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2016-11-05 10:48:4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论麝香功能及作用(共4篇)麝香的功效与作用麝香的功效与作用麝香的作用:麝(shè)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简称“麝”。麝香食疗作用:麝香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香烈窜散,可升可降;具有开窍醒神,活血...

麝香的功效与作用
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第一篇

麝香的功效与作用

麝香的作用:

麝(shè)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简称“麝”。

麝香食疗作用:

麝香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香烈窜散,可升可降;

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

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 ,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药理作用:

1. 有兴奋中枢神经和苏醒作用, 可兴奋呼吸, 加速心搏, 升高血压;能使大多数蟾蜍心脏心缩增强, 表现有强心作用.

2. 能增强肾上腺素β受体的作用, 并有对β-儿茶酚胺的增强作用.

3. 对大鼠、家兔、豚鼠的妊娠离体子宫均呈明显兴奋作用;对家兔在位晚期妊娠子宫更为敏感, 对非妊娠的离体子宫多呈抑制作用.

此外, 有雄性激素样作用、抗炎作用以及抑制血管通透性等作用.

性味和功用

麝香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功能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散结止痛。其性辛香走窜,内而脏腑筋骨,外而肌肤毛窍,无所不达。主要用于温热病邪陷心包、神志昏迷;小儿惊痫、痉厥抽搐;中风、痰厥、气郁暴厥、猝然倒仆、牙关紧闭,以及心腹急痛、癥瘕积聚、痈疽恶疮、跌打损伤等证。

成分和药理

【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天然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麝香酮,并含降麝香酮、麝香吡啶、胆甾醇和多种雄甾烷衍生物。尚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和无机盐等。药理实验表明,小剂量麝香和麝香酮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麝香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跳振幅加大,心脏收缩加强。麝香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麝香乙醇浸液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麝香的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1.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抱龙丸等;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血瘀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

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此外,近代临床报导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气雾剂治疗心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分别敷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白癜风,均有显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疗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可改善症状、增进饮食;对小儿麻痹症的瘫痪,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麝香适合人群:

虚脱症禁服。

本品堕胎,孕妇禁内服外用。

应用和禁忌

凡病机表现为关窍不利、经络壅阻征象者,皆可选用麝香以开窍散结,使闭塞壅遏之气得以疏通。麝香治热闭证,多与牛黄、冰片、犀角等清热醒神药同用;治寒闭证则配苏合香、安息香、石菖蒲等辛香走窜、辟秽祛痰药同用。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可配荜拨、良姜等。血瘀气滞、络脉痹阻,以致遍身疼痛,或闭经不通,或腹中包块,于方药中加麝香适量,效果更为显著。麝香还广泛用治痈疽恶疮、结核肿毒、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内服外用皆可。内服多入丸散中,一日用量0.03~0.1克。毛壳麝香的外皮--麝香壳供药用,有消肿解毒的功效,可治疔毒肿痛、痈疽疮疖。现代用麝香制成气雾剂或含片舌下给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麝香注射液局部注射治淋巴结核。麝香孕妇内服外用均禁忌,气血虚者须慎用。

论文:麝香
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第二篇

题目:麝香的采收与加工

院(系): 药 学 院

专业年级: 中药资源与开发12级

姓 名:沈圆晨 何宇宁 郭炫宇

学 号:040012146 040012135

040012120

指导教师: 王媚

年12月15日 2014

麝香的采收与加工

内容提要:麝香,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温,味辛,有通窍辟秽,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用于热病、惊风、中风、神志昏迷。雄麝从1岁以后开始分泌麝香,直到1.5 ~2岁时香囊内部有成熟的麝香,在3岁时泌香完全成熟。5一13岁的雄麝是产香最佳时期。每年5 -7月是泌香旺期。野猎捕获后,将雄麝的脐部腺囊连皮割下,捡净皮毛等杂质,阴干,然后将毛剪短,即为整香,挖取内中香仁称散香。现饲养场试行三种活麝取香的方法,有“捅槽取香”、“手术取香”及“等压法”等,取香后生长正常并能继续再生麝香,而且生长速度较快。

引言:麝香Moschus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于四川、西藏及云南等地。旧时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捕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基源)

正文:

一、来源

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 或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二、分布

