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2016-11-03 12:39:57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共6篇)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8.解释下列词语(4分)坼 乾坤戎马 轩1...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第一篇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释下列词语(4分)

坼 乾坤

戎马 轩

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2分)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8.分裂 天地 代指战争 窗户

19.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 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问题。【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1)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

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联系诗的后四句,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2)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

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

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

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

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

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

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

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

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

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

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

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能为之奈何呢?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

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如何能忍受呢?诗意至此,已经【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第二篇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答案

1、指导阅读《旅夜书怀》:在我们读第一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时,语调很缓慢,哪怕重音放在“独”上,依然读起来只有淡淡的忧伤,当读到第二句的时候,“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时,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平野还有波光粼粼的东流江水,语调低沉而雄浑,这时的杜甫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孤寂无助,凄苦茫然的漂泊之伤痛,在紧接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中杜甫的愤激不平呼之欲出,可是杜甫最后只是无可奈何不无感伤说了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那份呼之欲出的愤激之言就这样硬生生的堵在喉颈。情感表达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第五题和第六题答案 见教师教学用书第55页。

七、潮湿的岸边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只有瘦弱的草孤零零地在无边的风中摇摆不定,水边的草注定纤细单薄。那只破旧的小船还有那根高傲的桅杆静寂地躺在月色中,守候着漫漫长夜。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几颗星辰垂挂着,皎洁的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一江的波光粼粼铺向远方,江天一色。

八、抒发了诗人孤苦无依,茫然凄苦的感情。“天地一沙鸥”借沙鸥来自况,抒发自己心中那种渺小,孤寂,迷惘之情。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中:“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 雄浑开阔 的意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 :“坼”描写洞庭湖的千层巨浪冲裂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显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描写洞庭湖主宰着天地万物的沉浮,显示洞庭湖的壮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十、可促发学生回忆《春望》、《春夜喜雨》、《赠花卿》、《绝句》、《登高》、《石壕吏》、《兵车行》等耳熟能详的诗作,进一步激发学生赏析杜甫诗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登高》这首诗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的?【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这首诗不管从写景的角度还是所营造的意境方面都同《旅夜书怀》很相似

尾联中“艰难苦恨”四字,包含着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自己人在羁旅的艰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作者的悲情凝聚于这四字之中,郁结深厚而寄慨深广。

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来自天外,将诗人的“悲秋”情绪展现于读者面前。“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仿佛令这悲情受到限制。“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将诗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而来的“长江”展现的开阔辽远的境界,又仿佛缓冲了这段悲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揣摩到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

《登高》具有沉而悲的特色,读者从作品中读到的是一个穷儒形象。然而,作者之情,悲郁深沉而并不过分,凄苦冷落而不见消沉。作者往往将充沛的感情隐藏于心灵深处,九曲回肠冲撞旋转,并不恣情宣泄倾泻无遗。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把心中的悲凉镶嵌在字里行间了,你看这个“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这个“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而最后一小句把诗人心中的这份万古悲愁浓缩在一份无奈之中,你看“新停”不仅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也因为多病只好停下酒杯,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如果说《旅夜书怀》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用了反语来抒发愤激不平之情,那漂泊两年之后的杜甫,这份愤激这份不平这份不甘心不见了,只有那浓的可以化成墨汁一

样的悲凉,像一阵一阵巨浪淹没杜甫。这首诗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情感表达的也是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杜甫善于在登高的场景中,把自己的痛苦放在尽可能大的空间中,使得他的悲凉显得并不渺小。但是,总又不完全停留在高亢的音调上,形成一种起伏跌宕的气息

《登岳阳楼》这首诗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的?

明明是个人的痛苦,但杜甫却把它放在宇宙(“乾坤”)和时间的运动(“日夜浮”动)之中,这个气魄就宏大了。诗人最后凭轩老泪横流,诗人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境界是雄浑宏大,情感悲凉深沉了,正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样的风格在他其他的诗中也有很明显的体现,比如我们最近学的《兵车行》诗人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人民不幸的真挚而深厚的同情。诗歌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意义深广,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开始“咸阳桥头悲惨送别的场面”到“边庭血流成河的场面”到“千村万落荒芜的场面”最后“青海白骨无人收”这些场面体现诗人情感起伏也表达了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尤其最后一句“天阴雨湿声啾啾”承载着诗人满腹的血泪控诉和郁愤悲痛之情,

