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送魏二意思

送魏二意思

2016-11-02 12:29: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魏二意思(共7篇)古诗文阅读理解:送魏二(2010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送魏二意思》,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诗文阅读理解:送魏二(2010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
送魏二意思 第一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思维轨迹】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参考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思维轨迹】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浇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起烘托此刻 悲凉心境的作用,耐人涵咏,此为第三层。【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思维轨迹】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想象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参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表达技巧分类解析
送魏二意思 第二篇

诗歌表达技巧分类详析

诗歌的表现技巧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主要包含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其详细分类如下表:

诗歌表达技巧分类

考点分解一 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

照《如梦令》)词中的“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形象新鲜而又奇特。 5、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6、对比: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天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元曲小令,阿鲁威作)——用设问句开篇,点明本诗追溯英雄伟业的题旨,领起下文三个典故,分层次地叙述三国英雄人

物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9、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说服力强,感染力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

10、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结构来讲,对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从内容看,“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从中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11、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翻译是:秦朝

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

考点分解二 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送魏二意思】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如:“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表达的。

①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安史之乱后,诗人只身站在宜阳城头,极目远眺,只见土地荒芜,野草满目,城外流水东流复向西,再也难见农民用流水灌溉万顷良田。路转春山,人迹罕至,任春花吐芳、鸟啼婉转、送尽春光。全诗说尽宜阳城外凋残荒凉,却不露乱离之事,于花落鸟啼之中,寄寓了多少兴亡之感!可谓“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②情景交融: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

中考语文阅读(诗歌、文言文、现代文)每日一练含解析33
送魏二意思 第三篇

2016年语文中考阅 读 100 天

第34天

年月日 班级 姓名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点明送别的季节的词语是“”。通过写景烘托了诗人 的心情。

【答案】橘柚香 送别朋友的悲凉

【解析】提取相关信息,由“橘柚香”可知送别的季节。由“愁听清猿梦里长”表现作者的悲凉。

2.请作具体分析三、四两句诗的妙处。【送魏二意思】

【答案】虚实结合,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

【解析】理解三四句,回忆往昔可知作者孤寂猿啼进入梦境突出愁绪。

二、文言文阅读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3.下列加点字加点词语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是()(2分)

A选贤与能 遂与外人间隔 B独子其子 率妻子邑人 ....

C寻向所志 寻病终 D问今是何世。 斯是陋室。 ....

【答案】D

【解析】D项两个“是”都是表判断。A项两个“与”意思分别是通“举”、和;B项两个“子”意思分别是意动用法、儿女;C项两个“寻”意思分别是寻找、不久。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矜、寡、孤、独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

③ 悉如外人 ④ 便要还家 ..

⑤ 男有分,女有归 ⑥ 遂与外人间隔 ...

【答案】①同“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②厌恶、憎恶 ③都 ④ “邀” 邀请 ⑤ 职业、职分 ⑥断绝来往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时要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注意“矜”和“要”为通假字,解释时要写出通哪个字。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

【答案】(1)问(打鱼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2)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解析】第一句注意“无论”的意思,第二句注意“亲”和“子”为意动用法。

6.(乙)文中理想大同的社会好在 _ 、 、

这几个方面。

【答案】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解析】大同社会的主要特征: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讲信修睦。

7.请举例说明“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答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其余的人家)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世外桃源应该是根据“大同”社会体制构想出来的。

【解析】大同社会是一种社会体制,世外桃源是一种具体化的社会形态,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为我唱首歌吧„„

〔 英〕 安德里安

①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哎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⑦柯尔比找到了全是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

⑧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正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送魏二意思】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长的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后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在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注】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8.因为什么事让伊丽莎白“快活”?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从中看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

【解析】这场音乐会是坚强的孩子们爱心的体现。

9.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

【答案】(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 (2)表现出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病痛、自豪快乐的情景。

【解析】“渴望”写出来孩子们的迫切心情,“又蹦又跳”写出了孩子们的快乐。

10.伊丽莎白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③⑾两段中描写伊丽莎白的外貌语句具体分析。

【答案】①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②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

【解析】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入手,由“沉默的泪水充满两眼”到“欣喜若狂,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可知她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