麝,俗名“麝鹿”、“獐子”。是一种温带、亚热带及亚寒带的高山动物,为我国特产珍贵中药材。野生或家养。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等地。

三、采收

(1)取香的准备工作

包括人力安排、小圈舍准备、工具准备、消炎药准备。

取香挖勺大多采用不锈钢、银或牛角加工制成。挖勺全场16厘米,勺柄7厘米,厚0.5厘米,呈四棱形;勺颈长7. 5cm,直径0. 3cm,呈圆柱形;勺口长1. 5cm,深0. 3cm,前稍曲,周围钝圆。根据不同麝,需要配制2一3种不同型号挖勺。

盛香盘可用小型手术盘代替。保定床用来固定麝用。尚有其他一些小手术器械等;【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2)捕磨

由熟练工人快速抓麝,固定在保定床上或抓麝者抱在怀中置于双腿之上。立即取香。

(3)取香

在固定后,操作者以其左手食指和中指将香囊基部夹住,拇指压住香囊口,用无名指和小指按住香囊体。右手持挖勺,使挖勺的前端背面轻压囊口,挖勺即可伸入囊内。随后徐徐转动挖勺并均匀向外抽动,麝香便顺口落人盛香盘里。

取香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挖伤香囊。遇到大块麝香不易挖出时,先用小挖勺在囊内将香压碎,或在囊外用手捏碎,然后再挖取。挖勺进人囊内深浅要适中,过深过浅都不利于取香。取香过程中防止麝乱动,以免刺伤香囊。

【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4)取香后处理

取香结束后,先在香囊口涂上消炎药膏,然后将麝放人圈舍内,让其安静

休息。刚取出的麝香,大多混有皮毛这类的杂质,应予拣出。然后将湿香放于干燥 器或恒温干燥箱内,干后密闭保存。湿香含水量10%一15%。一头雄麝可连续

取香}o年以上,每年每头可取香7. 5一10g。

过去多以猎麝取香。在冬、春猎取雄麝,连腹皮割下麝香囊,将其阴干,把毛剪短,即为整麝香,又称之“毛麝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颗粒即为麝香仁,又称为“散香”

四、加工

整麝香(毛麝香)的加工

在割取的香囊去掉多余的皮肉及油脂,将毛剪短,由麝孔放入纸捻,吸收其中的水分。纸捻需勤换。将麝香放人竹笼内,外罩纱布,以防蚊蝇;将笼悬于阴

凉通风处,直至干透为止。切忌火坑烘干和日晒,以防变质。

○1在风干过程中,遇阴雨天,可用低温烤干。烘时不可间断。否则回性,色、香均不易保持。在阴干前要用竹签撑好,或钉在木板上进行干燥。以后剪去大边皮,仅留2~3厘米边皮即可。如边皮过小,干后易破裂。通过这种加工的成品叫整货。

②削去外皮,拣净皮毛杂质后阴干,这种方法加工所得叫毛货。

③广西等地将米炒黄,倒人盆中摊开冷后将麝香埋于其中,以吸收水分。

每日换炒米一次,至麝香达六七成干时取出,另放于密闭的石灰缸中,数日后可得到干品。 ④将麝香包以数层白纸,再包一层纱布,带在人身上暖干;数量多时,则在

低温干燥室中干燥。

⑤把麝香外皮扯开,投至木炭火上,以皮壳抽皱为度,时间不可过长,以防烧焦。然后团成圆形,包以纱布,置通风处阴干。

⑥出口货的加工:把连壳的整香,浸入沸水中烫十分钟,然后用棉花或毛巾包妥,4h后,使水分均匀渗出,外皮变软,把毛煎短,然后用热蒸汽烫成扁形或圆形,取出麝香研细,再装入原麝香囊中,修整后用小火烤干水分必须调整至合格度。麝香仁的加工自麝香囊中间开口处,将壳剖开,剥去外壳,并剥开油皮,小心地剥出麝香仁,研粉即得。麝香仁颗粒大小不一,大似花生米,小似绿豆,还有更小者呈瑕

