐(yuè)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

(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20.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⑦-⑩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4分)

北京的爷

倪萍

①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 ②“师傅,你睡着了?”

③“在昆仑饭店这儿堵一上午了,这车就没动换,我都快睡着了。大街上跑的全是送年货的车。”

④电话响了。

⑤“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儿子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买什么黄瓜,这几天齁贵的!” ⑥电话挂了。

⑦“师傅,你爱人的电话吧?她也是开车的?”

⑧“全职太太。”

⑨我倒吸了一口气。做得起全职太太的,丈夫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至少一个人可以养活全家呀!

⑩“那你一个人挣钱挺辛苦吧?一天在车上多久?” ○11“十二三个钟头吧。”

○12电话又响了。

13“二十八再买„„贵也得买,今年多买!那脆黄瓜一咬,满车清香,想困都睡不着了!要是下雪,七八个钟头都到不了,多备上点儿,五斤差不多吧„„你愿意吃柿子可以买俩,我不吃,齁酸的„„儿子吃黄瓜!”

14电话又挂了。

15“师傅,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七八个小时?”

16“内蒙古,丈母娘家。哥们儿年年去,十六年了,一年也没落下。”

17“你对丈母娘不错呀!”

18“嘿,人家把闺女给咱了,一年就见这么一回,还不麻利儿的!老太太好几个闺女,就我们这么远,咳,老太太就喜欢我们家这位,打从小年老太太就盼,好吃的恨不能给我们留上一年。”

19“也挺好,在内蒙古过年比在北京有意思吧?”

20“忒有意思了!那大锅里煮一块羊肉就够全家十来口子吃的。”师傅双手松开方向盘比画着。天哪,比挡风玻璃还大,真夸张。

20“那才叫吃肉呢!一天三顿酒,早起我丈母娘就把酒烫上了,喝得差不多了在热炕上眯一觉,舒坦!逮空我就在院里点上挂鞭,噼里啪啦一响,热闹啊,旺兴啊!”

22“没事我就拉着老太太出去转,一里的路我也开上车,显摆呀!车不咋地,可那是村里独一份!见谁我丈母娘都叫停车,不管去哪几都拉上人家一段,‘坐坐北京的车啊’!”

江夏送篇四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随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分)

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美,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培根《谈美》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庖代(páo) 腆着(tiǎn) 抽噎(yī) 断壁残垣(yuán)

B.土砾(lì) 堕落(zhuì) 倒坍(tān) 一抔黄土(póu)

C.挑剔(tī) 戏谑(xüè) 锃亮(zèng) 秩序井然(zhì)

D.沉湎(miǎn) 蜕化(tuì) 闷热(mēn) 君子好逑(hǎ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帐蓬 造型 不知所措

B.骊歌 辩解 璀璨 来势汹汹

C.帷幕 笨拙 归咎 周到如砥

D.慰藉 安祥 焦躁 再接再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来源:学#科#网Z#X#X#K]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

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在同意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

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6.系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想象,类似谷歌眼镜这样的全媒体比现在已有的信息媒介更吸引注意力。但关键问题也没有解决: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由什么样的人提供?

B.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将现实主义和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一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7.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

B.余光中-台湾诗人-《多愁》-新诗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若瑟夫

D.魏明伦-《变脸》-川剧-水上漂

8.名著阅读(4分)

(1)《安徒生童话》里有不少与公主有关的故事。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目。(2分)

①“噢,睡得糟透了!”她(公主)说,“我简直通宵没有合过眼。只有天知道床上到底有什么,但是我躺在一样硬邦邦的东西上面,弄得我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真可怕。”

②她(公主)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肩头上,脸颊苍白可怕,双唇无声地翕动,而她的手指仍旧在织着绿色的麻。甚至在去死的路上她也不放弃她的工作。十件男袍在她的脚下,她正在拼命织第十一件。

① ②

(2)安徒生童话魅力无穷,“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请你以《小伊达的花》为例,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谈谈体会。(2分)

9.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三月,你一定要来大洪山。细雨过后的大洪山就像刚刚梳洗罢的少女,灵秀而妩媚。青山是她蹙起韵眉毛, , ,桃花是她腮边的嫣红„„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 。 。 , 。 。 ,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平的

②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

③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④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⑤但是它不愿意

⑥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A.⑤⑥③①②④ B.⑤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⑤⑥①②④

