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感情挫折

感情挫折

2015-12-30 05:49:2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感情挫折篇一《感情遭受挫折了怎么办》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感情挫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感情挫折篇一
《感情遭受挫折了怎么办》

感情遭受挫折了怎么办

最近很多人找我算卦批命,我发现很多人算婚姻感情的比较多,他们的八字中婚姻方面大多不是很顺利。他们忧心我也为他们感到忧心,于是特撰文一篇来答疑解难。

感情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情,必然沦为行尸走肉,很多人常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感情遭到挫折了怎么办?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怎么办?我喜欢她(他)不敢表白怎么办?我的桃花运什么时候能够来呢?

针对以上问题,雨林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对命理的认识做一些讲解。如果你是真的爱她(他),就一定会冒着风险,冒着被拒绝的风险,如果她(他)对你也有一点意思,这时候,你就找一个时机,找个机会请她吃饭,点一些酒菜(不要怕花钱),然后诉苦,讲一些故事,女孩心软,最后酒过三旬之后,可以借助酒力去表白就可以了,这是一条常用常胜的妙计。(第一计) 如果你是属于单相思型的人,喜欢她(他)但他(她)不喜欢你,你就要揣摩一下她(他)所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想方设法把自己塑造成她喜欢的形象,前提是你真的爱他,愿意为她而改变。(第二计)

如果自己被拒绝了怎么办,或者女友(男友)提出分手了怎么办?这时还要揣摩对方的心理,对方是真的想分手还是试试你到底爱不爱她,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六神无主,借酒消愁,颓废下去,这种方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如果女友(男友)心里有了别

人你真的确定他已经不喜欢你了就没有必要为之伤心难过,这份感情已经不值得你再付出了。如果还是藕断丝连依依不舍,对方也并非绝情之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例如唱歌,还有跪求,还是不断的送礼物,例如说,每天手写一封信,哪怕对方在铁石心肠也会被感化的。总之想尽一些能让对方回心转意的办法。

对于那些很期望感情的到来,但是桃花运还没有到来的朋友们也不用担心,感情这种事,到了一定的时间,必然会有所感应,我看有的人的生辰八字可能会晚一些,但肯定能找到一个爱自己同时自己也爱的人,只是时机未到而已。这期间要做到的就是积蓄自己的实力,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尽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保持好心情很重要,不必过于担忧,及时家里面催促也不要着急,我们需要动之以情,说之以理,使父母明白感情之事不可强求,强扭的瓜不甜,我想他们会理解的。

2012年3月24日 下午18:00 王雨林

感情挫折篇二
《姓名预知你的感情挫折》

在姓名学中,地格可以看一个人的感情,以及婚姻的宫位。地格,就是名字笔划总和,比如某人叫吴冶强,地格就是冶强这两个字笔划相加(以繁体字为准),冶是7划,强是11划,地格是18划。如果名字只有一个字,那再加1就可以了,比如某人叫萧育,育是10划,再加1,此人的地格为11划。

感情多挫折,婚姻欠美满的地格,包括:10、20、24、27、28、30

有多次恋爱经验,恋爱很久也没有修成正果。或者婚后聚少离多。

如果是菜市场名(重名几率非常高的名字),比如:雅婷、佳桦、淑惠、怡慧、嘉玲,男生叫家铭、宗榆、志远的等等,这些不好会应验。

爱情路上孤单一人的地格,包括:9、11、19、21、37

无论是恋爱多次,还是结了婚,到最后一个人的几率非常高。但并不表示这辈子没有婚姻,但是必然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一个人生活。

如果是菜市场名,美玲、雅君、淑君、雅惠、怡婷,男生叫嘉宏的等等,有这个笔划,又有这个名字的人,比较会应验。因为在姓名学来讲,叫孤寡之数。

容易介入三角关系(别人介入你的感情or你成为第3者)的地格,包括:13、14、15、17、22、25、29、31、32、36

尤其名字有静宜、慧君、淑娟、淑芬、诗婷、雅萍、钰婷、宗宪、志豪、建文的人,笔划+名字都吻合,比较会应验。

为另一半背债的地格,包括:7、12、16、18、23、36、34、36

比如对方读书的钱、在外面欠了债,都会义无反顾出来支持。尤其名字有雅萍、美君、欣仪、佳玲、建志、俊男的人,笔划+名字都吻合,比较会应验。

感情挫折篇三
《感情挫折》

2012年 1月31日 星期二 阴今天,虞培跟我说她跟男朋友分手了,虽然她一脸的若无其事,但是我觉得,她充满了无奈,或许,只是无人知晓,她的内心,应该是起了涟漪,不!是波澜。不过,那只是,伪装自己的表现。因为这件事,我突然有一种感触,觉得感情这东西好脆弱,它似一块清澈简单的玻璃,一大便破,然后凌乱不堪,或许,你想过去缝补,但是,永远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摸样。之前的感情,让我也无力去回忆,太累,触碰到了,现在还是隐隐作痛,我错的太多,太离谱。现在,有了宣印,觉得安定、幸福。即使他没有那么帅。我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一直喜欢又高又壮的男孩,觉得那才是臂膀,是依靠。但是,前些天,听到一句话,她说,只要他的才华足以弥补他的身高,我觉得说的不错。追求美好,那是对的,但是以貌取人,身高、、、之类的,那就不对了,毕竟,现在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应该这么肤浅。只要他对你好,只要你们合适,那才是最好的选择。好好爱他,好好在一起,加油!2012年 2月10日 星期五 小雨今天,丽红给我打了个电话,她是我去年暑假一起在新光工作的好朋友,其实,有些欣慰。以前,一直觉得,朋友天各一方,便会失去联系,即使联系来了,也没有以往的感情,大多,朋友都是这样的,我所说的这样并不是指感情就这样淡了,是说,因为两地的朋友处在不同的环境,接触的人和事都不一样,谈论的也会渐渐寡淡了。丽红跟我说,她和她男朋友出现了矛盾,那是出于家庭的压力,他对她说:“我妈妈不同意我跟外地的女孩子在一起,她必须要我找本地的,我们就这样分开吧.”其实,他的话已经很明了了,他们必须要接受分手。丽红很难过,很伤心,我也为此有很多的感慨,为何感情如此脆弱,经不起考验,他们是在恋爱,又不是结婚。对于分手,他不仅伤害的是她的心,也会让她从此畏惧恋爱,让她彷徨,诶。。。问世间情为何物。总之,我也不晓得,我只知道,下定决心了去爱,就好好爱,用心爱,去深爱,不要轻易放弃,最后,用草草的几句分手词还收场,你让对方情何以堪?丽红,加油,希望你好!

