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出塞马戴翻译

出塞马戴翻译

2015-12-25 12:42:1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出塞马戴翻译篇一《中文诗词英文翻译(出塞)》 ...

出塞马戴翻译篇一
《中文诗词英文翻译(出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秦朝以来,月亮就一直照耀着边关的寨子, 边防线上胡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侵袭。战争带给人民不尽的苦难。要是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者,胡人的骑兵就不会跨过阴山肆意掳掠我们的人民。Since the qin dynasty,the moon has been there lighted the stockaded village on border,and the savages in Northern barbarian tribes never stoped invading our people. The war brought people's into endless suffering. if the general LiGuang still alive(A famous general in Chinese history well known as his Combat speed and brave, we called him lightning general ), cavalry of the savages will never across the Yinshan Mountains to loot our people.注:飞将军网上有The Flying General的翻译,但感觉不是很贴切,由于作战迅猛勇武我们才叫李广“飞将军”的,老外有'flash' and 'lightning man'(闪电侠),俺们的‘飞将军’翻译成“lightning general”,老外可能更容易理解。

出塞马戴翻译篇二
《翻译四首》

出塞马戴翻译篇三
《金版作业-诗词注解与翻译》

出塞马戴翻译篇四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语 文 试 题》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2—2013学年度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学校:鹤壁高中 责任老师:董霞

考试时间:1 5 0分钟 试卷满分:1 5 0分)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

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

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

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

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

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民族的

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

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

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

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

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

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

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

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

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

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

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

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

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

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

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

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

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

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

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

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

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

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

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

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B.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

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C.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

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D.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

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

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

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

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D.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

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

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B.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

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

源。

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

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

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

献资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

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

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宣帝之将诛

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臵阵甚整。宣帝曰‚此予竞可也。‛初,帝阴

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

寻加卫将军。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

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

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

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帝曰‚诸葛

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

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毋丘俭、

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俭、钦请战,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节选自《晋书〃景帝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使人觇之 觇:窥视 .B.此子竟可也 竟:竟然 .C.伊陟嗣事 .嗣:继承 D.欲徼一时之利 徼:求取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景帝‚沈毅多大略‛的一组是(3分)

①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②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

③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 ④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⑤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 ⑥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帝才华出众。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高雅有风采,沉着坚毅,深谋远虑;宣帝

薨后,文帝任命景帝为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

B.景帝重视人才。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出了选人用人要求,命令百官司推举人

才,关心人,体恤人,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

C.景帝遵守旧制。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用一位诗人的诗句,表示祖

先留下来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

D.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恪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消耗敌

人的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5分)

译文: (2)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出塞词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8.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

析。

(5分)

答:

9.本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李贺〃雁门

太守行》

(2)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

村》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 《白居易〃琵琶

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的一个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

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

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出塞马戴翻译篇五
《高3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出塞马戴翻译篇六
《课时作业》

望庐山瀑布__李白

被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是中唐诗人。

“虚空落泉千仞直”,首句写出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显得十分震撼壮阔;更为震撼者是第二句“雷奔入江不停息”,从声音上写出了它雄伟壮阔的气势。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三四两句化动为静,把瀑布比如成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新奇和柔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赏析: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

的载体了。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山衔好月来”一句,想像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尾联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名称】出关

【年代】清

【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徐兰

作品原文

出关① 清·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作品注释

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全文翻译

全文翻译

古老的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座骑后的土地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天,座骑前的关外却依然飘飞着雪花、寒威肆虐,出关的将士又怎能不回头留念呢。

作品解析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作者简介

徐兰 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康熙、雍正年间。字芬若,号芝仙,江苏常熟人。少从王士祯学诗,诗体近李贺,擅画花卉及白描人物,线条生动,名盛一时。二十岁时出游京师,数十年仅回乡一次。康熙三十五年(1469)丙子随帝亲征漠北噶尔丹,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沿途作《出居庸关》一诗:“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后流寓北通州以终。晚年与查为仁友好。 王应奎对其评价甚高,称“沈方舟尝与吾友汪西京论近日虞山诗人,以芬若为第一”。朱庭珍称“徐芝仙塞外诸诗,境奇语奇,才力横绝,在昭文诗人中,另出一头地。其边塞诗,可谓独擅之技,实未易才”。