11.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答案】“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

【解析】“最美”指欢乐的声音,“最后”指合唱队员已经去世。

12.第⑩ 段中“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答案】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情。)

【解析】我的泪水就是心情的直接表现,对孩子们的行为感动至极。

13.你读了这个故事后,一定有自己感触,清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

【答案】能围绕文本,谈出自己的一点感受即可。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要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解析】要学习孩子们面对不幸的坚强乐观,也要像他们一眼献出自己的爱心。

(二)说明文阅读 ①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当时,他们

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14.根据文段内容,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拟写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对象(昆虫,特征(有智力或学习倾向)示例:昆虫并不弱智昆虫是有智力的

【解析】说明对象是文章所说的事物或事理,很明显是昆虫,特征则是有学习倾向。

【送魏二意思】

15.开头段落写“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的重大发现”,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此题考查文段的作用。注意从结构上引出说明对象,从表达效果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6.请分析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比较,将昆虫的大脑和人的大脑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昆虫的大脑是有智力的特点。引资料,有力说明了过去专家们认为昆虫表现出有学习或智力倾向是一种本能的看法。

【解析】“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 使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做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使用,使说明显得更突出。“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使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资料使说明更有力,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去掉后不影响原意的一项是:( )

A.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

B.这几乎让所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

C.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

D.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 ...

【答案】A

【解析】A项去掉“可谓”后不影响句意。“几乎、估计、一点点”三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指代内容。

(1)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魏二翻译赏析_送魏二阅读答案
送魏二意思 第四篇

<送魏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古诗全文如下: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送魏二翻译赏析_送魏二阅读答案。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鉴赏]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
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送魏二翻译赏析_送魏二阅读答案。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一作“湘江上”),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送魏二意思 第五篇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9、<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1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古诗锦瑟的诗意_锦瑟翻译赏析_作者李商隐
送魏二意思 第六篇

<锦瑟>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词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古诗锦瑟的诗意_锦瑟翻译赏析_作者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前言]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翻译]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4]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从军行七首其二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送魏二意思 第七篇

<从军行其二>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译文]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从军行七首其二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鉴赏]
此诗只抓住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透过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跌宕起伏地表现出当时边塞军士生活的枯燥乏味和思想的苦闷无聊,也使征戍者的深沉、复杂的感情跃然活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令人陶醉的千古绝唱,然而在久戍边关的军士眼中,又是使人厌倦而单调的景象。天天都是那连绵不断的乱山、长城,“琵琶起舞换新声”。琵琶不断奏出新的曲调,随着旋律的变化,人们翩翩起舞。琵琶是富于边地色彩的乐器,而军中作乐,离不开胡琴、羌笛和琵琶的伴奏,这些乐器,对戍边者来说,带有异域的情调和征战的音律,易唤起战士们强烈的感触。既然是“换新声”,应该给人以新的感受,带来新的欢乐吧?然而“总是关山旧别情”。“总是”二字,转折得有力,巧妙。此句的“旧”与上句的“新”二字相承应,意味无穷。“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诗意的波折,造成抑扬顿挫的音情,尤显出“意调的酸楚”,边愁的深重。征戍者离乡背井,因此,“别情”
是军中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尽管曲调花样翻新,而唤起的“总是”人们的离愁别绪呵!<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二字,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颇深。
“撩乱边愁听不尽”。尽管撩起了纷乱的边愁,却总也听不尽。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澜,又一次音情的抑扬。“ 听不尽”三字,含蓄有致,感情复杂,意味深长,只要边患未除,就依然弹下去,听下去,所以“边愁”既是思归的哀愁,又何尝不含有更多的意味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轻轻宕开一笔,“景中含情,更惨”, 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

相关热词搜索:送魏二阅读答案 送魏二 王昌龄
  • 1、从军行,王昌龄主人公(2016-03-28)
  • 2、宿王昌龄隐居作者常建对王昌龄隐居有怎样的态度(2016-03-31)
  • 3、王昌龄从军行翻译(2016-04-13)
  • 4、塞下曲,王昌龄(2016-04-23)
  • 5、关于从军行的赏析及作者王昌龄注释翻译及答案(2016-10-11)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魏二意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魏二意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177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