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案例 >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2017-07-05 09:58:17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共7篇)汤立江:皖西白鹅养殖致富的养鹅故事[生财有道]全身是宝的皖西白鹅(20130912)皖西白鹅和浙东白鹅、溆浦鹅、四川白鹅并称为我国四大白鹅,如今已被确定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它,原产于安徽六安地区,是水禽家族中的名优品种。它在当地养殖的历史已有上千年,20世纪70年代河南从殷墟中发掘出的玉鹅,就...

篇一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汤立江:皖西白鹅养殖致富的养鹅故事

  [生财有道]全身是宝的皖西白鹅(20130912)

  皖西白鹅和浙东白鹅、溆浦鹅、四川白鹅并称为我国四大白鹅,如今已被确定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它,原产于安徽六安地区,是水禽家族中的名优品种。它在当地养殖的历史已有上千年,20世纪70年代河南从殷墟中发掘出的玉鹅,就是以它为原型;据说当时诸葛亮的羽毛扇是用皖西白鹅做成的。安徽六安的汤立江就是当地有名的养鹅大户,养鹅涉及的产品除了吊吊绒和各种工艺品外,还可以加工成羽毛球和羽绒服羽绒被等产品。皖西白鹅的肉和鹅毛都有销售渠道,经济效益自然不低。其实安徽的汤立江曾经有过失败,有过曲折坎坷的奋斗过程,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将为您呈现。

  相关介绍:

  在规模化饲养的东桥-翁墩养殖小区,农户汤立江养鹅却很有一手。近年他在皖西白鹅产业化协会的指导下,采用配合饲料科学饲喂,鹅的产蛋率、繁殖率明显提高,产蛋量由20枚提高到25~26枚,受精率由80%提高到90%,受精蛋孵化率由70%提高到90%多。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耿照玉认为,皖西白鹅产区未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供种能力差,规范化的种鹅场屈指可数,种鹅场不按制种体系繁育,使用商品鹅制种等,也是导致皖西白鹅繁殖性能下降的一个要因。

  腾飞白鹅养殖场的汤立江是东桥镇白鹅养殖户中的佼佼者。他从2001年开始养鹅,通过学习和摸索,逐渐有了一套“养鹅经”,养鹅的数量也随之增多,从最初期68只现在发展到年出栏上万只,年收入近百万元,而且他的养殖场业务涵盖了鹅苗孵化、养殖、鹅苗和种鹅出售、咸鹅加工销售等。

  在东桥镇像汤立江这样的养鹅大户不在少数,据邵普银介绍,该镇达到1000只以上白鹅养殖规模的养殖户有100多户,全镇年出栏白鹅近15万只,产值2600多万元,仅此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960万元。尝到甜头的白鹅养殖户还纷纷打算扩大养殖规模。

  在东桥镇曾经“小打小闹”的白鹅养殖,如今,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正“羽翼渐丰”,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积蓄力量,展翅奋飞。

篇二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生财有道]云南王敏翔种植沉香树的致富故事

  [生财有道]神奇朽木贵比黄金(2011.3.22)

  一块腐烂不堪的木头,价格却贵比黄金。沉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收藏品,也是稀有的高级香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上等的沉香一克得上万元。为了获取这树里面的宝贝,王敏翔做出了种种怪异举动。濒临灭绝的珍稀树种能否实现他的最终梦想?

  云南王敏翔种植沉香树的故事 :

  云南王敏翔原是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妻子在经营一家不错的茶楼的生意。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敏翔了解到一种叫沉香的东西,贵如黄金,就蒙生辞职种植沉香树的主意,便筹款200多万,承包了30亩地,承包期30年,彻了围墙,然后打听到越南的种子最好,便到越南河内去买树种。

  由于不懂树种的运送方法,当运到苗圃基地的时候,沉香树种全烂了,三十多万立马打了水漂,然后请教专家了解了树种运送方法后,又去河内买了三十多万的树种,这回是没问题了,树种也种了,可一次暴雨因围墙不能泄水树苗被全淹死了。而且这一淹,由于沉香树对土质要求极高,这块地至少十年不能种沉香树了。两百多万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好在妻子很支持他,卖车卖房,又找亲朋好友借,筹借了两百多万,另外承包了30多亩地,重新开始。这回吸取了前面的经验,后面的种植顺利多了,但一次开车上山查看树苗的时候,车翻了,差点丢了命。但后面的问题接踵而至,沉香树要几十年上百年才会结沉香,投入什么时候才能有回报?亲戚朋友家人全都质疑了,但王敏翔意志很坚决,他听说沉香树要有创伤才能结沉香,于是他就提起斧子刀砍斧劈,对沉香树刮肉拔皮,结果造成大量沉香树死亡。

  王敏翔打听到某科研院所已经研究出沉香树结沉香的原理,他马上去学习,回来后马上实验,这回是真的成功了,两三年后,沉香树就结沉香了,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的沉香引起了阿联酉一个大客商的注意,并一下子和他签了上千万的订单。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现在他的沉香林已上千亩,价值数亿元。