感情挫折篇四
《挫折》

感情挫折篇五
《挫折表现》

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存在一种倾向,即自觉的和不自觉地把主体与客观现实之间所发生的问题,尤其是对自己不利的问题,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加以解释和处理,而不至于引起更大的痛苦和不安,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每个人在处理挫折和紧张情绪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及个性特征的不同,所采用的心理防卫方式也有差异。一般来说,自我防卫机制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表现一:否认作用

否认作用就是把已发生的痛苦的事加以“否定”,认为他根本没发生过,以躲避心理上的痛苦。人们常说“眼不见为净”,成语中常用的“掩耳盗铃”等,就是否认作用的例子。

表现二;退化作用

一个人在碰到困难、遭遇挫折的时候,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期的水平,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式应付挫折情境,以取得别人的同情与照顾,避免面对现实问题的痛苦,这就是退化作用。如大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像个“小孩子一样撒娇”。老人遇到不满时,在佳丽像小孩一样大哭打闹,这些都是退化的表现。 表现三:投影作用

指一个人将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而自己身上却具有的性格特点、观点、欲望或态度转移到别人身上,说是别人具有这种性格恶习或恶念。这样,在无意识中就可减轻自己的内疚,并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安全感。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指投影机制的表现。比如,我们学校的一位学生不喜欢自己的班主任,认为自己的班主任太蛮横无理,他就会认为其他的同学也不喜欢班主任。

表现四:白日梦

指一个人遭受挫折后,陷入一种想象的境界中,以非现实的方式来解脱痛苦和焦虑,在幻想中得到精神满足。例如,一个学习成绩特差的同学,幻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一名三好学生,站在颁奖台上。适度的幻想是创造的源泉,是前进的动力:我们若过分依靠幻想,成天在白日梦中寻求满足,则会影响学习和生活,丧失对现实生活的判断力。

表现五:压抑作用

人在经受挫折后,常常有意无意地将其痛苦去焦虑压抑到无意识衷曲,以致在一般情况下,当事者不能觉察的回忆,从而求得心境的安宁,这种心理作用称为压抑。比如,一个人在初中的时候,受到打击,他克服内心的痛苦与愤闷,不去想这段日子,让它在自己的记忆中消失。

表现六:隔离作用

指个体总是有意无意地想把某些事实能够意识境界中隔离出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例如,有些面临高考的学生,在与卸任交谈时,回避使用“落第”“失败”等词,以免引起内心的痛苦。

表现七:文饰作用

是指在某些情境下,个人的动机或行为不能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为减轻因挫折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维护个人自尊,寻找理由安慰自己,其目的是把自己所作所为解释得合情合理。比如,一位同学看到本班的一位同学在积极主动地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赢得同学们的好评。他却对别人说“帮助他人浪费时间,耽搁功课”。文饰作用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从某种意义讲,也能事人达到暂时的心理平静,避免精神崩溃。

表现八:转移作用

人们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和愿望无法直接表现时,有时会转移到其他的对象上面去,这样就可减轻精神上的负担,这种自我防卫制称转移作用。比如,一位同学因违反纪律,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在路上,他碰见了一条狗,就抡起路边的石头朝狗猛打,来发泄自己的怨气。

表现九:反向作用

人们受挫后,努力压抑自己的情绪,做出有违背自己意愿的情绪的行为。个体对某些自认为不良的动机或行为,为防止其表现,就常反向作用。比如,一位故意炫耀自己想引人注意的人,很可能内心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

表现十:自居作用(认同作用)

指一个人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的满足时,将自己比拟成起他成功的人,或以他人自居,借此在心理上分享他人成果,来消除个人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与痛苦。例如,有人常把自己与在某项事业中获得成功的人物或有名望的集体单位联系在一起,如“我和***是同学”、“我和***是老乡”、“我和***是同学校毕业的”、等,借此来达到心理上满足。

自居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助于青少年优良人格的发展。当我们经受挫折后想把自己认同于某位偶像时,他就有模仿其言行、性格的倾向。我们应通过读名人传记等来唤起自己的自居作用。

表现十一:补偿作用

一个人在生理或心理上有某些种缺陷,可能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的。在心理学上,把用某种方法来弥补这种缺陷,以减轻其心理上的不适感,称为弥补作用。比如,有个学生外貌长得一般,但她认为自己长得很丑。于是,她在学习上狠下工夫,取得了好成绩

表现十二:升华作用

意识不能接受或不能容忍,在与社会道德规范或法律相违背的一些本能冲动或欲望不能直接发泄出来,必须改头换面,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而且人们往往将其加以净化和提高,使之成为某种高尚的追求,以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平衡,此即升华作用。例如,司马迁凌屈受辱,写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表现十三:理智化

指人们在频频发生的恶劣情境中,有意无意地以一种超然摆脱的态度来减轻痛苦情绪的困扰。比如,天天面临病人痛苦的医生,他不可能对每一个病人都动感情。

每当遭遇挫折时,我们个人的情绪必然会引起剧烈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行为往往是紊乱的、缺乏理智的,因此非常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某些防卫机制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自尊,并可起到减少焦虑、内疚、敌对等心理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防卫机制是保护自我的工具。但从根本上说,现实存在的问题并真正解决,心理防卫机制只不过是“自我欺骗”。如果一个人只依赖于心理防卫机制而不去学习更为有效的克服挫折的方法,使心理防卫机制成为个人应付问题的方式,终日在曲解、掩饰或否定的现实中生活,就会使人格发展受到影响,形成病态心理。