11.古诗词名句默写(从①-⑧题中任选6题作答,每题1分,共6分。若全部作答,只评改①-⑥题。注意不要答错位置)

①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⑥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美示侄孙湘》)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9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仆与倩公一面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

B.季梁为大贤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

C.始生紫阳先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D.以写别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 (3分)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浪漫去哪儿了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

又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11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

(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⑨-○11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6分)

“解元”漫谈

高玉林

①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

②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③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④《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⑥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è。

⑦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⑧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

切情。

⑨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è)解(xiè)解(jiè)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⑩乐(lè)乐(yuè)乐(yuè)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

(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20.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⑦-⑩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4分)

北京的爷

倪萍

①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 ②“师傅,你睡着了?”

③“在昆仑饭店这儿堵一上午了,这车就没动换,我都快睡着了。大街上跑的全是送年货的车。”

④电话响了。

⑤“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儿子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买什么黄瓜,这几天齁贵的!”

⑥电话挂了。

⑦“师傅,你爱人的电话吧?她也是开车的?”

⑧“全职太太。”

⑨我倒吸了一口气。做得起全职太太的,丈夫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至少一个人可以养活全家呀!

⑩“那你一个人挣钱挺辛苦吧?一天在车上多久?” ○11“十二三个钟头吧。”

○12电话又响了。

13“二十八再买„„贵也得买,今年多买!那脆黄瓜一咬,满车清香,想困都睡不着了!要是下雪,七八个钟头都到不了,多备上点儿,五斤差不多吧„„你愿意吃柿子可以买俩,我不吃,齁酸的„„儿子吃黄瓜!”

14电话又挂了。

15“师傅,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七八个小时?”

16“内蒙古,丈母娘家。哥们儿年年去,十六年了,一年也没落下。”

17“你对丈母娘不错呀!”

18“嘿,人家把闺女给咱了,一年就见这么一回,还不麻利儿的!老太太好几个闺女,就我们这么远,咳,老太太就喜欢我们家这位,打从小年老太太就盼,好吃的恨不能给我们留上一年。”

19“也挺好,在内蒙古过年比在北京有意思吧?”

20“忒有意思了!那大锅里煮一块羊肉就够全家十来口子吃的。”师傅双手松开方向盘比画着。天哪,比挡风玻璃还大,真夸张。

20“那才叫吃肉呢!一天三顿酒,早起我丈母娘就把酒烫上了,喝得差不多了在热炕上眯一觉,舒坦!逮空我就在院里点上挂鞭,噼里啪啦一响,热闹啊,旺兴啊!”

22“没事我就拉着老太太出去转,一里的路我也开上车,显摆呀!车不咋地,可那是村里独一份!见谁我丈母娘都叫停车,不管去哪几都拉上人家一段,‘坐坐北京的车啊’!”

江夏送篇五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随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分) 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美,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培根《谈美》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庖代(páo) 腆着(tiǎn) 抽噎(yī) 断壁残垣(yuán)

B.土砾(lì) 堕落(zhuì) 倒坍(tān) 一抔黄土(póu)

C.挑剔(tī) 戏谑(xüè) 锃亮(zèng) 秩序井然(zhì)

D.沉湎(miǎn) 蜕化(tuì) 闷热(mēn) 君子好逑(hǎ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帐蓬 造型 不知所措

B.骊歌 辩解 璀璨 来势汹汹

C.帷幕 笨拙 归咎 周到如砥

D.慰藉 安祥 焦躁 再接再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

金融的开拓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在同意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

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

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6.系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想象,类似谷歌眼镜这样的全媒体比现在已有的信息媒介更吸引注意力。但关键问题也没有解决: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由什么样的人提供?

B.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将现实主义和幻

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一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7.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

B.余光中-台湾诗人-《多愁》-新诗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若瑟夫

D.魏明伦-《变脸》-川剧-水上漂

8.名著阅读(4分)

(1)《安徒生童话》里有不少与公主有关的故事。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目。(2分)

①“噢,睡得糟透了!”她(公主)说,“我简直通宵没有合过眼。只有天知道床上到底有什么,但是我躺在一样硬邦邦的东西上面,弄得我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真可怕。”

②她(公主)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肩头上,脸颊苍白可怕,双唇无声地翕动,而她的手指仍旧在织着绿色的麻。甚至在去死的路上她也不放弃她的工作。十件男袍在她的脚下,她正在拼命织第十一件。

