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15-08-17 16:09:06 编辑:ruan18650468816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下册 人教 教案、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

  欢迎来到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本文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位被称为“诗仙”的诗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看图启发: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把古诗读正确。

  2、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和观看插图、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3、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三、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第三课时: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交流课外积累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七、抄写或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八、写生字。

  2、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

  观看课文插图、说说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边看边思。)

  二、整体感知课文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暇: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有条件的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澜 瑕 攀

  五、抄写句子、仿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方法。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自读课文后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4、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第2、3自然段)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洞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簇 臀 蜿 蜒

  六、课后拓展练习。(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4、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读文后提问: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个怎样一种景象?

  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从那些句子中看出?(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过渡句子)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语言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今天我们制定一个春游计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四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交流后进行摘抄。

  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三、宽带网

  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有条件的话师生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5、中彩那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三、学习时间:两课时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你买过奖券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假如哪天你中了一百万你会怎么使用它?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

  3、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中彩那天的情景进行描写。作者用哪几个自然段了这一天的事情?

  2、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3、文章是通过回忆的形式来写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二、讨论交流:

  1、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我”“爸爸”“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小组讨论汇报。

  三、学生读3—8自然段

  1、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2 、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3、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

  四、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拓展延伸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你怎样看待诚信、自由谈谈。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以诚信为题写一篇短文。

  六、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易错字。

  6﹡、万年牢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学习时间:1一2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à) 闷(mēn) 削(xiāo)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7、尊严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学习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四、学习时间:2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讲此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

  二、点播、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3、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什么?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五、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尊 善 款 瘦 喉

  六、摘抄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8* 将心比心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学习时间: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请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四人小组的同学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5、学习第三小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练笔:

  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一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事、或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作文

  一、词语盘点

  1 学生自读。

  2 同桌互查。

  3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 记记写写。

  二、日积月累

  1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 逐句自读。

  3 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 教师释疑。

  5 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 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2 自读。

  3 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9、《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2、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下”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足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引导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

  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

  2、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2、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3、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4、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5、小结:

  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五、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骗幅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1、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2、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3、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2、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2、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叫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四、小结过渡、延伸拓展

  1、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再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另外一篇短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2、学生自学、方法与要求同上。

  3、注意从重点语句理解体会。

  A、“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B、“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4、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与习作、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展示台

  一、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二、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四、精读课文

  1、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2、学生边读边的出相关句子。

  3、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1、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2、交流讨论方法。

  逐句讨论交流。讨论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二、朗读升华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三、安排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板书:

  诱敌——斥敌为兽应对奇

  带路——夜莺唱罢杜鹃啼

  歼敌——情报送达人不见

  再诱——莺声又起待顽敌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教师板书:(以下仅作参考)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4、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战争图片,制作课件。向学生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

  2、学生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

  (2)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状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新课:最近我们一直在谈论着一个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课下同学们又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下面把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向大家作以介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分类。)

  2、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4、师: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轻读课文。

  要求:

  (1)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5、学生自由读文。

  6、指名朗读课文。朗读中注意进行正音。

  二、默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2、结合学生的问题,解释一些词语,读好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3、认读词语: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女、充满

  解释:“蓝盔”。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你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这篇课文是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板书:问候与感谢),接着是对爸爸出征前后的深情回忆(板书:倾诉与怀念),最后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发出呼吁)这篇文章情感真挚、催人泪下。下面请你再读课文,从以下三部分内容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

  问候与感谢

  倾诉与怀念

  发出呼吁

  2、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有关段落,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读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精读课文1—5自然段)。

  1、师:在信中,失去爸爸的雷利先回忆了两年前那一段痛苦的经历,请同学再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一下雷利当时的心情。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说一说,你从中体会了雷利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雷利悲伤,雷利痛苦,雷利怀念自己的父亲!这又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呢?再读1-5小节。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思,可勾画,可写小注。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点拨、指导朗读。(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3)情境创设:

  师: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充分想象雷利等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情景。

  师:我忘不了的是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生齐读3小节。

  3、师:多美好的约定呀,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来迎接他。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

  4、师:现在,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谁能想到是用这种方式回来的,没有鲜花,没有拥抱,没有欢笑,有的,只是这样的场面(课件出示图片、音乐二泉印月),学生配着音乐读。

  相机出示:

  语段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语段二:“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和平!和平!” (抓住染红、浸满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齐读、配乐情境引读、个别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

  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应怎样读“和平!和平!和平!” ?指名试读。(可从低到高,表达出爸爸和我们对和平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也可从高到低,越来越坚定,让爸爸的心声宇字句句去撞击每个人的心灵。)