作品鉴赏

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

前两句,有版本“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其中的“此”字原缺,此据诗意补出。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

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

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此诗对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士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沈德潜称赞此诗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到者。”(《清诗别裁》)徐兰是一个爱作惊人语的诗人,他在《归化城杂咏》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后骑解衣风柳下,前军堕指雪花中。”“奇绝”的“眼前语”的获得,归根结底是由于诗人有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故能子唐人边塞诗之外开拓出新的境界。而从意象与用词而言,或许还受到过唐人权德舆的“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岭上逢久别者又别》)与马戴的“马头冲雪过临洮”(《出塞词》)的启发。

沈德潜在《清诗别裁》中,将此诗的题目改为《出关》,将前两句改成“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从诗句本身说,首句写静,次句写动,对环境描写与氛围渲染的表现都相当成功。但“凭山”句将所出之“关”,明白写成了山海关,这与诗人此次随军出征的路线不合,是不应该当作徐兰的创作来欣赏的,故为本文所不取。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⑴,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⑵,雨从头上湿到胛⑶。 唤渠朝餐歇半霎⑷,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⑸,照管鹅儿与雏鸭。 【题解】 这是一首描画晨雨插秧情景的小诗。歌古诗的一种体裁。

出塞马戴翻译篇七
《2014年秋高二上期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泉州一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高二年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命题:高一备课组 审题:倪振成

一、课文内容默写(每空1分,共10分,有错不得分)

1、(1),风飘飘而吹衣。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9)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10)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8分)

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是( B ) ..

A、景翳翳以将入 B、处涸辙以犹欢

C、而御六气之辩 D、常在床蓐

(答案:B。 A,‚景‛通‚影‛ C、‚辩‛通‚变‛ D、‚蓐‛通‚褥‛)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

A、慈父见背 见背:被背着 B、适千里者 适:到 ...

C、他日趋庭 趋:快走 D、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

(答案:A。‚见背‛意为‚离我而死去‛。‚见‛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关系)

4、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

①或棹孤舟 ②凡在故老 ③眄庭柯以怡颜 ④悦亲戚之情话 ⑤屈贾谊于长沙 ⑥雄州雾......列 ⑦梓泽丘墟 ⑧宾主尽东南之美 ⑨臣具以表闻 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A、①⑥/②/③④/⑤⑨/⑦/⑧⑩ B、①⑩/②⑦/③/④/⑤⑨/⑥⑧

C、①⑦/②⑧/③/④/⑤⑨/⑥⑩ D、①⑦/②③/④/⑤⑥/⑧⑩/⑨

(答案:C。 ①⑦名词作动词/②⑧形容词作名词/③形容词使动用法/④形容词意动用法/⑤⑨动词使动用法/⑥⑩名词作状语)

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复驾言兮焉求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既自以心为形役 D、都督阎公之雅望

(答案:A。例句为宾语前置句 B、状语后置句 C、被动句 D、定语后置句)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1题。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

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

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

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

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知:知识 .

B、旬有五日而后反 反:通“返”,返回 .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

D、或谓惠子曰 或:有人 .

(答案:A。‚知‛通‚智‛,才智。)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

A、①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B、①庄子往见之 ②及其所之既倦 ..

C、①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②于是余有叹焉 ....

D、①亦若此矣 ②死已三千岁矣 ..

(答案:D。语气助词,用于陈述句句末,相当于‚了‛。A、①连词,表修饰;②通‚耐‛,能。B、①代词,代惠子;②动词,向往、追求。C、①在这个时候;②对于这件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C )(2分) ..

A、俨骖騑于上路 B、虽然,犹有未树也。 ....