① ②

(2)安徒生童话魅力无穷,“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请你以《小伊达的花》为例,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谈谈体会。(2分)

9.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三月,你一定要来大洪山。细雨过后的大洪山就像刚刚梳洗罢的少女,灵秀而妩媚。青山是她蹙起韵眉毛, , ,桃花是她腮边的嫣红„„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

潭, 。 。 , 。 。 ,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平的

②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

③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④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⑤但是它不愿意

⑥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A.⑤⑥③①②④ B.⑤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⑤⑥①②④

11.古诗词名句默写(从①-⑧题中任选6题作答,每题1分,共6分。若全部作答,只评改①-⑥题。注意不要答错位置)

①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⑥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美示侄孙湘》)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9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仆与倩公一面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

B.季梁为大贤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

C.始生紫阳先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D.以写别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 (3分)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浪漫去哪儿了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11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

浪漫无缘。”

(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⑨-11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6分)

“解元”漫谈

高玉林

①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 ②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③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④《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⑥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è。

⑦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⑧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

江夏送篇六
《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诗词赏析试题汇总》

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诗词赏析试题汇总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ã”,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2分) II.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10.答案:xiá 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 中“珠”字的妙处。(2分)

答: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5.(2分)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16.(4分)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2分)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答: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答:

8.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

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 法,分析得当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共2分。

淮上与友人别(4分)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23.D(是握别诗)(2分)

24.“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一点1分,共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答:

6.答案: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评分:共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遣兴【清】袁枚

爱好 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答:

8.(3分)这里的“阿婆”喻自己的诗作,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也可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未修改好的作品。)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6.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

26.载;(2分)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意思对即可)(2分)

郑重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清幽,宁静

2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 ,理由 。

随 (1分)

要点:溪流清澈平缓(溪流清澈,没有大的波浪)(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4分)

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â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4.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2分)

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4.酒旆、夕阳,两三航

5.渔人晚归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至17题。

(一)(5分)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2.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答:

13.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答:

12. (2)繁茂,生机盎然

13. (3)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阅读下现诗歌,回答问题。(5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①千声随意移②,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③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啭:鸟婉转地叫。②移:移动,这里指飞翔。③向:在。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中的“知”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16.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答:

17.从对画眉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答:

参考答案:15.知道 16.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6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3分)

答:

6.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答:

5.(3分)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抓住特征2分,语句通顺1分。)

6.(3分)

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 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③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答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阅读古诗,完成9、10题。(4分)

辋川六言①(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 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9.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 )(2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衬托出人,可见人烟稀少。

B.“天边独树高原”中的“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9.D 10. C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2分)

答: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2分)

答:

江夏送篇七
《20104中考语文湖北随州试题与答案》

随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分)

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美,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培根《谈美》

【解析】此题考查汉字书写。要求与古诗文默写相同。考生还需追求“准确、规范、美观”的书写境界,注意亮点:一是讲究布局,力求从整体上充满美感;二是完全照抄,不得更改原句,一个标点都不能错。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庖代(páo) 腆着(tiǎn) 抽噎(yī) 断壁残垣(yuán) ....B.土砾(lì) 堕落(zhuì) 倒坍(tān) 一抔黄土(póu) ....

C.挑剔(tī) 戏谑(xüè) 锃亮(zèng) 秩序井然(zhì) ....

D.沉湎(miǎn) 蜕热(mēn) 君子好逑(hǎo) ..化(tuì) 闷..学科王【答案】D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帐蓬 造型 不知所措

B.骊歌 辩解 璀璨 来势汹汹

C.帷幕 笨拙 归咎 周到如砥

D.慰藉 安祥 焦躁 再接再励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学科王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

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在同意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

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答案】B

6.系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想象,类似谷歌眼镜这样的全媒体比现在已有的信息媒介更吸引注意力。但关键问题也没有解决: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由什么样的人提供?