感情挫折篇六
《挫折》

一、挫折的涵义

什么叫挫折?《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为:失败、失利。《辞海》的解释为:失利、挫败。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挫折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如一位学习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努力,准备报考理想中的大学去读研究生,但在昨考前,一场大病却将他送进医院,使他无法进行盼望已久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打击使痛苦、失望,久久不能平复。

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反之,挫折反应就轻微。但是,只有当挫折情境被主体所感知时,才会在个体心理上产生挫折反应。如果出现了挫折情境,而个体没有意识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并不认为很严重,那么,也不会产生挫折反应,或者只产生轻微的挫折反应。因此,挫折反应的性质、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

挫折反应和感受是形成挫折的重要方面,个体受挫与否,是由当事人对自己的动机、目标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认识、评价和感受来判断的。对某人构成挫折的情境和事件,对另一人不一定构成挫折,这就是个体感受的差异。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

引起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很多,从总体上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生活环境艰苦、所学专业不理想、教学设备条件差、同学关系紧张、考试成绩不佳、家庭和个人的异常事故、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方式的欠妥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的限制等,是引起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客观原因。个人生理和心理条件的限制、基础知识的薄弱、体力能力和智力上的不足,思想方法的片面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以及个人的动机冲突等,是引起大学生心理挫折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是指非人力所能及的一切客观因素。例如自然灾害、台风、地震、酷热、洪水、疾病、事故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疾病、家庭遭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等都可以导致挫折。如正当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收到一个极有影响的工作单位的面试通知,设想着美好的前程之时,一场突然其来的大病却使他不能参加面试,从而丧失了应聘的良机而产生的失落感。

(2)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时期,既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评价体系、行为模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客观上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呼唤人的主体意识,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鼓励积极竞争和个人的发展,要求人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原先的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观念正受到挑战。面对这种变化,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合作与竞争等等关系往往令成长中的大学生,一方面,原有的价值观还在对其发生着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这种冲突会增加大学生的挫折感。

其次,当代大学生身处东西方价值观并存互相冲突的复杂环境中,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文化心理学家霍兰威尔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外来文化移入压力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害的影响。这是因为,当一种文化移入另一种文化时,由于文化刺激的泛滥,会造成价值体系的重新认知和整合,使人们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合理而又准确地选择和认同一种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也容易产生心理失调和挫折感。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锻炼,极有可能遇到挫折。

第三,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的评价、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毕业仍面临更为激烈的职业竞争,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心理挫折,尤其是长线专业或非名牌大学的学生心理反应更为强烈。与此同时,大学生必须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为生存而拼搏。这些反差,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3)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有直接影响。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校园环境设施的陈旧。大学生往往对大学校园与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但现实中的大学校园环境及设施往往与大学生想象中的“天堂”有一定差距,许多高校校园设施落后,就宿条件、就餐环境等后勤保障根上学生的需求,使大学生的不满情绪增加。尤其是随着扩大招生以来学生人数的增加,许多高校对学生上课、自习教室的安排明显不足与不合理,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主动学习需求,对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第二,高校教学内容与管理方式的滞后。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创新意识、掌握最新科学知识的优秀人才。作为求知欲、成就动机非常强的大学生,他们往往希望学习最新的知识,能够在社会上大有作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现实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大学生的失望之情、挫折心理油然而生。另外,由于部分高校不能根据新的社会发展适时调整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特征及时调整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往往会在管理中使用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使大学生极易产生不满与逆反心理。

第三,校园文化的偏差。校园文化作为亚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直接而深远。近年来由于学业负担的沉重和就业压力的加大,校园文化出现气氛不浓、品味不高、頻度不足等的现象,许多学生社团组织名存实亡;校园人际关系也变得庸俗化,同学之间相互猜疑、妒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现象时有发生,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利益关系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现象使不少学生心理难以平衡,产生心灵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强烈的不适应感。

第四,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冲击。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奖学金和贷学金制度的改革,上学交费制度的实施,淘汰机制的推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分配政策的完善等,无不冲击着心理脆弱、社会经验不丰富的大学生。

(4)家庭影响

家庭的一些潜在或显性的条件,如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以及家长的素质等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与家庭生活的不良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的。自小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被溺爱的孩子进入大学后,更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家庭贫穷、双亲不和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管制或放任不管,他们上大学后,有些人表现得蛮横无礼或做出一些违背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有些人表现出内向、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人交往,不易表露感情,抑郁寡欢,也容易产生心理挫折。

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着潜在影响,贫困大学生除所有大学生面对的个人发展与就业压力外,还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与经济压力,因为经济而影响其学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会导致更多的心理冲突,而产生挫折感。

2、个人因素

(1)个体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体、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素质所带来的限制。例如,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于

成为优秀运动员;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可能由于其貌不扬而处于劣势,往往无法在社交场合中潇酒自如、谈笑风生、展示自己的才能,甚至正常交友也受影响,使自己陷入孤寂境界等等,都可能给大学生带来挫折感。

(2)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在校大学生处于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他们在生理上多已发育成熟,但其心理发展远没有成熟,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一时难以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集体生活不适应、难以承受理想中的大学环境和现实中的大学环境之间的反差等等,致使有的学生因为生活中遇到的一点困难或不如意的事情,便产生挫折心理,出现孤独、苦闷、烦恼、忧愁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这个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独立精神、自主精神还没完全成熟,许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如相当多的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习惯,尤其不能适应大学生活里“充足的自由时间”,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感到学习持久紧张与竞争压力,很多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容易产生茫然、空虚、压抑、紧张、无所适从感,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另外,某些学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信任,或个人的才能无从发挥,也容易产生挫折感。

(3)自我认知偏差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当取得一点成功时,自我评价偏高;而当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就会产生失败感或焦虑苦恼的情绪而低估自己甚至自我怀疑与否定。如一位大学生刚入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拿特等奖学金,当三好学生。然而因为不适应大学生与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评定标准上的差异,以为只要自己苦学就行了,主观盲目地给自己制定了过高的目标,其结果当然是实现不了,这对这位一年级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挫折。另一方面,还有少数学生自我评价是消极被动的,一遇到困难、阻碍便觉得“一切都没有意思”,结果就会变得畏缩不前,错过成功在望的目标。