C、奚惆怅而独悲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答案:C。A、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指走上路程,动身。B、虽然:(古义)两个词,即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C、举世:古今皆指失意、伤感。D、告诉:(古义)申诉(苦衷)。(今义)①说给人,使人知道;②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

A、要“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构建一个富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的、和谐广大的精神世界,这反映了庄子对绝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B、“庄子钓于濮水”是中国文人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

C、“惠子相梁”文章比喻巧妙贴切,以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

D、选文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使文章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答案:B。‚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有误。)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而 飞 于 北 海 非 梧 桐 不 止 非 练 实 不 食 非 醴 泉 不饮。

(答案: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而 飞 于 北 海 /非 梧 桐 不 止 /非 练 实 不 食 /非 醴 泉 不 饮。)

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12分)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世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他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辩明荣与辱的界限。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依靠仰赖什么呢?

(3)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4)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参考译文]

(1)所以,那些才智能够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能使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和斥鴳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嗤笑这样的人。世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他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辩明荣与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他在世间,并没有拼命追求什么。即便如此,他也还有尚未达到的境界。那列子驾着风行走,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也没有拼命追求。列子这样乘风而行虽然免于步行,但他还是有所依靠的。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依靠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神明之人顺应自然而无所为、不求立功,圣哲的人不追求立名。

(2)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两位大夫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想将国内的政事托付给您而劳累您。”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

有三千年了,楚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走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 鹓雏从南海出发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它不会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刚好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三、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2-13题。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2、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第四句‚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了刃口,极言肉搏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3、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3分) 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四、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4、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C )(5分) ...

A、曹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于是派人将徐庶老母接来,迫使徐庶离开刘备而投奔自己帐下,等徐庶归曹营后,曹操就将其老母杀害。(37回,徐母是因徐庶弃明投暗而自缢的。)

B、夏侯惇率十万曹军杀向新野,诸葛亮经过周密安排,定下火攻之计,令赵云诈败诱敌至博望坡,刘备引军接应,火烧曹军,大获全胜,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39回)

C、张飞在长坂桥设下疑兵之计,吓死夏侯杰,吓退曹军几十万人马,刘备得知后,对他大加赞赏,夸他有勇有谋。(42回,刘备说张飞‚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而不是夸他有勇有谋。)

D、周瑜因没有火攻的好风向,焦急而病。孔明在“七星坛”上为其祭得东风,为了躲避周瑜的加害,东风一起,孔明便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夏口,然后布置人马待时截击曹操。(49回)

E、周瑜用“假途灭虢”之计,骗刘备说愿代取西川以换荆州。孔明将计就计设下埋伏,大败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裂,坠于马下。这是孔明三气周瑜。(56回)

15、简述题(任选一题,5分)

(1)“群英会”中谁中了周瑜的计?周瑜如何使其中计?请简述。(45回)

群英会中蒋干中周瑜的计。曹操营下以故交的身份 、欲为劝降的蒋干前来,周瑜将计就计,大摆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三塞其说客之口,洒过三巡,周瑜邀蒋干入帐共寝,假装醉酒故意将假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诱使蒋干偷了假书信。蒋干中计,回去报告曹操,曹操便杀了深得水军之妙的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2)请简述张松献图的原因和经过。(60回)

听说张鲁要来进犯,刘璋束手无策。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前去许都,要说服曹操攻打汉中张鲁,解益州之围。张松原准备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其相貌猥琐,为人高傲,不予礼遇,还乱棍打出。张松在归川的路上,受到了刘备的厚待,感动之余,就将绘制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

五、文化经典阅读(6分)

16、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①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②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孟子〃滕文公上〃一》/5.1)

【注释】①成覸:齐国勇士。②公明仪:曾参弟子。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

A、在这一章的内容中,滕文公与孟子见面两次,有两次次交谈:第一次是滕文公要去楚国的路上,第二次是回来的时候。

B、孟子认为,像滕国这样五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可以推广善心,实行仁政,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国家。

C、孟子自知说理已很难说服滕文公,于是改而举了三个例子来力劝滕文公。

D、引用《尚书》的话,孟子是要告诫滕文公,要下猛药,用猛力,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答案:16、(1)C。 举例论证是孟子常用的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说理方法,并非说理难以劝服人。)

(2)孟子再见滕文公时说“道一而已矣”,意思是道理就这一个而已。简要谈谈孟子所说的“道”所指的具体内容。(3分) 孟子所说的‚道‛,包含了‚道性善‛与‚称尧舜‛两个方面。首先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仁义是人天生的禀赋,即‚不忍人之心‛。同时推广善心就能行‚不忍人之政‛,即实行仁政,以尧舜的‚王道‛治国。这样就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孟子‚道

出塞马戴翻译篇八
《江西省南昌三中2011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卷 2011.2.20

第I卷(36分)

一.(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蚱蜢(zhà měng) 镂刻(lòu) 脊梁(jǐ) 命运多舛(chuǎi) .....