B.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将现实主义和幻想结合起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

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一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答案】C

7.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

B.余光中-台湾诗人-《多愁》-新诗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若瑟夫

D.魏明伦-《变脸》-川剧-水上漂

【答案】A

8.名著阅读(4分)

(1)《安徒生童话》里有不少与公主有关的故事。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目。(2分)

①“噢,睡得糟透了!”她(公主)说,“我简直通宵没有合过眼。只有天知道床上到底有什么,但是我躺在一样硬邦邦的东西上面,弄得我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真可怕。”

②她(公主)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肩头上,脸颊苍白可怕,双唇无声地翕动,而她的手指仍旧在织着绿色的麻。甚至在去死的路上她也不放弃她的工作。十件男袍在她的脚下,她正在拼命织第十一件。

① ②

(2)安徒生童话魅力无穷,“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请你以《小伊达的花》为例,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谈谈体会。(2分)

【答案】(1)(2分)①豌豆上的公主或豌豆公主 ②野天鹅

(2)(2分)以《小伊达的花》为例选取一点(如人物、情节、主旨、写法等)写出童话的魅力,语句通顺即可。示例:《小伊达的花》这篇童话想象奇特。花会走动,会跳舞,有不同的身份,很浪漫,深深地吸引了我。

9.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三月,你一定要来大洪山。细雨过后的大洪山就像刚刚梳洗罢的少女,灵秀而妩媚。青山是她蹙起韵眉毛, , ,桃花是她腮边的嫣红„„

【答案】示例:碧水是她明亮的双眸,云雾是她迷人的面纱。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 。 。 , 。 。 ,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平的

②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

③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④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⑤但是它不愿意

⑥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A.⑤⑥③①②④ B.⑤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⑤⑥①②④

【答案】C

11.古诗词名句默写(从①-⑧题中任选6题作答,每题1分,共6分。若全部作答,只评改①-⑥题。注意不要答错位置)

①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⑥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美示侄孙湘》)

【答案】(每题1分,有错别字该小题无分,全部作答评改前6题)

①山光悦鸟性②力尽不知热③便引诗情到碧霄④提携玉龙为君死⑤零落成泥碾作尘⑥雪暗凋旗画⑦自缘身在最高层⑧云横秦岭家何在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9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仆与倩公一面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

B.季梁为大贤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

C.始生紫阳先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D.以写别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答案】(倩公)胸怀壮志却没有成功,期望有一天能成功(变得老练、成熟)。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倩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 (3分)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答案】C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答案】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魅力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2分)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浪漫去哪儿了 学科王学科王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

11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

(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答案】要重拾浪漫。(中国人必须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重拾浪漫)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学科王

D.⑨-○11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答案】B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6分)

“解元”漫谈

高玉林

①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

②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③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④《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⑥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è。

⑦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⑧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切情。

⑨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è)解(xiè)解(jiè)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⑩乐(lè)乐(yuè)乐(yuè)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

(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答案】D

20.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⑦-⑩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3分)

【答案】①能帮助读者记住“解元”的读音。(1分)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2分,若答“使说明生动有趣”给1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4分)

北京的爷

倪萍

①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 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

江夏送篇八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随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分)

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美,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培根《谈美》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庖代(páo) 腆着(tiǎn) 抽噎(yī) 断壁残垣(yuán)

B.土砾(lì) 堕落(zhuì) 倒坍(tān) 一抔黄土(póu)

C.挑剔(tī) 戏谑(xüè) 锃亮(zèng) 秩序井然(zhì)

D.沉湎(miǎn) 蜕化(tuì) 闷热(mēn) 君子好逑(hǎ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帐蓬 造型 不知所措

B.骊歌 辩解 璀璨 来势汹汹

C.帷幕 笨拙 归咎 周到如砥

D.慰藉 安祥 焦躁 再接再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

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在同意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

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6.系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想象,类似谷歌眼镜这样的全媒体比现在已有的信息媒介更吸引注意力。但关键问题也没有解决: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由什么样的人提供?

B.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将现实主义和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一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7.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

B.余光中-台湾诗人-《多愁》-新诗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若瑟夫

D.魏明伦-《变脸》-川剧-水上漂

8.名著阅读(4分)

(1)《安徒生童话》里有不少与公主有关的故事。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目。(2分)

①“噢,睡得糟透了!”她(公主)说,“我简直通宵没有合过眼。只有天知道床上到底有什么,但是我躺在一样硬邦邦的东西上面,弄得我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真可怕。”

②她(公主)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肩头上,脸颊苍白可怕,双唇无声地翕动,而她的手指仍旧在织着绿色的麻。甚至在去死的路上她也不放弃她的工作。十件男袍在她的脚下,她正在拼命织第十一件。

① ②

(2)安徒生童话魅力无穷,“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请你以《小伊达的花》为例,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谈谈体会。(2分)