  5、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过渡:一位扞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3、4、5自然段。

  7、师:作为—位维和战士,爸爸呼唤和平,更用生命扞卫了和平,所以今天,儿子向爸爸献上了—束最美的鲜花,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对—个普诵的维和战士的最崇高的赞赏。齐读这一句。

  学习第5自然段时,把“我”对爸爸的热情讴歌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评价放在—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爸爸是为和平而献身的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和平。

  三、感受呼声,激热爱和平之情(精读6-9自然段 )

  1、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雷利紧紧是为失去这样可爱的爸爸而发出了呼声吗?不是! 读6-9小节。 学生根据自己读课文所得回答出自己的看法,找到重点句子。

  2、出示: “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联系现实,体会“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2)体会“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和平之花”指什么?{和平太美好了,所以将它比喻成花。)

  结合资料谈一谈,为什么说“和平之花”是娇嫩的?

  为什么说“罪恶的子弹’?

  ②师:正是还有那么多罪恶的子弹威胁着无辜的人们,所以说,我们的“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尽管美丽,却很容易被摧残 。

  (3)感情朗读6、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4)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师:此时此刻,雷利究竟是为了什么发出了呼声呢?

  引导学生用“不仅仅……而更是……”等多种句式表达。

  (因为自己失去了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师:让我们和作者雷利一起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

  齐读第8自然段。

  (5)师: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出示这句话)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师: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的呼吁,那就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四、拓展呼声,升华维护和平之情。

  1、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节选)此时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练习说话。(可以对“恐怖分子”说,对“战争的发动者说,可以对“武器的制造者”)师:就让我们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呼吁—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2、师(指板书)小节: 如果我们都具备“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和平之花就不再娇嫩(捧去“娇嫩的”,补写“永驻人间”),就会永驻人间,这不仅是—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3、师: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要正确引导。)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娇嫩的)“和平之花”永驻人间

  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学习目标:

  1、认读4个生字、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性以读促悟、以读激情、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语、句、段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性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学习。

  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三、细读第一部分(1-4节)、了解战争

  1、欣赏战争中的平民百姓、妇女儿童生活的图片。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字词质疑、引导全班讨论答疑游弋:(军舰)在海上巡逻。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频频:屡次、连续几次。祈盼:祈祷、盼望。

  四、文中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1、轻声读文第1—4节、圈出作者所描写的地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2、感兴趣的同学请起立朗读相应的自然段。

  3、自由读文、同桌交流完成下表:

  地点 原先美好与宁静 现在的景象

  大海

  沙漠

  夜空

  学生读课文交流(A、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B、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4、全班讨论完成表格

  (1)说说原先是如何的呢?(大海—海鸥的乐园,沙漠—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谈谈现在又如何?(游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不速之客;轰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频频发射的导弹,搅得很不安宁;散落着地雷的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3)把原先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4)从这样的对比中你意识到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5)质疑: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中原有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在每节末尾都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这是为什么吗?(围绕战争的罪恶说)。

  (6)师补充板书:把表格中的“现在”改成“遭战争破坏后”。

  (7)指导朗读:你觉得应该应该怎样朗读?学生小组讨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总结。。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五、激情朗读第5节,升空情感。

  六、教师总结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句话?(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激情朗读“这究竟是为什么?”作者在课文的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让我们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和抗议来朗读第1-4自然段。

  1、试着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2、从这节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的体会,用你自己认为合适的情感读第五节。

  3、指导朗读: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高声朗读第5节吧!

  4、师导:在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5、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声诵读:“儿童和平条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诗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美好、无限的希望,用二字概括,就是“和平”。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着的情感、理解对和平得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同桌互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记忆“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可以听写意思写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采用对比读的方法学习句子)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这4个句子带点的部分都是一个恰当的比喻。恰当的比喻让句子变得生动又传神。我们的习作也需要恰当的比喻。

  四、学习“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第二、三课时

  一、触景生情

  1、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2、启发谈话:

  战争给从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真情表达

  1、指出要求: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1)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2)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3)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4)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四、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五、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自己修改作文

  第四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二、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三、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四、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五、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六、师生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17、触摸春天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同学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感悟)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读文、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深层体会)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慑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教师引导读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还要引导听的学生进行评议或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部分、为什么这样读)

  3、把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

  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2、全班交流:“我”在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介绍)

  四、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题:永生的眼睛)

  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呢?