小结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顿挫”,主要指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探讨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形成的原因: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和当时的时代有关,安史之乱

和自己的遭遇有关,个人的穷愁困苦,颠沛流离

和自己的性格有关,出身“奉儒守官”的家庭,杜甫由于受到儒家的中和节制的影响,他在表达感情时,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不让他一下子喷发出来,而是让他在低徊中缓缓地起伏心忧黎元社稷的情怀

登岳阳楼杜甫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第三篇

登岳阳楼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3、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难点: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学法指导:

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连缀、补充联想、练字炼句缘景明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诵读全诗,找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东南坼(chè) 戎(róng)马 涕泗(tì sì) ....

2、把握诗歌的节奏、重音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3、猜读:只读题目和作者,你感知到了些什么?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岳阳楼景。由作者杜甫生活的时代及其经历,联系初中学过的《岳阳楼记》中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胆推测,这首诗是借登岳阳楼所见,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4、反复朗诵全诗,争取背诵。

3、资料链接:

介绍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多形式朗读,注意正音正字、指导节奏 (检查预习)

(1)、小声读诗歌与课下注释,读懂诗句,遇到疑难问题作标记。(前后位

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典型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大声朗读,揣摩感情。(同位为一组,点评,并改进。)

(3)、用自己的话解释本诗的意思。

(4)、指名朗读、点评并指导诵读,划分节奏,注意轻重、缓急、快慢。

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

“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三)、诗歌赏析

(一)、学生自主赏析

结合课后练习题一,提示:可以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景物描写,或

你认为最棒的句子或生动传神的动词入手,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对诗人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情怀的把握。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

(二)、 教师导析 师生合作 品味全诗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用了什么手法? “昔闻”和“今上”

两相对照,包含了怎样的感慨?有何作用?

首联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

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这两句中最具

表现力的词语是哪两个?你能说说这连个词的妙处吗?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衔远山、吞长

江,浩浩汤汤。“坼”,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教师总结赏析诗句的技法:赏析诗句可从修辞、用词、含义、情感等方面考

虑。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开阔突然转为狭窄,联系尾联和

作者当时的处境,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

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

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4、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

人联想。

教师总结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一、读题目 二、读作者 三、读背景(注释) 四、读题材 五、读意境 六、

读内容 七、读语言 八、读手法 九、读情感 十、读主题

(四)、总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通过 对洞庭湖浩翰汪洋、雄伟壮阔的

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五)、融入情感,想象自己是杜甫,大声读。齐背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六)、拓展

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你能背诵出多少句古人描绘洞庭湖的佳句?

①屈 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③许 棠:“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④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⑤杜 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⑥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⑦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你记住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③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④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⑤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三、真题演练 (巩固·延伸 )

(一)、2011年德州中考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二)、2011年黄冈中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2.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修订说明:

通过将近一个月的研修学习,聆听专家讲座,和同行共同切磋,让我从教学理念上又有所更新,重新审视先前提交的教案,感觉有很多瑕疵,重新做了调整,修订理由如下:

1、本来感觉一首诗一节课足矣,背背,理解一下就可以了,可现在感觉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要背诵,积累,还要教会学生鉴赏,所以有一节课增加为两节

课。

2、在设计学生读诗词注释时,有疑难问题作标记的要求,却没有如何解决问题的途径,致使教学环节不完整,现做调整,让学生学有所获。

3、大声朗读,揣摩感情,后面加上具体要求,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能互相切磋,共同进步,有助于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4、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生共同赏析诗词中,原来是就诗论诗,现在加入对鉴赏诗词技法的讲解,让学生不仅会赏析《登岳阳楼》,还能赏析

其他诗词,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能力。

5、学完整首诗,再加入“教师总结古诗词鉴赏十读法”加大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这对初三的学生很重要。

通过修订后的教案,我感觉内容更充实,更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初三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实用。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_登岳阳楼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第四篇