9.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三月,你一定要来大洪山。细雨过后的大洪山就像刚刚梳洗罢的少女,灵秀而妩媚。青山是她蹙起韵眉毛, , ,桃花是她腮边的嫣红„„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 。 。 , 。 。 ,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平的

②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

③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④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⑤但是它不愿意

⑥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A.⑤⑥③①②④ B.⑤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⑤⑥①②④

11.古诗词名句默写(从①-⑧题中任选6题作答,每题1分,共6分。若全部作答,只评改①-⑥题。注意不要答错位置)

①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⑥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美示侄孙湘》)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9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

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仆与倩公一面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

B.季梁为大贤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

C.始生紫阳先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D.以写别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 (3分)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浪漫去哪儿了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

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11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

(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⑨-○11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6分)

“解元”漫谈

高玉林

①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

②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③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④《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⑥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è。

⑦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⑧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

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切情。

⑨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è)解(xiè)解(jiè)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⑩乐(lè)乐(yuè)乐(yuè)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

(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20.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⑦-⑩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4分)

北京的爷

倪萍

①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 ②“师傅,你睡着了?”

③“在昆仑饭店这儿堵一上午了,这车就没动换,我都快睡着了。大街上跑的全是送年货的车。”

④电话响了。

⑤“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儿子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买什么黄瓜,这几天齁贵的!” ⑥电话挂了。

⑦“师傅,你爱人的电话吧?她也是开车的?”

⑧“全职太太。”

⑨我倒吸了一口气。做得起全职太太的,丈夫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至少一个人可以养活全家呀!

⑩“那你一个人挣钱挺辛苦吧?一天在车上多久?”

○11“十二三个钟头吧。”

○12电话又响了。

13“二十八再买„„贵也得买,今年多买!那脆黄瓜一咬,满车清香,想困都睡不着了!要是下雪,七八个钟头都到不了,多备上点儿,五斤差不多吧„„你愿意吃柿子可以买俩,我不吃,齁酸的„„儿子吃黄瓜!”

14电话又挂了。

15“师傅,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七八个小时?”

16“内蒙古,丈母娘家。哥们儿年年去,十六年了,一年也没落下。”

17“你对丈母娘不错呀!”

18“嘿,人家把闺女给咱了,一年就见这么一回,还不麻利儿的!老太太好几个闺女,就我们这么远,咳,老太太就喜欢我们家这位,打从小年老太太就盼,好吃的恨不能给我们留上一年。”

19“也挺好,在内蒙古过年比在北京有意思吧?”

20“忒有意思了!那大锅里煮一块羊肉就够全家十来口子吃的。”师傅双手松开方向盘比画着。天哪,比挡风玻璃还大,真夸张。

20“那才叫吃肉呢!一天三顿酒,早起我丈母娘就把酒烫上了,喝得差不多了在热炕上眯一觉,舒坦!逮空我就在院里点上挂鞭,噼里啪啦一响,热闹啊,旺兴啊!”

22“没事我就拉着老太太出去转,一里的路我也开上车,显摆呀!车不咋地,可那是村

江夏送篇九
《寄李白》

寄李白

李元洛

你是一位大诗人,又是一位精力旺盛不耐久坐的大旅行家,唐代诗人中,像你这样游踪遍于国中的,好像没有几位。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时兴出国观光,或者美其名曰“考察”,不然,你也会设法公费出国旅游一番,至少,“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你可以和日本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晁衡一起东渡扶桑,或者西北去位在如今的西伯利亚的碎叶城寻踪问祖。我说要请你指点迷津,你本身的“迷津”就够多的了,最近,我就买了一册两位李姓学者合著的《李白悬案揭秘》,他们把你都列入大案要案了,写了厚厚一本书来侦破。例如,你的身世就太可疑,连当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都说:“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你行踪飘忽,没有相对固定的地址,又不常写信,写了也交通不便,信使稽迟,当年就常常令你的夫人望穿秋水,余光

中在上述诗作中,不也说过“连太太也找不到你”吗?而你的铁杆崇拜者魏颢到处找你寻你追你,等他跑到河南的梁园,你又去了东鲁,等他追到山东,你又去了江浙,他千里迢迢辗转道途,直到天宝十三载也即公元754年的春夏之间,才在唐之广陵今之江苏省扬州市,气喘吁吁地一把抓住你的衣衫。他要为你的诗文编集付梓,你也感动得将随身的手稿都托付了他。可我现在打电话找不到你,又不知何处去追寻你的行迹,我私心早就以为,我的祖先并非两千年前骑青牛出函谷关的老子李聃,更不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的李世民,而是至今仍活在诗章里和传说中的你。我少年时就一厢情愿地孵着诗人之梦,青年时对诗论与诗评情有独钟,冥冥之中,我总以为我的血管中流着你的血液,分在我名下的酒也早就给你透支光了,不然,我怎么会如此虔诚地远酒神而亲诗神?