(4)人际交往不适

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之中,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友谊、对朋友有着热切的依恋和期望。由于交往经验与技巧的不足,交往过程中沟通不足、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心理挫折。如不少大学生都感觉到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老师、辅导员交往。由于人际交往的受挫,不少大学生便产生了“大学同学之间的交往怎么和高中不一样?”、“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感到孤独!”的悲叹。此外,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那些具有封闭性和攻击性性格的学生,很容易与他人在心理上产生距离,虽然他们终日周旋于人们之间,却感到缺少知心朋友。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不合群,受到周围人的排斥甚至孤立,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冷漠、猜忌甚至敌意。

(5)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也是引起大学生挫折的重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如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不能同时获得满足,并且在性质上又出现彼此相互排斥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动机冲突的心理现象。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大好机遇,在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天地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选择的冲突,如在政治、经济方面、专业定向方面、社会交往方面、恋爱方面、择业方面的取舍问题。当若干个动机同时存在、难以取舍时,就会形成动机冲突。

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动机冲突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是双趋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又称正正冲突,指对个体同时存在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而两者不可得兼、难以取舍的心态。双趋冲突是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冲突。当两个目标都符合需要,并且有相同强度的动机,且又“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时,就出现了难以取舍的冲突。例如大学生在先升学还是先就业,往往举棋不定,难以取舍。

二是双避冲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 ),又称负负冲突,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如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如在大学之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于是出现的“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冲突。

三是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又称正负冲突,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这一目标可以满足人的某些需求,但同时又会构成某些威胁,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使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心理困境。如大学生既想担任学生干部使自己得到实际锻炼,又怕占时太多,影响学习的这种两难选择。

四是双趋避冲突(double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又称双重正负冲突,指同时有两个目标,存在着两种选择,但两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如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就有可能举棋不定而陷入这种冲突中。

动机冲突常使大学生感到左右为难,内心极易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焦虑不安的情绪。有些大学生为此寝食不安、心情烦躁、学习效率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选择的自由度将会越来越大,而由此带来的动机冲突也必然增加。

(6)性与恋爱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他们有了强烈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需要,但是由于社会文化、学校规章制度、家长的约束等因素的制约,他们的性需要不得不延迟到毕业之后,通过婚姻的形式才能得以合法的满足,由此引起的挫折对大学生健康和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大学校园里发生的许多严重问题往往是

感情挫折篇七
《挫折心理》

挫折心理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们在社会中,总是存在一定的需要、欲望和期望。人的期望或欲望往往要超越现实条件而存在。由于现实条件的约束,在大多数情况下,挫折不可避免。   人在遭受挫折之后,无论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都会伴随着复杂的情绪反应,比如焦虑、紧张、烦恼、不安、恐惧、压抑、愤怒等,以及心理和生理活动的失衡。人对挫折的心理体验,GOPLA称之为挫折感。   面对挫折,人们可能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设法解决矛盾和冲突;也可能采用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企图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      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把主体与客观现实之间所发生的问题,尤其是对自己不利的问题,用自己较能接受的方式加以解释和处理,而不至于引起太大的痛苦和不安,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      挫折征兆的判断   受挫后的心理对策   需要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满足的,在环境中遇到阻碍,动机和行为也不一定实现。不能实现,就会产生挫折现象,带来消极心理(通常表现为焦虑、紧张、不安、愤怒、失望等情绪状态),影响后续目标的产生和实现。挫折的本质是动机不能满足。   一个人是否体验到挫折,与他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即与他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密切相关。标准越高,越容易产生挫折。如果行为结果落于两个标准之间,那么高于标准会产生成就感或满足,低于标准则造成心理挫折,不管这两个标准是由两个人还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中做出。   个人的重要动机受到阻碍时,其所感受的挫折较大;而较不重要的动机受到阻碍时,则易被克服或被别的动机的满足所取代,因此只构成一种丧失的心理感受,对个人的挫折不大。而动机的重要性又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所以挫折可以说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挫折感还与期望程度和努力程度有重要关系。如果真的很用心、很认为自己能成功,又花了大量心血,即使是短暂的受阻,也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人在遭受挫折后会有理智和非理智的反应。   理智反应在心理学上又称积极进取。有以下三种情形。   1、反复尝试、达到目标。不气馁,克服困难,采取多种行为或同一行为是其特征。   2、调整目标。当一种动机和行为经一再尝试仍不能达到成功,为了满足需要,采取调整目标降低要求,使之达到。   3、改变目标。当估计原定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时,就改变原定目标,设置另一个新目标来代替或补偿,或者

说谋求新的需要满足来代替原来的需要。   非理智反应在心理学上又称消极的适应或防卫。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   1、不安。如失去信心、勇气;情绪不稳定患得患失;生理上出现心悸、头昏、冒冷汗、胸部紧缩等。   2、攻击。又称侵犯和对抗。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直接攻击是指攻击的对象是构成挫折的人或物。间接攻击即把挫折后的愤怒情绪转嫁到自己、当事人或毫不相干的人和物。一般来说,自尊心很强、才能较高、受到挫折较大的人,易于将愤怒情绪直接发泄。而缺乏自信、内向、自卑或悲观的人,容易把矛头指向自己。挫折来源不明、或觉察到引起挫折的真正对象不能直接攻击时,便会寻找替罪羊。   3、固执行为。这包括:①冷漠。无表情,对事物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失去喜怒哀乐等正常心理反应;②压抑。主观上否认挫折的存在,将挫折的体验或可能引起挫折的动机排除于意识之外;③异常放弃。多次受挫折后,便感到茫然、忧虑、对工作生活失去信心,放弃一些未受挫折的事物,无所作为,甚至放弃生命。④盲目排斥革新,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建议,固步自封,明知方法无效亦一再重复。因此,要慎用批评和惩罚。   4、倒退。又称回归。人受挫后,会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如易受人暗算,盲目相信人,盲目执行他人指示,轻信谣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暴跳如雷、声色俱厉,甚至无理取闹。   5、妥协。又称合理化。人受挫折后,会产生情绪上的紧张和不安状态,长期下去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要采取某些心理行为措施,减少挫折引起的紧张和不安,这就称妥协。妥协又有几种表现形式:①文饰。以自圆其说来原谅和掩饰自己的失败,或未失败做辩解,以达到自我安慰、解除紧张和不安。②推委。自己作了错事,推委给别人,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③投射。个体对不愿意承认的动机,投射他人。例如内心有贪污动机或有过贪污行为的人,常宣传某某人收红包。④反向。指受挫以后,努力压制自己的情绪,做出违背自己意愿和情绪的行为。个体对某些自认为不良的动机或行为,为防止起表现,就常用反向。如过分亲切和屈从背后是憎恶与反抗等。⑤假冒。即表同。指把别人具有的,自己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假冒自己也具有这些品质、以假冒别人的风格姿态自居。模仿的一般是成功者和崇拜者。⑥逃避。个体不敢面对自己预感的挫折情境,而逃避到较安全的地方,具体趋向是:逃向另一现实,逃向幻想世界,逃向生理疾病。例如一个特别专情的