<登岳阳楼>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词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阅读答案_登岳阳楼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前言]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篇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
[注释]
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登岳阳楼阅读答案_登岳阳楼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乾坤日夜全映在湖面上。漂泊江湖的亲戚朋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关山以北正在打仗,回去已经没有希望了,依着楼窗流下了眼泪。
[鉴赏]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这是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理解这两句应与前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这两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帘最能触动他的东西。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可以说这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这两联在内涵上也是一脉相通的。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既然这后两句是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由此应推想到前两句也绝非是单单写景,实际上前两句是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这里包含着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唐王朝的衰败,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扰,国家的四分五裂和社会的不安定,栋梁之臣的缺乏等等,这一切都是杜甫飘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从杜甫一贯的优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来看,他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也必定会想到这些。可以说没想到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这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间也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就景象来说,上联展现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则画出了水面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尾联“戎马关山北。”“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关山”,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蜀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第五篇

<去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诗词全文如下: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萧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译文]
这首五言律诗,诗人杜甫就总结了自己在蜀五年来的全部生活,不但表现了诗人面对国家混乱的局面而无奈,也表现出诗人杜甫难以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而忧虑。在艺术上,首联对偶,不但开启了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诗人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同时,诗歌中,诗人运用反问和反语,不但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语气,[鉴赏]
首联“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蜀,广义指四川,此诗专指成都,这句诗是说诗人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一年还是在梓州(四川三台)度过的。次联说:当前到处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潇湘作客呢?这是以设问的语气表达难言的隐衷,是问自己,也是问一切关心他的亲友。去蜀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言下之意是自己是知道时局如此纷乱不宜远行的,表隐衷而出以设问,无奈与愤激之情自见。在严武当政时期,为了照顾诗人贫困生活,曾表荐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诗人性忠直难被群僚所容,时受讥讽,因此不久坚决辞职归草堂。严武在世时尚且如此,此诗他人亡职歇,更待不下去了。暗示此去原非本意乃是迫不得已。“潇湘”,是湖南两条重要河流,此泛指湖南地区。诗人前往,因为那边有可以投靠的亲友故旧,如舅父崔伟,朋友韦之晋、裴虬等人。
三联说,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表明身衰体弱之极;而展望此去前程,又是那么渺茫难测,只能以抱病残生象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这是在去意已决之后,抚今追昔的感慨,“去蜀”之举更显其悲。困苦生涯,莫此为甚,不能不悲愤交集,“黄发”、“白鸥”联成对仗,表示行廉志洁如故,决不肯为穷困改节。由此结出尾联的反语。尾联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明知这班肉食鄙夫只会以权谋私,承担不起国家顶梁柱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悲。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感人的力度更见强烈。清人蒋士铨有诗赞杜甫云:“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南池杜少陵祠堂>)指的正是这位诗圣的高尚情操。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阅读理解_作者杜甫
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第六篇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阅读理解_作者杜甫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前言]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送好友严武的诗作。此诗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
[注释]
⑴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阅读理解_作者杜甫
⑵三朝:指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
⑶江村:指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
[译文]
远送严公到了奉济从此别离,人去山空只有别情绵绵依依。我们何时才能重新把盏长谈,[鉴赏]
杜甫作这首诗送好友严武,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这首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度,平直中有奇致,浅易中见沉郁,情真意挚,凄楚感人。
诗一开头,点明“远送”,体现出诗人意深而情长。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青山空复情”一句,饶有深意。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几转,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  
伤别之余,诗人自然想到“昨夜”相送的情景:皎洁的月亮曾和他一起“同行”送别,在月下同饮共醉,行吟叙情,离别之后,后会难期,诗人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于是诗人发问道:“几时杯重把?”“杯重把”,把诗人憧憬中重逢的情景,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里用问句,是问诗人自己,也是问友人。社会动荡,生死未卜,能否再会还是个未知数。诗人送别时极端复杂的感情,凝聚在一个寻常的问语中。
诗人想到,像严武这样知遇至深的官员恐怕将来也难得遇到,于是离愁之中又添一层凄楚。关于严武,诗人没有正面颂其政绩,而说“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说他于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处朝廷,都荣居高位。离任时东西两川属邑的人们讴歌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言简意赅,雍雅得体。
最后两句抒写诗人送别后的心境。“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独”字见离别之后的孤单无依;“残”字含风烛余年的悲凉凄切;“寂寞”则道出知遇远去的冷落和惆怅。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严武的真诚感激和深挚友谊,依恋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登岳阳楼 杜甫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2016-05-05)
  •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翻译(2016-05-27)
  • 3、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翻译(2016-06-08)
  • 4、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答案(2016-10-10)
  • 5、赏析登襄阳城颔联(2016-11-07)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杜甫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甫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2034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