末状。颗粒内部为黄色,各颗粒表面颜色也不相同。

○7麝香仁有时存在于油皮外面,正对囊口处,好似挡着门口,俗称“当门子”。

当门子为最好的麝香,上等佳品。

五、商品规格

在商品中习惯分为毛壳麝香,麝香仁、当门子(麝香子)。

(1)毛壳麝香,是带囊皮的麝香,个的大小不一,由于产地不同,形状略异。四川产者呈圆形,多不带毛,偶有带毛的毛亦短,俗称“银壳子”;青海产者呈扁圆形,多带毛,俗称“毛壳子”。壳上的毛多为灰白色,中间有一小孔(囊口)整个外壳褐色或灰褐色,带有不规则的皱皮。剥开壳皮内为寮香仁,又称套香肉,并有黑色大小颗粒,俗称当门子。仁内夹杂有少量的脱落后未溶化的内皮膜和细毛,外壳内皮层中间层银白色(称银皮)。

(2)麝香仁,又名散香,麝香肉。为碎小颗粒粉末,黄棕或紫棕色,质柔润,有油性,肉

性,手捻无结块感觉,立即又散松弹起,香气浓裂,久嗅有臭味;人口微苦辣,有哲舌感。

(3)当门子,又名麝香子,因生在囊孔处,好似挡着门口,故名。为颗粒状,大小不一,大似花生米,小似绿豆,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有更小者黑而无亮,内部却为黄色,此品为麝香之精华。气香浓烈为上品。

六、理化鉴别

(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提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浙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润湿,用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3)取麝香仁少量,撒于炽热的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灰化后,残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4)麝香仁粉末棕褐色或黄棕色。为无数无定形颗粒状物集成的半透明或透明团块,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状、八面体或不规则形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偶见毛和内皮层膜组织。

七、含量测定

以2010版药典为标准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苯基(50%)甲基硅酮(OV-17)为固定相, 涂布浓度为2%;社温200℃±10℃。理论板数按麝香酮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麝香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 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干燥品0.2g,精密称定, 精密加无水乙醇2mL,密塞, 振摇,放置1小时, 滤过,取滤液, 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L,注人气相色谱仪, 计算,即得。该品按干燥品计算, 含麝香酮(C18H304)不得少于2.0%.【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总结:

本文介绍了麝香的采收、加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商品规格标准,包装和贮藏的基本规范和技术要求以及鉴别方法。在当今多数情况下,药品麝香由人工养殖及人工合成所得,而养殖不当或加工不当,麝香资源利用度就会降低、产量质量下降。因此,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是保证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技术环节。麝香的初加工、包装和储藏同样对药材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继承传统麝香的初加工、包装和储藏的合理部分,引进现代材料和技术对保证麝香药材源质量和促进其加工技术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向高:《药材加工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2]何坚,孙宝国 .《香料化学与工艺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年。

[3]《大环麝香类香料-麝香》.吾喜杂志 [引用日期2014-01-26] .

[4] 秦民坚,郭玉海:《中药材采收加工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中药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第三篇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香附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的功效,内服:煎汤,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生用解表止痛,醋炒消积止痛,酒炒通络止痛,炒炭止血;凡气虚无滞、阴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的功效,内服:煎汤,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生用解表止痛,醋炒消积止痛,酒炒通络止痛,炒炭止血;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附主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脘腹胀痛,
调经止痛:香附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王好古称之为妇人之仙药。
理气解郁:香附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凡胁肋脘腹胀痛者,可与柴胡、郁金、延胡索、白芍等配伍,以疏肝理气止痛;凡肝气郁滞,经行愆期者,可与当归、川芎、熟地等配伍;凡血热瘀阻,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者,可与赤芍、牡丹皮、益母草、当归等到同用,以加强活血调经止痛之功;勿使香附接触铁器。中药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的食用方法:
内服:煎汤,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生用解表止痛,醋炒消积止痛,酒炒通络止痛,炒炭止血;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附汤
主治:怒伤胁痛。
组成:香附 川芎 当归 柴胡 青皮
用法:水煎服。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

香附丹
主治:小儿牙齿不长。
方剂别名:蟾蜍丸、香附丸
组成:大香附(刮去皮) 沉香各30克 槟榔 雄鼠粪(烧) 蟾蜍(烧)各15克
用法:捣罗为末,羊髓120克煮烂,和成膏,为丸如黍米大。麝香汤送下10粒。
来源:<幼幼新书>卷六引张涣。
附注:蟾蜍丸、香附丸(<普济方>卷三六六)。