人失恋后可能酗酒、吃喝嫖赌、白日梦、大病一场等。详见防卫的方式。   引起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可分为两类:   一、外在因素。又称客观因素或外因,是指那些让动机或行为不得实现的实际存在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人的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老死和虽能够克服但因疏忽、时间精力顾不上造成的损失或达不到;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等对人的限制;或他人的失误等。   二、内在因素。来自挫折者自身。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是认识因素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是指个人的能力、知识和经验不足,或个性心理品质太差,如缺乏韧性,过分轻信,不稳定、急躁、不自信以及动机斗争状态等。客观因素主要是生理因素,主要是指身体健康状况,身体器官结构上的缺陷等。 动机的冲突,即两个或多个不能并存、难以取舍的动机在抉择前的两难的心理状态,也会引起挫折。这在现代社会表现得更明显,而且影响越来越大。为此,我还特意把动机的冲突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外因是否导致挫折和产生挫折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的主观心理素质,特别是人的知识、修养、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以及对挫折的容忍力。   挫折的容忍力是指人适应挫折的能力,即遇到挫折时能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容忍力实际上反映了人对待挫折的态度。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挫折。有的轻微、短暂,容易克服;有的严重、长期,难于克服。能否战胜它,很大程度取决于各人的态度。有的人心胸开阔、性格乐观,充满自信,能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另一些人心胸狭窄,性格内向,忧心忡忡,一遇挫折一蹶不振,甚至行为错乱,失去应付能力。   容忍力受多方因素影响:①生理因素。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对生理上需要的容忍力,一般说高于体弱多病的人。精力充沛的人也比较能够胜任各种工作。②过去受挫折的经验。挫折的容忍力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过去经受挫折而善于积累经验,就能提高容忍力。如果从小娇生惯养,很少遇到挫折,或一遇挫折便逃避、失去学习处理挫折的机会,必然挫折的容忍力低。③对挫折的知觉判断。同一挫折的客观情况相同,而因人、因时、因地会出现感受和判断不同,因此构成的压力和打击也就不同。一个人认为是严重挫折,另一个人或他以后会认为无所谓。④预见性高低。对未能预见的挫折,其容忍力相对较低。⑤其他个人素质,包括价值观、世界观,性格、兴趣、意志、耐心等,都

与容忍力密切相关。   挫折有累积现象,即使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也经受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和失败。这可能是一点点侵蚀容忍力,也可能蓄积着,在某一刻因某导火索引爆。   现实和理想不会是一致的,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挫折。虽然挫折有某些有利性,如引导个体认知产生创造性的变迁,使人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有许多不利方面,如心情痛苦、情绪低落、行为偏差、疾病缺勤增多、事故频生、生产减少、纪律松弛、转业增多,有的甚至出现对抗领导、漠视组织、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等严重问题。总的来说还是弊大于利。   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客观现实。对付挫折、防止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方法:   从个人角度:   1、提高认识水平,正确对待挫折。   2、改善处理问题的方式,变换视角和出发点。   3、改换环境、轻装前进。   4、精神发泄。又称心理治疗法。在限制环境下自由发泄受压抑的非理智的情感,以达心理平衡,及早恢复理智状态。   5、主动找朋友或陌生人倾吐心声、减轻心理压力等。   从管理者角度:   1、倾听职工的诉怨。通过倾听诉怨,一方面可以使职工的怨气得到发泄,防止不满、不快的蓄积或闷出病来;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职工的意见、需要和建议,完善管理。   2、给职工以精神上的鼓励,激发他奋发向上,提高信心,增强勇气,启发挫折向正确的方向升华、帮助他发展自我的才华。   3、透过语言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改善组织内的人群关系。领导者对下属讲话要和气亲切,注意风度和掌握分寸,不说刺激性和讽刺性的语言,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4、协助职工解决家庭的不和,给以适当的忠告和劝解,分析利弊,必要时做调解工作。真正为职工排忧解难,使他感到组织的关怀。   5、合理地提出要求。管理者对下属都会有所要求。但如果超过了劳动者可能的程度,就会引起挫折。   6、及时疏导。疏导能减少挫折持续的时间。对劳动者的防卫机制要疏导,并令其改变对挫折的态度。

感情挫折篇八
《心理报告(挫折)》

心理报告(挫折) 一,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的障碍。心理学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失败挫折可以锻炼一般优秀的人物:它挑出一批心灵,把纯洁与强壮的放在一边,使它们变得更纯洁更强壮;但它使其余的心灵加速堕落,或是斩断它们飞跃的力量。 二,常见挫折的类型

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大学生们潜心追逐美好的未来。经大量个别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并不能客观地设想未来,而只希望未来是“美好”的。坦率地说,大多数人是像构思一首抒情诗那样构思“未来”的。然而,“未来”不是诗,于是我们在大学校园里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行动多,努力多,碰钉子也多。加之主观上对挫折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挫折反应就比较强烈。常见的挫折有:

1、不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满足强烈的求知欲的需要而产生的挫折感

大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和交往范围、生活领域的扩大,使他们的理论思维也得到发展,进入大学后,接触了广泛的科学知识,心理上产生了大量新的需要。他们一方面敬佩有成就的科学家,另一方面希望大量阅读各种相关学科的书籍,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但是,大学生刚经过由高中向大学阶段的转变,心理上一下子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业成绩不太理想。同时,大学生毕竟缺乏一定的识别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凡是迎合自己口味的,就不加批判地接受,这样在吸收过程中难免出现一知半解或曲解。因而,他们感到自己能力差,觉得没有前途,产生挫折感。

2、身心有某些疾患,不适应大学生活

身心疾患是指身体和心理上的缺陷。据调查,我们发现相当多身材矮小的大学生,由于身体形象的缘故,他们心理压力大,难以克服自卑的心理,总感觉到自己是“二等残疾”,低人一等,较长时间不适应大学生活中频繁的人际交往,产生挫折感。

3、家庭原因给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的烦恼性挫折

这里谈的家庭原因,一方面指自然灾害给家庭生活造成的困境,这种困境波及下一代,给孩子物质生活带来不便,造成挫折;另一方面是指父母感情不和或者父母双方离异后重建家庭,这样的家庭,孩子们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产生被遗弃感、自卑感,精神上有较大压力,从而产生挫折感。

4、脱离现实条件的“时尚性追求”造成的挫折感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们盲目地追求高消费,赶时髦。但是他们中有不少人来自偏远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相比,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各方面得不到满足后,便导致挫折感的产生。

5、交往性挫折

它包括人际关系受挫和异性交往中的误区两种情况。人际交往受挫是由于大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既不愿把自己的想法轻易告诉别人,又希望别人能够了解自己;希望找到知心朋友。但又难于找到知心朋友。正是这种特殊的心理矛盾,使一些大学生交往面狭窄,容易产生孤独感。又由于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筛选,跻身于大学,他们自为才华横溢,互不买账,你瞧不起我,我瞧不起你,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这两种原因导致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紧张,产生挫折。大学生的性意识处于觉醒和发展阶段,他们都强烈希望与异性接触,但大学生的人生观还处在变化之中,对与异性交往缺乏正确的认识,有时就会陷入异性交往的误区。调查发现,常

与异性交往的大学生用去的时间较多,参加集体活动、公益劳动减少,与同学的思想交流封闭,人际交流面越来越窄。另外,当自己的爱情表示不被别人接受时,自尊心受到伤害,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导致精神不振,难以逾越这道精神障碍而感受挫折。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那么,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西方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挫折问题作过大量研究,如德国的精神分析学家荷尼侧重从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来谈论挫折。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则认为现代人的最大挫折是感到孤独无助与...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那么,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西方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挫折问题作过大量研究,如德国的精神分析学家荷尼侧重从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来谈论挫折。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则认为现代人的最大挫折是感到孤独无助与被疏远。情绪心理学理论认为,挫折产生希望,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不管怎样,个体产生任何挫折,都与当时当地所处的情境有关。构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

挫折产生的原因之一:挫折源

挫折源就是引起挫折感的根源。我们也可以把挫折源理解为客观存在的挫折。挫折源一般有两种情形:

一,是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妥善调节,而导致挫折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产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种需要。物质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难以生存,精神生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虽然不直接危及生存,但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某种需要和实现人生某种追求而作出的努力。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人们需要的满足和追求的实现,总是很有限的,甚至有时连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也不能得到满足。如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性变化;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的约束;个体身心条件和缺陷的制约„„都可能阻碍个体目标的实现。当人们的需要受到阻碍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就是挫折。

二,是动机冲突而导致挫折

动机就是在需要的刺激下,促使人们去行动的内在动力。在实际生活中,个体的同一种需要有两种或多种目标都能使需要得到满足,但迫于情势而不可兼得,必须作出取舍性选择;或出现一些违背需要的目标(如灾难威胁等)必须回避,然而迫于情势,只有接受其中一种才能回避另外几种,也必须作出取舍性选择。这种“两利不可兼得”,“两害不可兼避”的冲突,就是动机冲突。动机冲突也就是选择冲突。选择时面临的冲突,常常会使人犹豫不决,左右徘徊。如果遇到重大意义或原则性意义的动机冲突,往往会引起个体激烈的动机斗争,引起内心紧张、焦虑不安。尤其在社会发生变革、价值观念多变的社会中,选择会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难以把握,而由选择带来的困惑和紧张也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挫折产生的原因之二:挫折感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在追求需要的满足过程中受挫,往往把激怒投射到客观对象即挫折源上。但是,对人们心身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危害的,则是对挫折的感受。所谓挫折感,就是挫折源刺激个体的大脑,破坏了个体原有的心理平衡而出现的紧张情绪。挫折源是引起挫折感受的客观条件,一般说来,挫折源的强度越大,引起的挫折感越明显。但是,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揭示,挫折源对个体的心理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中介完成的。这种中介就是个体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认知水平和心身健康状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同一挫折源对不同的个体引起不同的反应。持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个体,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把挫折看做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而对挫折的出现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挫折到来,所引起的反应也是平静的,“处变不惊”。相反,一个没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容易产生

偏执,要么把一切构想得十分美好,因而对挫折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情感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则反应强烈;要么把一切构想得很坏,情绪消沉,使认识能力降低,无端地怀疑、猜测,面对轻度的挫折源甚至根本不构成挫折的事件,也会烦躁不安,抑郁沮丧。心理、生理上发生某些疾患,则更容易产生挫折感。

四, 怎样面对挫折

生活中必然面对困难和挫折,怎样才能坚强呢?