B.糍粑(cíbā) 傩戏(nuó) 拔擢(zhuó) 怏怏不乐(yāng) ......C.棕榈(zōnglǘ) 牛腩(nǎn) 踹开(chuài) 解腕尖刀(jiě) ....

D.混沌(húndùn) 央浼(měi) 隘口(ài) 奄奄一息(yā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惯例 盘桓 抿着嘴 搬师回朝 锣鼓暄天

B.收讫 颦蹙 笑眯眯 弱冠之年 蛛丝马迹

C.坐镇 援列 吊角楼 迫不急待 蓬头垢面

D.绊倒 猥琐 顶梁柱 溢于言表 旁证博引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是幸运的,风华正茂之时恰逢改革盛世,又怎能虚掷光阴呢? ....

B.2010年春晚结束后,全国观众经过一番评头品足....,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

C.走私集团没费太大精力就把这些人都收买了,并使他们成为其中流砥柱。 ....

D.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羊城万人空巷....,人们都守

在自家电视机前,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

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B、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产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的文字、图片等

讲究精美,是完全必要的。

C、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D、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埃雷利表示,美国已经表明反对任何影响台湾现状的

措施;埃雷利强调,美国相信两岸对话是解决问题的方式(2004年1月6

日《参考消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上个世纪末期,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短时间内的确实现了

繁荣经济、活跃经济、拉动经济的目标。

B.江西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该校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等捷

报频传,展示了江西师大人拼搏进取、锐意改革的风采。

C.百姓自身渴望生存的意志无疑是“闯关东”的重要原因;但政府的政策导向,

又往往将移民潮一次又一次推向高峰。

D.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抗击冰雪灾害的勇士们仍然克服了重

重困难,保证了绝大部分受灾地区春节期间的电力供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

不是。今日的作品和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

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RSC《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

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天雷梦”的东西。

(节选自2010年7月26日《文汇报》)

6、下列有关 “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

对“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

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

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一些做法。

7、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批判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

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

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每题3分)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 逐:被驱逐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 同“仇”,仇恨 .10.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讥之乎?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为什么要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

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

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

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

“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第II卷(114分)

四.(27分)

1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11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4分)

答:____ ___

(2)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3分)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有人说,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的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2)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4分)

15诗文填空(8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氓》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蜀道难》)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6)山原旷其盈视, 。(《滕王阁序》) (7)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9分)

醉意的境界 单士兵

他又被贬了。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还能回得来吗?

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此刻,他内心溢满落魄失意,正如水一样,一次一次漫过。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四岁时父亲就病死了,是母亲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教他认字,才有了袍笏加身的荣耀,才有了“文章名冠天下”的美誉。然而,现在却又以言获罪了,不是快不惑了吗?难道是自己越活越糊涂了?

心里感觉还是很委屈。委屈到想大醉一场,不再醒来。人有时很奇怪,瘦削的肩头能扛起盛名与地位,却撑不起污名与委屈。忘记委屈,也许不难。不就有许多隐逸之士,或是亲近自然,或是沽酒买醉,忘却烦忧吗?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林下,酣歌纵洒,忘怀避世。特别是那个李白,失意地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不亦乐哉? 天更显阴沉了,大风乍起,皇家的亭台楼阁,在北宋的风沙中若隐似无。终于,欧阳修还是抬起了头,是该走了。这时,他反倒有了些坚定,略带解嘲意味地自语道,范仲淹不是早已走了吗?他决定不再去想什么寒窗十年、悬梁刺股了。反正,学成文武艺,是要售与帝王家的。这普天之下,哪里又不是皇土呢?