  关于沉香:

  沉香为瑞香料植物中含有树脂的木材。主要分布于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区。

  沉香因其黑色芳香,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称“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语写作“沈香”(沈,同沉)。 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

  与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而是一类特殊的香树“结”出的,混合了油脂(树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而这类香树的木材本身并无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质较为松软。据现在的研究,瑞香科沉香属的几种树木,如马来沉香树、莞香树、印度沉香树等都可以形成沉香。

  国产沉香的采集:

  选择树干直径30厘米以上的风树,在距地面1.5~2米处的树干上,用刀顺砍数刀,深约3~4厘米,待其分泌树脂,经数年后,即可割取沉香。割取时造成的新伤口,仍可继续生成沉香。又法:在距离地面约1米处的树干上,凿成深3~6厘米,直径约3~10厘米的数个小口(俗称“开香门”),然后用泥土封好,待伤口附近的木质部分泌树脂,数年后生成沉香,即可割取。又枯死的白木香树,有时亦可觅得沉香,此香因年代较久,含脂量高,品质较好,但产量不多。来得沉香后,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部分,晒干后即为成品。须贮藏于密闭的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止走油、干枯。

篇三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90后大学教师回乡养牛王鹏灿创业年赚百万

贺根的根在农村。“90后大学生牛倌”的贺根特别喜欢牛,割草、拌饲料、喂食样样活儿都会干。每次到牛舍,他都会快步走进去,主动拍拍牛的脑袋,然后拿草给牛吃,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图为2月12日(正月十三)贺根在新建的牛舍喂牛。

2月11日下午,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500元奖金。

2011年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12年,他被推举参加“感动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后”大学生贺根,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毕业生。大二时,贺根在学校的数控铣床技能竞赛中夺得亚军。干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刚刚入党的贺根,很快通过了学校的层层挑选,破格成为了该校的外聘教师。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生活的遐想、辉煌事业的憧憬和灿烂人生的构想,贺根摆脱当地世俗观念的束缚,2011年在父母的百般阻扰下,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果断选择回到农村,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

2011年11月份贺根开始建造牛舍、购买土黄牛,添置养牛必备的车辆和用具。每天早晨5点半,贺根准时起床。伺候一百多头牛“过个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到贺根家中体验,5个同学喂完60多头牛,用时1小时26分。平时,贺根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也就两个小时。

喂完牛,匆匆扒几口饭,贺根开着刚买回来的二手小货车出门,去26公里外的县城河道割草。一天下来,贺根和同伴两个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还得一担担从河道里挑出来。50【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多公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贺根体验到了钻心般的疼痛。

摸黑赶回家,还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饲料„„忙完这一切,深夜11点多,覆钟地村已看不到农户的灯光。

贺根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

每天各种繁重的体力活,贺根都独自承担。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7公斤。

第一批黄牛出栏,销路成了问题。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贺根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牛肉很快卖完了,不过他回家算了账,一头牛除去成本,大概赚了两三千元。贺根意识到,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

在贺根带动下,村里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养牛。2012年4月,贺根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出栏黄牛780头,产值600万元。经过发展,合作社社员从5名发展到如今的117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贺根还开门店销售自己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黄冈开了5家门店,今年,他的黄牛肉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13年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

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

篇四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财富故事

篇五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专题片解说词:我的养牛故事

我的养牛故事

(实景):“来,多吃点儿,多吃点儿。”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赶紧吃,赶紧吃。”

(解说)我叫徐珂珂,2006年从河南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安阳市龙安区当一名普通的村干部,东风乡郭里西村党支部副书记。但是创业,实现理想,是我的人生追求。可是我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小姑娘,到村里又能干点什么呢?进村两个月,我把家家户户几乎跑了个遍,东风乡郭里西村里的几家养殖户,是我经常要去的地方。我虽说学的是动物学专业,书本上的理论懂得多一些,但实践经验并不充足,为弥补自己的缺陷,我常常在养殖户的猪舍鸡房里,向有经验的农村土专家请教,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村是个养殖专业村,村民有从事养殖业的传统,但长期以来,由于思路不宽,信息不畅等原因,限制了养殖业的的进一步发展状大。结合本村实际,我很快拿出了肉牛养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同期声 徐科科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郭里西村党支部副书记):“我觉得养牛它的风险小,因为它的病少,然后呢,防疫呀,馒头呀,管理呀,都相对的来说比那个猪、鸡,很简单,嗯,管理很粗放,所以说我觉得,嗯,饲养周期也比较短,一般是咱进的架子牛,半年就可以出栏,见效也快,所以我觉得这个养牛还是可行。”

(解说)我和其他两委成员一起去外地的肉牛养殖场参观考察,反复讨论,最后村两委一致支持我的计划。【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解说)项目虽然启动了,可项目启动资金从哪儿来呢?对于这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样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孩子来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万般无赖之下,我想起了动员村民集资。开始时有人泼冷水,一次我动员一个村民入股,那人对我说,你这个女孩儿,还是安份点儿吧,这个事儿你注定办不成,前几年畜牧局在这儿搞过养牧基地,也没能够成功,他们都没成,你凭啥?