  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小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如何? (板书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情愿遵从遗愿主动捐献)

  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3、父亲是怎样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1)这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人,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使其复明。通过肾脏移植(换肾)可治愈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治愈白血病。所以对上述三种病人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角膜、肾、骨髓。)

  (3)怎样帮助别人恢复健康?(这有很多种办法。凡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好的。)

  (4)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

  4、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发生由遵从遗愿到主动捐献的改变呢?

  6、请同学们潜心默读9-13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

  7、学生画句子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并全班交流。

  温迪离我而去了,她去世后的三周,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银行的信。

  三、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

  四、总结全文: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板书设计:

  角膜捐献 “我”的态度

  母亲 不情愿

  父亲 遵从遗愿

  女儿 主动捐献

  19、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2、诵读课文、初步感知以小见大的写法。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生命、感悟人生。

  2、揣摩语文以小见大的表现力、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程序:

  一、情感创设、整体感悟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谁不怕癌症?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还有张海迪、身患癌症却最新创作了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2、听读课文、问题感知

  (1)教师朗读

  出示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听读之后、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方法指导: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b、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

  ③讨论明确三个问题。讨论可以请学生相互评论、补充。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自主研读、合作赏析

  1、教师导学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中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更好地表现生命主题。

  2、自主探究

  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A、这篇文章共写了三个事例、你还有哪些疑问请说出来?

  B、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C、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D、赏析语段中好词语的运用、采用换字法或去字法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用得好?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可采用朗读法品悟解决。另外还要注意自读和自学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相关提示或引导]

  A、“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B、“隔了几天、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 “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还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种敬佩的情感、表达出一种惊喜(因为那是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环境啊);

  C、“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是从心底里产生的一种敬意、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D、“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倔强”只是一种性格、“不屈”不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种品格、一种不畏困难、顽强求生的向上的品格;

  E、“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读文章、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特别是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学生分四人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互评、可以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奋斗

  教师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总结: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生命意义。

  第二点思考、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生命的价值。

  第三点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教师小结: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出的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同时、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三、体验反思 、拓展仿写

  1、体验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还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或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小结: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好好享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师总结:

  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20﹡、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其深刻意思、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屈、无所畏惧的气魄。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理解“花的勇气”。

  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板书:花)一看到花、你脑子里马上会蹦出哪些描绘花的词语?(颜色、形态)

  2、过渡:花带给人的感觉总是美好的。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家、画家冯骥才一起走进素有“音乐之都”美誉的维也纳去感受那——《花的勇气》。

  3、补完课题:花的勇气。(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打开书第20课、细心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阅读提示语、这提示语中可藏着不少秘密、它会提示你一些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所以不能忽略。

  2、自由读课文。提两个温馨提示:

  (1)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完结合提示语、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自读情况:有不会读的字词吗?

  (1)出示字词:

  乏味 泛滥 满满一层 壮观 改天换地 傲然挺立 拔地而起 气魄 失望 遗憾 惊奇 怦然一震

  (2)指名分别读、读出变化来。

  (3)跟读

  发现后两组词语的特点(写花、写心情)、这两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看到———、感到————。)(课文主要内容)

  联系这些词语说说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作者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这些变化全因谁引起?——小小的花。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自主研读。

  过渡:小小的花真有那么大的魔力吗?请大家将目光锁定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看到哪几个的画面?哪个画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反馈交流:语段一:(课件出示):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1)说: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个画面?(板书:藏)你看(感受)到了什么?(花多、密、辽阔、藏着一股劲……)

  (2)读: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读告诉大家;你猜作者那时的心情怎样、读出来。过渡:作者还看到哪个画面?语段二: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神气十足。

  (课件出示):

  (1)说:刚才那幅画花还是藏着、那这幅画花已——冒。(板书:冒)冒出了哪些花?(有……有……) 冒出了几朵、十几朵?(全、千万朵)

  (2)读:个别指导朗读:你就是千万朵中白的(红的、黄的、纯洁的、娇小的……)那一朵、你来冒(读完先站着)(随机评价:冒得很努力、真是神气的小花……)集体指导朗读:才冒这么几朵、作者怎么能说看到一片花的原野呢?不想躲在草下边的一起都冒出来。(随机评价:这才是花的原野。)

  (3)感受“改天换地”:看看这大片大片的花一下子全冒出来、此时的草地还绿色泛滥、绿色连着绿色吗?有了你们、草地变成怎样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跟之前比、这就叫——改天换地。(板书:改天换地)

  3、过渡:四月的维也纳还是冷风冷雨、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样子、“我”的心里不禁产生了疑问。

  四、移情说话、升华情感

  1、创设语境说话:小花们、你就不怕冷风吹折你的枝干吗?不怕冷雨打掉你的花瓣吗?在温暖的阳光下开放不是更舒服吗?你不怕在冷风冷雨中无人欣赏吗?