我现在要想你请教的,是你一生登临过多少次黄鹤楼,恐怕你自己也记不明白了。与《鹦鹉洲》的写作时间大略相同,你在江夏还写了长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说“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可见你流放归来,江夏太守韦良宰仍待你如上宾,你至少三次登上了黄鹤楼。至于“鹦鹉洲”,你也是咏过多次了,例如也许是与写《鹦鹉洲》的同时,你还写有《望鹦鹉洲悲弥衡》,悲他人以自悲,但是,你提到黄鹤楼的诗却更多,你心中似乎有一个解不开的“黄鹤楼情结”。我为你做过粗略的统计,你提及黄鹤楼的,除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之外,大约还有“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江夏行》),“江夏黄鹤楼,青山河阳县”(《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叠》),“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江上吟》),“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江夏送友人》),“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饮听黄鹤

楼上吹笛》),“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嵋客”(《峨嵋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等等,至少在十余处以上。而最令我心往神驰的,是你的《江夏赠韦南陵冰》,那是你写黄鹤楼诗的异数与别调,原诗太长,好在你对自己的作品如数家珍,我只援引片段: 人闷还心闷,

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

寒灰重暖生阳春。

„„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

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

且须歌舞宽离忧。

“黄鹤楼”寄托的是游仙的梦想,而“鹦鹉洲”则因东汉末年写过《鹦鹉赋》的才子弥衡被杀于斯地而得名,寄寓的是现实的悲剧。你的自己“槌碎”与要求对方“倒却”,不仅是你怀才不遇之情的表达,是你对险恶的政治斗争和莫测的皇家内讧的鞭挞,是自己虽历经苦难却仍然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尊

严的宣言,更是你如火山爆发如激湍奔流的悲愤之情的宣泄。你以前从未这样对待和这样写过黄鹤楼。现实的悲剧是无法改变的,韦冰恐怕无法为你“倒却”鹦鹉洲,而超然现实的游仙幻想却已破灭,你在《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一诗中,不是说“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吗?也许有人说,你获罪刚刚遇赦,销声匿迹尚且来不及,不应该有如此激切之语,这,也许是太小看太不了解你了。作为一位士人,你败于官场,毁于政治,但作为一位杰出的傲岸不谐的诗人,你虽偶尔有违心的摧眉折腰之时,但却永远没有低下自己的高贵头颅之日,而且千首诗轻万户侯,你以光芒万丈长的诗篇,战胜了所有的煊赫一时的帝王将相!你虽遇赦放还,心中却愤激难平,就情不自禁地喷出“捶碎”“倒却”这样的激昂愤慨之语,这不仅于你前所未有,有唐一代前所未有,整个封建时代也是罕见罕闻的。不仅“黄鹤楼”“鹦鹉洲”这些过去被你作为美好事物象征而多次歌吟的地方处境危急,连我家乡的洞庭湖中的“君山”也都难以幸

江夏送篇十
《湖北随州语文》

随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分)

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美,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培根《谈美》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庖代(páo) 腆着(tiǎn) 抽噎(yī) 断壁残垣(yuán)

B.土砾(lì) 堕落(zhuì) 倒坍(tān) 一抔黄土(póu)

C.挑剔(tī) 戏谑(xüè) 锃亮(zèng) 秩序井然(zhì)

D.沉湎(miǎn) 蜕化(tuì) 闷热(mēn) 君子好逑(hǎ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恻隐 帐蓬 造型 不知所措

B.骊歌 辩解 璀璨 来势汹汹

C.帷幕 笨拙 归咎 周到如砥

D.慰藉 安祥 焦躁 再接再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

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在同意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

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6.系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想象,类似谷歌眼镜这样的全媒体比现在已有的信息媒介更吸引注意力。但关键问题也没有解决: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由什么样的人提供?