(解说)我听了之后,觉得特别委屈,回去就闷在屋里哭,可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攒俩钱不容易,万一赔了钱,谁负责啊,绝望之中我突然想到了家里,如果能向父母借几万块钱,我带头入股,也许会打消村民们的一些顾虑。

(同期声):“妈。”

“我给你说个事。”

“那啥今天在村里就给。”

“人家村民开了一个动员大会。”

“然后跟人家说了说。”

“还是这个养牛的事不咋。”

“他们反正都不愿意拿钱。”

“也不知道这到底能不能挣钱。”【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反正我觉得这个就是。”

“可能也不相信我这个技术吧。”

“还是不相信啥的。”

“要不咱先拿俩钱吧。”

“那就是说咱拿出来。”

“谁知道中不中吧,能赔了不能。”

“我觉得咱一拿钱。”

“他们肯定就都该相信了。”

(解说)经过软磨硬泡,我使出了一切手段。最后父母终于给了我五万块钱,当我拿着这五万块钱,回到村里的时间,我感觉到一些村民对我的态度和以前不一样了,趁热打铁,我一时改变了工作方法,我给村民们放映畜牧教学光盘,带他们到安阳等地的大型养殖场参观,功夫不负有心人,村民们终于被我这个小女孩儿说服了,原来对我不以为然的群众支持我了,最后有十多个村民,拿出数额不等的资金来,一共筹了35万元。

(解说)牛运回来以后,群众看我的眼神亲切多了,称呼也改变了,从一开始的大学生、副书记、技术员,到现在的小徐、科科,有的乡亲就直接喊我闺女,群众越信任我,我的压力越大。

(同期声 徐科科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郭里西村党支部副书记):“当初呢,村民朋友们入股呢,他们也是冲着我有这个技术,我是专业出身,学的养殖,所以他们才肯入股,当时呢,我也是很有自信,我觉得养牛啊,技术肯定没问题。”

(解说)还记得第一次给牛打针的情景,当时发现一头牛发高烧,要打针治疗,村民们都不会打,当时大家都在旁边围着看,当我把针头扎进去以后,一头牛一动针头竞然折了,旁边的群众议论说,还是科班儿出身的,连个针都打不好,到底行不行啊,我们的钱不会打水漂了吧,我感到非常尴尬,没想到牛皮这么硬,后来才知道是针头用

得小了。

(解说)要我最难过的是,有一头牛由于生病死了,村民们又是议论纷纷,一头牛就是他们一年的收入啊,那天我偷偷的跑到农场后的小树林里,哭了半天,从那以后,我的牛照顾得更加仔细了,每天都往牛棚里钻。

(同期声 徐科科的母亲):“从小在市里头长大的,平时又爱干净,自从养了牛后,一个闺女家,进到家里一股子臭味。”

(解说)我在牛场,主要负责防疫和饲料配制等工作,我们自己买来豆粕,玉米,等原料,加入一些食盐和小苏打,配成精料,再配合玉米杆来喂牛,因为自己配的饲料营养有保证,虽然市面上也一些不错的饲料,但是价格就比较贵了,还是自己配划算,我还会定期给牛检查身体,牛也会发烧咳嗽,发现了就得马上治疗,生病的小牛还要转移到马棚里保护起来,如果遇到技术难题,我就请畜牧专家过来帮忙,专家们总是很热情的帮助我。在我的精心呵护下,牛一天天的长大了,半年多时间,出栏了50多头,盈利9万元,平均每个股东分到了三千元红利,看到乡亲们灿烂的笑容,我却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解说)前不久,我又迎来了两件喜事,一个是我考取了母校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还是动物科学。另一个是我当选为“感动安阳年度人物”。我当村官一年多了,很多同学还不知道,当他们从电视里得知这一消息后,许多同学给我打来了电话,我在电话里向同学们诉说了这一年的酸甜苦辣,他们对我说,你应该把这些都记下来,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解说)今年养牛场计划扩大规模,到年底出栏300头,纯利润达到50多万元,并继续鼓励农户参股,实现公司加农户的经营体制,此外,还计划进一步发展沼气建设,在牛舍下面直接建成沼气池,产出的沼气可供全村居民取暖和煮饭使用。等到规模扩大以后,再上一个屠宰场和畜产品加工场,延长产业链条,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奔小康。

篇六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美女养牛:贾丽坤的非常故事

篇七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2013年5月三明市质检作文——“养牛之道”审题立意分析


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相关热词搜索:cctv2生财有道养牛 生财有道养殖大全养牛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生财有道养牛致富故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anli/86560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