耳畔,传来了一声雁唳。振振长衫,撩抚一下长须,欧阳修骑上了那匹瘦马。东京渐远,滁州在望,一片青山绿水,比汴京要美多了。在溪边喝一口泉水,水很清洌,山很秀丽。这让他更清醒了,处江湖之远,摆脱宦海纠葛,在这里,更要经邦济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做不好这地方父母官,岂不枉负了这一方山青水绿?

处理政务之余,欧阳太守常与官员们去看婀娜多姿的山水。歇脚时,会在亭中品茶。有一次,当他看到老百姓喝不起热茶,只能喝溪涧泉水,便将品香茶改为饮泉水,召集幕僚们议事,也用泉水招待。与民同乐方为乐。能做到这样,这太守让“滁人爱公若父母”,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连出家人智仙也被感动了,专门修建个亭子,作为太守闲看山水之所。这亭子,太守谓之醉翁亭。

历史漫漫风尘湮灭了太多陈年遗踪。当初,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一方亭台,竟然会成为后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亭”呢。的确,太守文章写得好,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不过,千古醉翁亭,恐怕还在于其笼罩着一种不朽的醉意,千年来,从未飘散,历久弥浓。这醉意,不会诱人避世沉沦,反而催人醒世勃发;这醉意,让人明白,这世间真正值得沉醉的,不是美酒,不是仕途,而是山水,而是民众。带着这份独特的“醉意”,此后,他在扬州,施行“宽简之政”,那“文章太守”做得更是没话说。

一个人,有再多的委屈,历史是不会陪你哭泣的,它只会记得你的贡献。往事越千年,如今欧阳修从历史幽暗的一隅走出来,闪光的,不只是锦绣诗文,还有为官善治。著文倡道,见心明志,说到底,不是在纸上,还是用于现实。就像欧阳太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这里的“文”,说的可不只是诗酒文章,更大的指归是:以生命入世,推动历史的车轮。

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要不然,庆历六年,中国文坛上又怎么可能同时诞生《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呢?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可谓,生死一知己。欧阳太守在人生的起伏颠折中,自责自求,亲历亲为,其实不就是将范氏“忧乐”蕴含的至高境界,收归于“醉意”二字之上吗?这样充溢着入世精神的醉意,不就是世间最高境界的醉意吗?

16.请在前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欧阳修心情的三个词语,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

文章开头描写欧阳修的心情有什么作用?(5分)

17.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4分)

19.本文写作上有突出的特色,请就文章中的对比手法进行赏析。(6分)

六.文学名著阅读与综合语言表达。(19分)

2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作为最早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

值得称

道,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

“义绝”、孔明的“智绝”。

出塞马戴翻译篇九
《2009届山东省成功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2009届山东省成功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矍铄 诡谲 角逐 ...

B.犄角 .

C.莅临 .

D.桎梏 .跻身 .旖旎 .畸形 瓦砾 .炽热 . 咬文嚼字 .有案可稽 .风声鹤唳 .( ) 对峙 栉风沐雨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不期而遇 指桑骂槐 睚眦 毁谤

B.坐收渔利 明火执仗 技俩 起讫

C.居高凌下 淆乱乾坤 帐篷 抱歉

D.不可思议 众口烁金 攀附 感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因台湾当局宣布与圣卢西亚恢复所谓 “外交关系”,中国驻圣卢西亚大使宣布 中国与圣卢西亚外交关系。

②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 世界各地的校友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终止 协议 不日 B.中止 协约 翌日

C.终止 协约 翌日 D.中止 协议 不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了文革的结束。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河清海晏,我国....

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

B.有什么困难你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不用请客,不用言谢,谁让咱们俩是....

二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呢!

C.走进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人们可以看到一棵棵高大的雪松气冲霄汉,像守护在国....

境线上的哨兵,十分威武壮观。

D.没有刘备与诸葛亮齐心协力,同室操戈,单凭小小的蜀国,怎能在强敌的威压下建....

立大好局面呢?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以后,社会各界立刻积极响应,普遍关注,仅北京地区三天内报名人数就突破4万。

B.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但抗震救灾的勇士们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灾区道路的有序畅通。

C.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D.据“搜狐网”报道:“两会”结束后,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回答了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2008年北京卷)。

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到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6.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 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这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明 察

[明]冯梦龙

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 盖非明不..