香附散
主治:子气。妊娠三月之后,两足至腿膝渐肿,行步艰辛,喘闷,食欲不振,似水气状,甚或脚措间有黄水出。
异名:天仙藤散(<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
组成: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陈皮 甘草 乌药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3片,木瓜3片,紫苏3叶,同煎至250毫升,放温澄清,空腹时服,一日三次。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引陈景初方。

香附膏
功效:耳中疼痛。
组成:附子2枚(去皮脐,生用),菖蒲半两,矾石(烧枯)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麝香(研)2钱,蓖麻子60粒(去皮)。
用法:上先将附子、菖蒲、矾石为细末,次将蓖麻、杏仁为膏,次研麝香,同拌匀,丸如枣核大,以蜡裹,用大针穿透,塞于耳中,每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香附茶
功效:理气开郁,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小腹胀满疼痛;妇女经前胁肋胀痛或脘膈痞闷。
组成:香附200克。
制法:香附经醋炒后,研末备用。每次取10-15克,用纱布包,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泡闷15分钟后代茶饮。每日1-2包。
宜忌:凡阴虚血热或肺脾气虚者忌用。

香附粥
功效:舒肝解郁,调经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作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
材料:香附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香附择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

香附疏肝散
功效:疏肝行气,和血止痛,主治肝郁血滞,疼痛。
组成:陈皮 醋炒 、柴胡各6g,川芎、香附、枳壳 麸炒 、芍药各4。5g,甘草 炙 1。 5g。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出自:<景岳全书>

香附根酒
主治:胸肋胀痛,脘痛疼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心中郁闷。
配方:香附根60克。
制法:将香附根洗净切碎,用水、白酒各250克,浸泡3-5日,去渣。
用法:频频饮之,不拘时候。
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香附芡实粥
功效:香附有理气解郁的作用,芡实有补肾益精的作用,此粥具有疏肝理气、固摄乳汁的作用,可用于防治产后肝气郁滞、乳汁自出。
材料:香附10克,芡实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芡实捣碎;粳米淘洗干净。
2、将香附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去渣,加入芡实、粳米煮粥,待粥熟时,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香附桃仁粥
功效:行气、活血、通经。
材料:桃仁15克;香附30克;粳米50克;红糖30克。
做法:香附水煎取液;桃仁捣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与粳米、香附煎液、红糖同入砂锅加水过量用文火煮成稀薄粥。
用法:温热食用,每日2次,连服数日。

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第四篇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防风有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作用,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防风有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头痛身痛;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的作用。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1、防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
2、防风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本经>
3、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本草经疏>
4、防风杀附子毒。<本草经集注>
5、防风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药类法象>
6、防风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长沙药解>

防风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防风。

防风散药方1
功效:主治妊娠中风卒倒,口噤肢强,或痰气上升。
组成:防风, 桑寄生, 葛根, 各五分; 家菊花, 细辛, 防己, 秦艽, 羚羊角(镑), 当归, 桂心, 茯神, 甘草, 各三分。
用法:水煎,入竹沥半合服。
功效:祛风解痉,化痰通窍。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防风散药方2
功效:主治热毒风痰壅,头目晕闷,心神不宁。
组成:防风(去叉。三分)、枳壳(麸炒。三分)、沙参(半两)、秦艽(去苗。一两半)、犀角屑(一两)、升麻(一两)、木通(一两)、羌活(一两)、甘草(炙。一两)、茯神(去木。一两)、龙齿(一两)、前胡(一两)
用法: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二沸,不拘时温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防风散药方3
功效:主治小儿五脏积热、惊风,头面赤热,口舌生疮,好饮冷。
组成:防风(去芦头)、甘草(炙草)、柴胡(去苗)、连翘、山栀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五分,煎三分,去渣温服。一岁儿一服可分四次;三岁儿可作二服饮之。
来源:<刘氏家传>引李琬方(见<幼幼新书>卷十九)。

防风散药方4
功效:主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日久必成衄血。
组成: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防风(去芦)4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食后沸水调服,每日三次。
来源:<宣明论方>卷一。