①发泄:心中有痛苦,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发泄如找朋友倾诉、唱歌、旅游。

②信念、精神支柱:坚信自己的信念,回答自己:自己的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什么。相信自己是好人,比别人强。

③责任:看到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被需要。

④坚强没有理由:看看自然界的事物,不管在怎样恶劣的困境,都会顽强地生存,(例如小草,怎样践踏,就算是折曲,就算是只有一片叶子,都会向世界露出笑脸。)生存本身就是人生意义,生存就有希望。

⑤我是坚强的!:不报以负面情绪反应,不要想自己委屈,要激活正面的积极的情绪。顺其自然。

⑥相信明天:相信会走出困境、明天会更好。相信时间会医治好创伤。

⑦这是我的舞台:困难是一个良好的锤炼、磨砺和洗礼自己的机会。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没有不可攀越的高峰要以乐观、自信、坚韧、坦然的心态去竭力拼搏。

⑧参考历史文化:阅读格言,查找司马迁、韩信的资料。

五,如何磨练意志力

给自己订一个高于现实却又不过高的目标,自己努力去做,并记下每天的点滴进步;常常阅看进步的记载,在感到进步很大时自己“慰劳”一下自己,增加愉快的体验;

毅力的培养

1、在周围找一个特别有毅力的同学,暗暗地将他(她)作为自己的榜样,处处去模仿之;

2、运用自我提醒,暗示自己在毅力培养方面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3、目标不要选得太杂;抓住主要的东西,不做则已,若做就非做好不可毅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我们从小的磨砺、锻炼而来的。

那我们如何培养毅力呢?

1. 不怕困难。不论做什么事情,或是学习,或是弹琴,或是绘画,要想有所成

就,必须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困难就好比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是坚强意志的重要表现。

2.持之以恒。毅力的大小还表现在办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三

天打鱼,两天晒网,蜻蜓点水,见异思迁是做不成大事的。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即使被人落在后面,或者中途出了意外,只要他还能跑,他就一定要坚持跑到终点,就是这个道理。

3.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有的人遭到失败后,垂头丧气,一败涂地,再

也没有了奋斗的勇气,而有的人虽遭失败,却不气馁(n7i),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奋战。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历经了无数的失败,最后终于换来了全球的光明。失败可以把人的毅力锻炼得更加坚韧。

4.排除干扰。我们身边环境总有其他的人,其他的事,有可能会干扰我们的学

习。比如,你在看书,别人在看电视、听歌曲,这时如果你能全神贯注在自己的学习上,不受干扰,就说明你的毅力比较强了。

5.克服惰性。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讲,培养毅力最重要的是从小事做起,克服惰性,比如,每天的晨练,遇到刮风下雨、大雪纷飞的日子,就想“今天算了吧,明天再跑„„”,学习上碰到不懂的问题,就想“明天再说吧„„”,结果就是这些一天天对自己的迁就,助长了自己的惰性,毅力的培养当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毅力是一个心理因素,毅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坚定的信心,产生毅力。一个人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就会努力奋斗,不顾暂时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他会积极地克服困难,战胜失败。这是信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因此要有毅力,一定要培养信心,若信心不足,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就很容易退缩。

2. 强烈的愿望,产生毅力。 愿望是人们行动的出发点,一切活动都发源于愿望。愿望有强有弱,弱小的愿望很容易为生活的风浪所熄灭,行动没有毅力。强烈的愿望则能抵挡生活的风浪,没有什么风浪可以熄灭它们,除非生命结束。“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我尚能生存,我当然要学习”,“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些都是强烈的愿望。因此,顽强的毅力是与强烈的愿望联系在一起的。要成功,必须有强烈的成功愿望;要发财,必须有强烈的财富愿望,这样行动才会产生极大的毅力。

3.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产生顽强的毅力。 目标明确,人们的行动才会有方向,目标才会产生强大而又稳定的吸引力。有些人虽然有财富的愿望,成就的愿望,但缺乏明确的目标来表达这种愿望,体现这种愿望,从而不能产生有效地吸引力,不能使思想、行动集中在固定的目标上,工作的效率很低,时间一长,很容易使人们丧失毅力,丧失信心。明确、具体的目标,使人们的毅力大为增加,这主要是由行动的效率和目标的吸引力而产生。另外,目标的价值大小,对毅力也很有关系。有的目标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价值,人们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心情、热情去做这件事。因此,对这样的事情也就很难有毅力。人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楚一件事情价值的有无、大小。必须选择那些有价值,并且价值大,且有长远价值的事情。这样,人们才会对目标有热情,从而保证有毅力。有人对所确立的目标价值估计不足,匆忙干一件事情,但在干的过程中,却对所做的事情的价值产生怀疑,热情降低,精力不集中,思想不专注,工作深入不下去,没有太大进展,对完成这件事情没有足够的毅力。

4. 有组织的计划,可以产生毅力。只有对目标制定出实施计划,人们才能按照计划行动,否则,对于目标,人们仍然是茫然的,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有了计划,人们就会按照计划,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一切经过精心地计划,就会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工作才会有效率,人们才会对所干的事情有信心、有毅力。

5. 积极行动,产生毅力。有了计划,人们就要积极行动,这就犹如登山,不要站着不动,不要为眼前的高山所吓倒,唯一可能做的事情是在选择如登山路经之后,就立即行动,只有行动才能缩短攀登着与山顶的距离。多走一步,就会多一份信心,就会多产生一份毅力。对待行动,要持这样一种心态,多走一步,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因此,行动,不停地行动,这是最佳的选择。终日所思,不如一时所做。

6.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来保证毅力许多人很容易受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害怕失败带来财产的损失,害怕别人的批评。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会损害人们的毅力,使人们不再对他们的目标投入金钱、热情、精力、时间,甚至半途而废。要努力克服消极心理因素,在这方面,可以与赞同自己的朋友结成同盟,来鼓励自己的积极心理,特别是信心,激发自己对目标的热情,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毅力来实现目标。对毅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习惯。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良好的习

惯成为潜意识中的东西,那么,一切将出乎于心,出乎于自然,不会因为对目标的坚持不懈,而需要特别坚强的意志,忍受内心的煎熬。毅力是习惯的结果。

总之,毅力是许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愿望,信心,明确的目标,有组织计划,行动,习惯,人生观等,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毅力。毅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成功。这个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毅力是持之以恒的基础,要学会持久,你就得要会坚持,能吃苦,最好能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来鼓舞自己有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你可以试一试。不管春夏秋冬,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脸。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进行训练并且效果很好,在其他方面也变的很有毅力了。

1、明白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按事情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做事的顺序;

2、算一算能支配的有效率的时间总量,做完所有的事情需要多少时间,有没有基本的休息娱乐时间;

3、制定计划,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完成的或者不太重要的或者能够拖延而不带来多大负面影响的,不要列入计划;