能察,非察不显明。察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食毕,死。翁姑曰:“妇意也。”陈于官。不胜箠楚,遂诬服。.

自是天久不雨。许进时官山东,曰:“狱其有冤乎?”乃亲历其地,出狱囚遍审之。至饷妇,乃曰:“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妇曰:“鱼汤米饭,度自荆林,无他异也。”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

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苏人出商于外,其妻蓄鸡数只,以待其归。数年方返,杀鸡食之,夫即死。邻人疑有外奸,首之太守姚公。鞫之,无他故。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果杀二人,.

狱遂白。盖鸡食蜈蚣百虫,久则蓄毒。

张昺以进士知铅山县。有卖薪者,性嗜鳝。一日自市归,饥甚,妻烹鳝以进,恣啖之,.

腹痛而死。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械系逾年,公始至,阅其牍,疑中鳝毒。召渔者捕鳝得十斤,悉置水瓮中,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因出死囚与食,才下咽,便称腹痛,俄仆地死。妇冤遂白。

《神政记》载此事,谓公受神教而然,说颇诞。察狱者自宜留心,何待取决于冥冥哉!

——《智

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 倭:奸诈、奸邪 .B.鱼汤米饭,度自荆林 度:经过、路过 ..C.鞫之,无他故 鞫:审问、审讯 ..D.阅其牍,疑中鳝毒 牍:医药书籍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狱其有冤乎? / 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

B.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 / 因出死囚与食 ..C.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 / 有卖薪者,性嗜鳝 ..D.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 / 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明察”之方法的一组是

( )

①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 ②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③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 ④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⑤察狱者自宜留心 ⑥遂询其所馈饮食及

所经道路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善于看相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

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之中,当然也能清楚判断出他

是忠直或奸邪,是贤能或愚昧。

B.明朝时单县有农夫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吃完后农夫就死了。于是妇人的公婆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屈打成招,被处决后,上天很久

没有下雨。

C.有个苏州人出外经商,数年后才回家,妻子杀了老母鸡煮给他吃,这苏州人竟立即死亡。于是公婆向太守告发儿媳妇。姚公审查之后,才使冤狱昭

雪。

D.张昺任职铅山县时,曾有个卖木柴的人,喜爱吃鳝鱼,吃了十斤鳝鱼后

腹痛而死;保长说是卖柴人的妻子毒死丈夫。张昺受神仙指引很快破案了。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察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4分)

译文:

(2)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3分)

译文:

(3)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益

①②③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①蕃州:泛指西北地区。②结束:装束打扮。③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这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

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

答:

(2)这两首诗在人物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请从

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王羲之《兰亭集序》)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

壁赋》)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苏轼《赤壁赋》)

五、(12分)

16.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

近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也为整个世界乃至亚洲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促进 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人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中国,与世界一道从发展中获益。

出塞马戴翻译篇十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课文内容默写(每空1分,共10分,有错不得分)

1、(1),风飘飘而吹衣。

(2)臣以险衅, 。

(3)潦水尽而寒潭清, 。

(4) ,两朝开济老臣心。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7)登东皋以舒啸, 。

(8)塞上长城空自许, 。

(9)鹤汀凫渚, 。

(10)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8分)

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是( ) ..

A、景翳翳以将入 B、处涸辙以犹欢

C、而御六气之辩 D、常在床蓐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慈父见背 见背:被背着 B、适千里者 适:到 ...

C、他日趋庭 趋:快走 D、除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

4、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或棹孤舟 ②凡在故老 ③眄庭柯以怡颜 ④悦亲戚之情话 ⑤屈贾谊于长沙 ⑥雄州雾列 ⑦梓泽丘.......墟 ⑧宾主尽东南之美 ⑨臣具以表闻 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A、①⑥/②/③④/⑤⑨/⑦/⑧⑩ B、①⑩/②⑦/③/④/⑤⑨/⑥⑧

C、①⑦/②⑧/③/④/⑤⑨/⑥⑩ D、①⑦/②③/④/⑤⑥/⑧⑩/⑨

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复驾言兮焉求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既自以心为形役 D、都督阎公之雅望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1题。

(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

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

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节选自《秋水》)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知:知识 .