  2、(随机评价:你是朵勇敢的小花、坚强的小花、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3、你们的气魄让我震撼、也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齐读。

  (2)师问生答、读。

  五、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1、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就好比这一朵朵小花、我们也会遇到生活中的冷风冷雨、那时你会怎么做呢?

  2、不用回答、带着思考:(出示问题):读读本单元的前面3篇课文、想想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怎样面对生命中的冷风冷雨、写写你对生命的理解。

  3、最后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课件出示):愿人人都是一朵傲然挺立的小花!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出示要求:

  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B、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C、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4、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5、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1、乡下人家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的专题是“乡村生活”。随着课文的描述、像踏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那些简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朴素而艳丽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翠的竹林、母鸡带着小鸡们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雨后清新的地面上又被印上了快乐的“小竹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曼妙画面就袅袅地从屋前流淌着的小河中来到你的眼前……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通过教学、让孩子们借助课文中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同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 、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来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师生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请欣赏。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些画面你们熟悉吗?

  师:对、这就是大家生长的地方——乡村的美景。同学们、我们周围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再次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师手势、生齐读课题)去领略我们乡村生活的美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4、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划出句子、齐读

  b、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问题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独特、迷人、板书)能换个词吗?

  c、 生交流后师小结:乡下人家、到处都隐藏着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就请同学们和你组内同学之间一起合作、看看作者都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并给每一处景物起个小标题。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雨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汇报: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的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乡下人家的装饰物很风趣、是用瓜来装饰的。很可爱 、每件事物都生机勃勃。)

  师:想想石狮子、旗杆给你什么感觉、而瓜架呢?(严肃、呆板)

  师:这句话的前部分说了有生机的瓜、藤、叶、后面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旗杆、这样形成了一个?(对比)

  师:对、这句话就是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的。突出了瓜、藤、叶的可爱。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农家独特的农家风光。”

  农家的房前一定很美、是因为有那么多种花按季节开放、一年四季都有鲜花、自然是美丽独特的。

  还能感受到乡下人家对生活的热爱。

  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句话把竹笋说的像个调皮的小孩儿似的。 从“探”字体会到这是一句拟人句。 这个拟人句怎样读呢?(顽皮的、欢快的。) 带着你的理解试着读读。

  4、“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 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

  这句话写出乡村景色和迷人。

  能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吗?

  听了介绍、老师眼前有这样一幅画面:天上红霞片片、鸟鸣声声、周围花儿朵朵、绿竹摇摇、身边微风习习、笑声串串、这样天高地阔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一起读读句子。

  5、“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从这句话体会到乡下人家的雄鸡十分的高傲。 (大踏步) 就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乡下的母鸡带着孩子出去觅食是非常从容的、像带领着自己孩子走来走去。这样的景致、我们一起来读读。

  6、“乡下人家夜深时纺织娘在唱歌、让辛苦了一天的人们甜甜地进入梦乡。”

  师:什么是催眠曲?

  生:听了使人入睡的乐曲。

  师:那它有什么特点?

  生:轻、缓

  师:带着这种感觉你来读读吧!生读

  师:老师和你配合来读读、好吗?(师生配合读句)

  师:想体会这种甜甜蜜蜜进入梦乡的感觉吗?这可是乡下人家独有的、我们伴着音乐来(读读)把这甜美的歌“唱”给大家。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整体回顾、感悟中心。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 。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点击课件)

  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师读、生齐读。

  五、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雨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独特、迷人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22﹡ 、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以表达喜爱之情。我针对文本特点、循“得意、得言、得方法”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关注语言形式、加强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学会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模仿或拓展性小练笔。

  教学重点:

  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查阅荷兰有关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师生互动过程:

  一、由图引入、把握主旨。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荷兰特色。

  配乐播放一组荷兰风光图片、教师介绍: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这里、在蓝天白云下、绿色草原上、生活着快乐的牛羊、飞奔着自由的骏马、多么迷人的景色呀!