B.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将现实主义和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C.“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该机装载两台大功率发动机,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

D.“嗯,你不用管我,我相信你。”妈妈走到地图面前,眯着眼睛看,一只手搂在比她高一个半头的靖靖的肩上,我们家靖靖想考哪里啊?指给妈妈看看。”

7.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

B.余光中-台湾诗人-《多愁》-新诗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若瑟夫

D.魏明伦-《变脸》-川剧-水上漂

8.名著阅读(4分)

(1)《安徒生童话》里有不少与公主有关的故事。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目。(2分)

①“噢,睡得糟透了!”她(公主)说,“我简直通宵没有合过眼。只有天知道床上到底有什么,但是我躺在一样硬邦邦的东西上面,弄得我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真可怕。”

②她(公主)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肩头上,脸颊苍白可怕,双唇无声地翕动,而她的手指仍旧在织着绿色的麻。甚至在去死的路上她也不放弃她的工作。十件男袍在她的脚下,她正在拼命织第十一件。

① ②

(2)安徒生童话魅力无穷,“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请你以《小伊达的花》为例,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谈谈体会。(2分)

9.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三月,你一定要来大洪山。细雨过后的大洪山就像刚刚梳洗罢的少女,灵秀而妩媚。青山是她蹙起韵眉毛, , ,桃花是她腮边的嫣红„„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 。 。 , 。 。 ,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平的

②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

③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④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⑤但是它不愿意

⑥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A.⑤⑥③①②④ B.⑤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⑤⑥①②④

11.古诗词名句默写(从①-⑧题中任选6题作答,每题1分,共6分。若全部作答,只评改①-⑥题。注意不要答错位置)

①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⑥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美示侄孙湘》)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9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仆与倩公一面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

B.季梁为大贤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

C.始生紫阳先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D.以写别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 (3分)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5.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浪漫去哪儿了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

又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11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

(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⑨-○11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6分)

“解元”漫谈

高玉林

①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

②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③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④《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⑤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⑥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è。

⑦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⑧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

切情。

⑨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è)解(xiè)解(jiè)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⑩乐(lè)乐(yuè)乐(yuè)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

(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9.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20.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⑦-⑩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4分)

北京的爷

倪萍

①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 ②“师傅,你睡着了?”

③“在昆仑饭店这儿堵一上午了,这车就没动换,我都快睡着了。大街上跑的全是送年货的车。”

④电话响了。

⑤“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儿子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买什么黄瓜,这几天齁贵的!”

⑥电话挂了。

⑦“师傅,你爱人的电话吧?她也是开车的?”

⑧“全职太太。”

⑨我倒吸了一口气。做得起全职太太的,丈夫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至少一个人可以养活全家呀!

⑩“那你一个人挣钱挺辛苦吧?一天在车上多久?” ○11“十二三个钟头吧。”

○12电话又响了。

13“二十八再买„„贵也得买,今年多买!那脆黄瓜一咬,满车清香,想困都睡不着了!要是下雪,七八个钟头都到不了,多备上点儿,五斤差不多吧„„你愿意吃柿子可以买俩,我不吃,齁酸的„„儿子吃黄瓜!”

14电话又挂了。

15“师傅,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七八个小时?”

16“内蒙古,丈母娘家。哥们儿年年去,十六年了,一年也没落下。”

17“你对丈母娘不错呀!”

18“嘿,人家把闺女给咱了,一年就见这么一回,还不麻利儿的!老太太好几个闺女,就我们这么远,咳,老太太就喜欢我们家这位,打从小年老太太就盼,好吃的恨不能给我们留上一年。”

19“也挺好,在内蒙古过年比在北京有意思吧?”

20“忒有意思了!那大锅里煮一块羊肉就够全家十来口子吃的。”师傅双手松开方向盘比画着。天哪,比挡风玻璃还大,真夸张。

20“那才叫吃肉呢!一天三顿酒,早起我丈母娘就把酒烫上了,喝得差不多了在热炕上眯一觉,舒坦!逮空我就在院里点上挂鞭,噼里啪啦一响,热闹啊,旺兴啊!”

22“没事我就拉着老太太出去转,一里的路我也开上车,显摆呀!车不咋地,可那是村里独一份!见谁我丈母娘都叫停车,不管去哪几都拉上人家一段,‘坐坐北京的车啊’!”

相关热词搜索: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翻译
  • 1、江夏送倩公归汉(2016-01-03)
  • 2、李白的江夏送倩公归汉东(2016-02-19)
  • 3、江夏送倩公归汉东赏析(2016-02-24)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江夏送”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江夏送"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7536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