4、修订计划,主要是看看计划是不是太满,万一中途有别的事情干扰,计划就不可能完成了,按前面的步骤修订,要留有余地;

5、平时注意自己潜力的发挥,看看能不能统筹安排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例如,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安排学习,精神劳累时参加体育运动;再有就是减少“跑趟子”的事情,不过很重要的事情不可以过于简化程序;

6、千万千万要经常审视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心。如果你自己将来要父母亲或者自己的爱人孩子养活,那么你是否可以想一想他们凭什么养活你而你却不养活他们,你道德吗?能力是道德实现的重要基础。要是敢于放弃自己的娱乐休息时间。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战胜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7、切忌盲目比较,目标要以自己目前的真实状况为前提,要承认某些方面确实不如人,循序渐进才能赶上,不过太慢了就有可能错过很多机会,包括让父母享更大的福的机会。找一件有意义的事,坚持做下去,比如每天把自己的房间打扫一遍,每个周末去做义工。

感情挫折篇九
《挫折管理》

挫折管理

一、挫折的适应与防卫

挫折,是指事情进行得不顺利、失败、失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个体活动受挫,产生挫折体验时,其心情是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为从这种痛苦和紧张不安中解脱,个人均会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会许多相应的行为方式,这就叫挫折的适应方式。由于这些行为方式在性质上都是防卫自身免遭挫折伤害的,所以亦称防卫方式。

(一).发泄。个体受挫时常因愤怒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这种以攻击性行为把自己的愤怒、怨恨等紧张情绪释放出来以恢复心理平衡的方式,就叫发泄。这是对挫折的一种特殊反应。攻击性行为不只是挥拳动脚。一个鄙视的笑脸,一句刻薄的话语,都可使对方难堪,使自己的怨恨得以发泄出来,均是攻击。攻击的对象也并不总是造成受挫的当事人或物,有时会将怨气发泄到无辜者身上。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将怨恨的情绪、攻击性冲动强力遏制,对人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二).自慰。当个人的期望无法实现时,个人不仅会遭受失败的痛苦,亦会产生一种犯罪感——“我怎么这么差劲,对得起谁?”为此,人们常常以某种理由或借口来安慰自己,使自己从挫折心理中解脱出来, 这种适应方式就叫自慰。

(三)、代偿。代偿是以另一种活动的成功来弥补早先活动的失败以克服受挫心理的适应方式。人都要肯定自身价值,对于某方面的失败自然 会觉得脸面有失,于是就从别的方面加紧努力,取得成功,以挽回其自身价值。

(四).升华。把原先的失败引向更崇高的目的,做出对社会有益的贡献以克服早先的受挫心理,这种适应方式叫升华。不少文学家、艺术家就是这样,他们的小说、诗歌、绘画、音乐作品等等,就是借以抒发其被压抑的感情的升华的产物。

(五).推诿。把个人的失败、错误推到别人身上,或找客观原因来担负其罪责,以求得自己的解脱,这种适应方式叫推诿。

(六).退化。个体在受挫时回复到早先不成熟的发展水平,表现

出幼稚的行为,常会失去理智地胡乱发泄,就叫退化。

(七).冷漠。个体受挫以后,为求得心理的解脱,会厌弃早先的追求,甚至厌弃人生,这就是冷漠的适应方式,从表面上看,当事者似乎是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其实其内心的痛苦可能更甚。冷漠常常是绝望的表现。当事者丧失了一切信心与勇气,这是极其可怕的。

(八).幻想。有人受挫之后不是面对现实,而是把自己置入一种想象的境界,企图以一种虚构的幻境来解脱自己,这就叫幻想。幻想的常见方式之一是白日梦。白日梦偶尔为之并非失常,亦无大碍,但如完全依赖它来解脱,则会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无法摆脱受挫心理的困扰。

(九).反向。反向亦称倒转反应。个人在某种情境下的反应本属消极、错误的,对此他自己亦不能接受,产生罪错感,于是就以相反的行为取而代之,这就叫反向。

(十).投射。当个人具有某种不为社会认可的坏品质时,总会感受到自责、羞愧等等心理压力,为消除这种压力,有人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种坏品质加诸众人身上,以此为自己辩解,使自己解脱,这就叫投射。这是一种极其不良的适应,发展严重了会成为妄想狂、精神病。

二、挫折与管理

(一).及时了解并排除造成挫折的根源。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对职工的情绪应有敏锐的观察,应把职工的种种不良适应性行为,如说怪话、发牢骚、吵架等看作是存在问题的信号,及时了解,找出根由,予以解决,防患于未然。

(二).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凡遭受挫折者,哪怕是“自作自受”,都是些不幸的人,管理者均应伸出热情的手给以帮助。 1.宽容相待。正在遭受挫折折磨的人,是一个需要关心、照顾的心理上的病人。冷淡歧视,以行政手段施加压力,只会使矛盾更加激化,甚至把受挫折者推上绝路。唯有关怀和温暖的开导、劝慰 才能帮助他恢复心理平衡。2.提高认识,分清是非。宽容的态度并不等于不分是非、一味 迁就。正相反,唯有帮助受挫折者提高了认识、分清了是非,才能使 其战胜挫折。

(三).改变环境。改变环境是相当有效的方法,其主要的方式有

两种:一是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或居住地点;二是改变环境的心理 气氛,给受挫者以广泛的同情和温暖。

(四).请心理学家进行“心理咨询”。在国外,这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办法。在国内,由于心理学工作者太少,难以做到,但有条件时应尽量考虑采用此种方法。

(五).采用“精神宣泄疗法”。这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创造一种环境,让受挫者被压抑的情感自由顺畅地表达出来。人在 受挫折以后,其心理会失去平衡,常常以紧张的情绪反应代替理智行为。这时唯有让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恢复理智状态,达到心理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者应该倾听职工的抱怨、牢骚、怪话,让他们有气发泄出来、有话说出来,待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以后,自会心平气和。

(六).进行心理辅导,引导职工进行心理修养。克服受挫心理的关键在于提高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管理者应该向广大职工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职工学会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感情挫折篇十
《人的挫折》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感情挫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挫折 感情 感情挫折的句子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感情挫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感情挫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9682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