防风散药方5
功效:主治眼泡内生毒如菌。
组成:防风、荆芥、黄芩、石膏、栀仁、薄荷、赤芍、连翘、生地黄、甘草。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钞类编>卷十一。

防风散药方6
功效:主治伤寒时气,头痛壮热,恶风,百节痠疼,肩背拘急,面赤虚烦,声重咳嗽,寒热不除。
组成:厚朴2两(去皮,姜汁制),陈皮2两(去白),甘草2两(炙),藁本2两,独活3两,防风3两(去芦),桔梗(微炒)3两,苍术(于木臼内略杵去皮,却入布袋内打,净称)2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个,水一大盏,煎七分,温服;沸汤点亦得。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一。

防风散药方7
功效:主治中风不语,两目不开,手足抽掣,发歇往来,昏塞涎潮。
组成: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独活1两,赤箭1两,当归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秦艽半两(去苗),麻黄2两(去根节),桂心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九。

防风散药方8
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头痛掣动。
组成:防风30克(去芦头) 川升麻30克 黄芩30克 赤芍药30克 蔓荆子30克 石膏30克 葛根30克(锉)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12克,以水17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淡竹沥30毫升,再煎一二沸,温服,不计时候。
禁忌:忌羊肉、饴糖。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防风散药方9
功效:主治风虚多汗恶风。
组成:防风(去叉)1两1分,泽泻3分,牡蛎3分(煅赤),桂(去粗皮)3分。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3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三。

防风散药方10
功效:主治腲退风,肌肉虚满,肢节缓弱,皮肤不仁,骨节疼痛。
组成: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芎䓖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半,独活1两,细辛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渣,食前稍热服。
来源:<圣惠>卷二十三。

防风散药方11
功效:主治风头眩,旋运欲倒。
组成:防风3分(去叉),芎䓖3分,山芋3分,人参3分,白术3分,远志3分(去心),独活3分(去芦头),桂3分(去粗皮),茯神(去木)3分,莽草半两(去根,酒洒,焙),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半匕至二钱匕,食前浸菊花酒调下,日再夜一。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六。

白术防风汤
功能与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用法与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防风败毒饮
功效:主治痘发瘾疹及麻疹发热。
组成:升麻、葛根、防风、赤芍、甘草。
用法:水煎服。外用活蚬子不拘多少,以水养5-7日,旋取其水洗,用天水散拭之。
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

解毒防风汤
功效:主治痘痂落后,热毒未尽,而疮瘢复起成凸者。
组成:金银花5钱,甘草1钱,木通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连翘1钱,牛蒡子1钱。
用法用量:同紫草煎汤服。外用蚬子水摩之。
来源:<痘麻绀珠>卷十七。

防风枳实汤
功效:主治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头脑痛。
处方:防风3两,枳实3两(炙),茯神4两,麻黄4两(去节),细辛2两,芎 3两,前胡4两,生姜4两,半夏4两(洗),杏仁3两,竹沥3升。
制法:上切。
用法用量: 防风汤(<千金>卷十三)、防风枳实散(<普济方>卷四十七)。

防风酒
功效:主治肉苛。
处方: 防风(去叉)2两,白术1两半,山茱萸(并子用)1两半,山芋(干者)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细辛(去须叶,轻炒)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秦艽(去土)1两半,茵芋(去粗茎)1两半,杏仁(汤浸,退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紫巴戟(去心)2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节,先煎去沫,焙干用)2两,生姜(切,焙)2两,磁石(生,捶碎如大豆粒,浸去赤汁)半斤,薏苡仁(炒)3两,生地黄(净洗,细切,焙)2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生绢囊盛,以无灰清酒3斗,浸6-7日。
用法用量:空心温饮4-5合,以知为度。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

防风薏米煎
功效:散风除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方:薏米30克,防风10克。
制法: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防风当归丸
方剂主治:肝经有风,血得风而流散不归经,以致妊娠下血。
药物组成:防风、当归(去尾)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药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汤送下。
处方来源:<医钞类编>卷十七。

防风丸1
功效:主治热痹。
组成:防风(去叉) 羌活(去芦头) 茯神<去木) 牛膝(酒浸,切,焙) 桂(去粗皮) 人参 枳壳(去瓤,麸炒) 五加皮(锉) 芍药 丹参 薏苡仁 玄参 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各30克 磁石(煅,醋淬)120克 槟榔(锉)60克 松子仁 大黄(锉,炒) 木香各15克
用法:上十九味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