B、旬有五日而后反 反:通“返”,返回 .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

D、或谓惠子曰 或:有人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①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B、①庄子往见之 ②及其所之既倦 ..

C、①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②于是余有叹焉 ....

D、①亦若此矣 ②死已三千岁矣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2分) ..

A、俨骖騑于上路 B、虽然,犹有未树也。 ....

C、奚惆怅而独悲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要“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构建一个富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的、和谐广大的精神世界,这反映了庄子对绝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B、“庄子钓于濮水”是中国文人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

C、“惠子相梁”文章比喻巧妙贴切,以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

D、选文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使文章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而 飞 于 北 海 非 梧 桐 不 止 非 练 实 不 食 非 醴 泉 不饮。

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12分)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4)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三、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2-13题。

出 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2、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13、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3分)

四、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4、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曹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于是派人将徐庶老母接,迫使徐庶离开刘备而投奔自己帐下,等徐庶归曹营后,曹操就将其老母杀害。

B、夏侯惇率十万曹军杀向新野,诸葛亮经过周密安排,定下火攻之计,令赵云诈败诱敌至博望坡,刘备引军接应,火烧曹军,大获全胜,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

C、张飞在长坂桥设下疑兵之计,吓死夏侯杰,吓退曹军几十万人马,刘备得知后,对他大加赞赏,夸他有勇有谋。

D、周瑜因没有火攻的好风向,焦急而病。孔明在“七星坛”上为其祭得东风,为了躲避周瑜的加害,

东风一起,孔明便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夏口,然后布置人马待时截击曹操。

E、周瑜用“假途灭虢”之计,骗刘备说愿代取西川以换荆州。孔明将计就计设下埋伏,大败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裂,坠于马下。这是孔明三气周瑜。

15、简述题(任选一题,5分)

(1)“群英会”中谁中了周瑜的计?周瑜如何使其中计?请简述。

(2)请简述张松献图的原因和经过。

我选( )题

五、文化经典阅读(6分)

16、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①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②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孟子〃滕文公上〃一》/5.1)

【注释】①成覸:齐国勇士。②公明仪:曾参弟子。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在这一章的内容中,滕文公与孟子见面两次,有两次次交谈:第一次是滕文公要去楚国的路上,第二次是回的时候。

B、孟子认为,像滕国这样五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可以推广善心,实行仁政,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国家。

C、孟子自知说理已很难说服滕文公,于是改而举了三个例子力劝滕文公。

D、引用《尚书》的话,孟子是要告诫滕文公,要下猛药,用猛力,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2)孟子再见滕文公时说“道一而已矣”,意思是道理就这一个而已。简要谈谈孟子所说的“道”所指的具体内容。(3分)

六、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被 骗

(俄)米哈伊尔· 扎多尔诺夫

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儿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

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付钱,司机就从车里出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 “什么?”我没明白,①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暖风打开,要是不管用,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②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我去切尔塔诺沃,那可挺远的!”我犹犹豫豫地说。

“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走吧。” ③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

“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的腿渐渐暖和了。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一点儿也没轻松起。“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

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

“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又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

“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可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这时,司机又给我讲起了肖邦。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了,又改说俄语。“他怎么知道这些?”我心里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谁有时间呢?在哪儿读的?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待了肯定不止十年。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了!”

“到了!”我正想得入神,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

我看了看窗外,确实是到我家门口了,而计价器上显示的车费比以往少很多。“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想到这儿,我马上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然后就去开车门,想尽快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先别开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

“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

“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多余的钱递了过。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 ④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我正发呆时,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急匆匆地问:“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

“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给他打开了车门。

那个人为难起,不知如何是好,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


出塞马戴翻译相关热词搜索:出塞马戴 出塞马戴阅读答案 出塞词马戴

1、出塞马戴赏析篇一《出塞(阅读理解)》 出塞马戴赏析(2016-01-26)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出塞马戴翻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出塞马戴翻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41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