防风丸2
功效:主治小儿瘰疬结核,寒热。
组成:防风(去芦头)1两,连翘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牡丹皮1两,白头翁1两,黄柏(去粗皮,微炙)1两,豉(炒令黄)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海藻(洗去咸,焙)3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丸,米饮送下,早晨、日晚各1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防风丸3
功效:主治心脏中风,惊悸,言语混浊,烦热恍惚,心神不安。
组成:防风3分(去芦头),茯神1两,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1分(去心,焙),天麻3分,白鲜皮1两,薏苡仁3分,小草3分,犀角屑1两,天竺黄3分,牛黄1分(研入)。
用法:上为末,加研了牛黄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糯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四

防风丸4
功效;主治风气,肢节疼痛,四肢少力,头痛烦闷。
组成:防风(去叉)2两,桔梗(锉,炒)2两,丹砂(研)2两,天麻1两,细辛(去苗叶)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芎䓖1两,木香1两,天南星(用牛胆制者)1两半,由跋(炮)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藿香叶3分。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荆芥汤嚼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二

防风丸5
功效;主治五脏风热毒气攻目,或赤或涩,或昏或痛,翳障不明者。
组成:防风(去叉)1两,玄参1两,决明子(炒)1两,车前子1两,茯神(去木)1两,地骨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龙齿1两,甘菊花1两,苦参1两,大黄(锉,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防风薏米粥
功效:清热祛风行痹,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
材料: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煮至米熟,每日1剂,连服1周。

防风败毒散1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麻痘发热。
组成:生地、防风、连翘、升麻、荆芥穗、牛蒡子、玄参、酒柏、人参、桔梗、甘草。
用法:水煎服。
来源:<片玉心书>卷五。

防风败毒散2
功效:风寒霍乱。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枳壳、陈皮、葛根、甘草。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川芎防风散
方剂主治:积年脑泻。
药物组成: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干姜1两,荆芥1两,甘草3钱,甘松3钱,白芷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食后酒服;不能饮酒,茶清汤服。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七。

当归防风散
方剂主治:伤寒汗多亡血发痓。
药物组成:当归、防风、川芎、生地、白芷、羌活、人参。
加减:恶寒自汗,加桂枝、白术。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处方来源:<伤寒全生集>卷四。

地榆防风散
功效:主治破伤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头微汗,身无汗者。
组成:地榆、防风、地丁香、马齿苋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用法:每服9克,热米汤送服。

防风当归汤
方剂主治:血痹,皮肤不仁。
药物组成:防风1钱5分,当归1钱5分,赤茯苓1钱,独活1钱,秦艽1钱,赤芍药1钱,黄芩1钱,杏仁、甘草5分,桂心4分,生姜5片。
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1钟,食前温服。
处方来源:<杏苑>卷五。

竹叶防风汤
功效:治妇人产后伤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宜服竹叶防风汤。
材料:淡竹叶(半把) 防风人参桂枝 苦梗 甘草(各半两) 葛根(一两半)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使汗出。颈项强,用附子炮去皮脐,锉如豆大,抄一钱同煎。呕者,加半夏煎服。

防风白芷茶
功用:祛风,燥湿,镇痛。
主治:头痛起于感受风寒之后,其痛或连项背,或痛连眼眶、颊部,恶风寒,喜裹头戴帽。舌淡苔薄白,证属风寒头痛者。
组成:防风、白芷各12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服用茶叶6克,加水3o0毫升煮沸,取汁置保温瓶中,兑入药末12--18克,盖闷15分钟后摇匀,代茶分次服用。每日1剂。
宜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出处:<普济方>

羌活防风汤
处方:羌活、防风、川芎、藁本、当归、芍药、炙甘草,各二钱,地榆、细辛,各一钱。
功能:治破伤风,初得在表。
用法与用量:上分作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热服。若大便闭,加大黄,缓缓令过,加黄芩。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羌活防风汤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4两,桔梗3两,柴胡(去苗)1两半,败酱3两,桂(去粗皮)1两半,大黄(锉)2两,羚羊角(镑屑)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剂主治:产后腹中坚硬,两胁满胀,手足厥冷,心中烦热,引饮干呕,关节劳痉中风。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相次再服之。

防风羌活汤
功效:祛风散寒。
药物组成:防风、川羌活、姜半夏、黄芩(酒洗)、白术(土炒)、炙甘草、川芎各10克,姜南 星4。5克,北细辛3克
药方用法:水煎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防风苍术汤
方剂功效:散风邪,健脾疏壅。
方剂主治:风壅肝木,损伤脾土,不能输布水湿,飧泄身热,脉弦腰重,微汗头疼。
药物组成:麻黄8分,防风1钱,苍术2钱,白术3钱。
用法用量:水煎熟,热服。取汗。
处方来源:<杏苑>卷四。

防风黄芩丸
功能主治:主妊娠肝经有风热,血崩,便血,尿血。
处方:条芩(炒焦)防风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汤或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备注: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天麻防风丸1
功效:主治一切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聩,痰涎不利。
组成:白僵蚕(去丝、嘴,炒) 干蝎(炒)各15克 天麻(去苗) 防风(去苗) 人参各30克 朱砂(研飞) 雄黄(研) 麝香(研) 甘草(炙)各7。5克 牛黄3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2丸,薄荷煎汤化下,不拘时服。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天麻防风丸2
方剂主治:风湿麻痹,肢节走痛、注痛,中风偏枯,或内外风热壅滞,昏眩。
组成:防风5钱,天麻5钱,川芎5钱,羌活5钱,白芷5钱,草乌头5钱,白附子5钱,荆芥5钱,当归5钱,甘草(炙)5钱,白滑石2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酒送下。
处方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五。

防风二仁饮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慢性肝炎兼风寒湿痹患者食用。
配方:防风9克 桃仁6克 苡仁20克 白糖20克
做法:
1、把桃仁去皮、心、尖,洗净;防风润透切片;苡仁去杂质,洗净。
2、把苡仁、防风、桃仁同放炖锅内,加水250毫升。
3、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50分钟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防风藿香粥
功效:散寒燥湿、治舌苔薄白、肢体酸痛。
材料:防风12克,藿香6克,白蔻3克,葱白3茎,粳米100克。
做法:将防风、藿香、白蔻、葱白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另将粳米加水煮至近熟,加入药汁,煮成稀粥。

附子防风散
主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组成:白术30克 白茯苓23克 柴胡45克(去苗) 五味子30克 干姜23克(炮裂,切) 甘草23克(炙微赤,切) 附子23克(炮裂,去皮、脐) 桂心15克 防风23克(去芦头)
用法:上药捣碎,研为粗末。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4片,煎至9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泻肝防风散
方剂主治:肝实热,梦怒惊恐。
药物组成:防风3分(去芦头),犀角屑半两,赤茯苓半分,葳蕤半两,射干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白鲜皮半两,沙参半两(去芦头)。
用药禁忌:忌炙煿、热面。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处方来源:<圣惠>卷三。

桂枝防风汤
功效:疏风解肌,调和营卫。
主治:婴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呵欠烦闷,舌淡,苔薄白,脉浮。
组成:嫩桂枝4。5克; 杭白芍6克; 北防风4。5克; 炙甘草3克。
用法:上作一剂。加老生姜3克 大红枣5枚,水煎,热服。
来源:<幼幼集成>卷二。

防风芍药汤
主治:泄泻、痢疾初起,身热,头痛微汗,腹痛而渴,脉弦。
组成:防风 芍药 黄芩各15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5--30克,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滤清温服。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加味防风粥
功效:治疗小儿泄泻风寒泻型: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苔白腻,脉浮紧。
材料:防风5克,藿香5克,葱白2茎,白蔻仁克,苏叶3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前5味药水煎,沸后约10分钟,取汁去渣,另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

荆芥甘草防风汤
功效:解痘毒。
主治:小儿疮疹,邪在太阳,疹出不快,脉浮者。
组成:荆芥半两,防风半两,甘草3钱。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温服。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疮疹方>。


论麝香功能及作用相关热词搜索:麝香的功效与作用 麝香抗肿瘤作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论麝香功能及作用”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论麝香功能及作用"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250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