  相机板书“荷兰”。

  2、引入课文主题:同学们预习时、通过搜集资料、朗读课文、一定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些了解、人们都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尔•恰比克的优美散文的引领下、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邀请学生做向导、通过朗读把大家带进荷兰牧场、去欣赏那一处处美丽的田园景色。(学生自主推荐同学朗读。)

  2、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想一想: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三、诵读感悟、丰富语言积累。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可以在书本空白处简单地写下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全班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出示段落中相应的句子、并在交流中随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品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画出这个句子、并独立思考: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讨论交流。

  (3)学生对比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二、四、五自然段、说说作者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

  四、练习仿写、学习运用语言。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文情境:是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荷兰牧场。

  【出示练笔内容:假如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者是一枝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

  提示练笔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你眼中的荷兰、也可以利用数据袋或课外数据介绍有关荷兰的其它特色;可以运用文中的优美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可以模仿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自由地写。

  2、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交流与评价中作进一步指导。

  (在结束时教师特别鼓励学生:作家卡尔•恰比克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和真情的表述、让大家再次领略到荷兰独特的魅力。谢谢同学们!)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或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3、搜集阅读其它描写异国风光的文章。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总述:水之国 花之国 牧场之国

  分述

  绿色低地:黑白花牛

  碧绿低地:骏马成群

  绿色草原:家畜王国

  牧场傍晚:挤奶运奶

  真正的荷兰

  23、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代表作、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的意境优美、处处散发出诗的魅力、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词、能默写这首古诗。

  3、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准备:乡村美景图、朗读课件、伴读音乐、事物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导入、揭示诗题

  1、了解诗人

  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乡村、领略了乡村风景的美、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乐与趣。其实很多诗人也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了解他。

  翁卷 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2、揭示诗题

  3、理解诗题

  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农历四月、夏初;地点:江南的乡村。)

  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去感受江南乡村初夏的气息!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到清爽、顺口了为止。

  2、指名读、正音。

  3、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再读读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三、品读、感受诗情

  (一)景美

  1、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诗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逐个交流

  山原:读到“绿遍山原”时、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补充:“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

  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绿”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白满川:那平地上白茫茫的是什么呀?(图片助解)

  一道道河渠纵横交错、是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那一口口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池塘也是白茫茫的。

  镶嵌在绿色的山原上、真是美极了。

  雨如烟: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在如烟似雾的雨中、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雨吗?

  子归声:在这如画般的美景中、使人听到的是怎样的鸟叫声啊?

  3、听着布谷鸟清脆的鸣声、淋浴着袅袅的雨雾、让我们深深地吸一口气、你呼吸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4、谁愿意听着动听的鸟叫声、看着那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再读读这两句诗。

  5、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为大家描述一番吗?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雨雾之中。不时传来布谷鸟悦耳婉转的鸣叫声、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6、小结: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二)人勤

  1、要说前面写的是景、那这两句写的是什么?(人忙、勤)

  2、你从哪里读出农民忙、勤?(蚕桑、插田、闲人少、才了、又)

  3、理解:闲人少。人们可能还在忙些什么?结合拓展《清平乐 村居》、《四时田园杂兴》。

  4、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更加妙不可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5、 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着诗人作诗:才了……又……夸夸人们的勤劳。

  6、“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为什么选择了“才了蚕桑又插田”呢?

  四、美读、升华感情

  1、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请读出陶醉、敬佩、赞美之情。

  2、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背诵古诗)

  五、拓展、走出文本

  欣赏田园风光图片说诗句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景美

  人勤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师生互动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

  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专心、认真、难怪诗人最喜欢他、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喜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四时田园杂兴一》的作者是( ),描写了一副( ),表达了诗人(   )。

  六、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

  勤劳

  儿女当家

  学种瓜 快乐

  第三课时:《渔歌子》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4、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个人——周文王。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词人张志和也在垂钓、那他钓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渔歌子》感受他的钓鱼世界。(读课题)

  二、理解词的特点

  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小结词的特点。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课件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1、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3)想象画面:

  1、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4)体会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当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读全词)

  四、拓展延伸、品出“钓”情:

  1、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留给我们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样的神情呢?

  2、作诗和诗: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担心他长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烦来、于是出钱给他盖了一所草房、还写了一首词送给张志和、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来自由地读一读。

  哥哥的这首词中在叫弟弟干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

  3、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了解张志和吗?

  (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4、姜太公钓鱼钓的是周文王、那么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哪?(悠闲的生活、清闲飘逸的心、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

  5、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读全词)。

  五、回归主题、升华“词”情。

  1、假如你来到浙江你一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

  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2、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

  3、欣赏唱词《渔歌子》

  六、作业:收集有关钓鱼的诗词。

  24*、麦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悟、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初步感知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的作用。

  4、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师生互动过程:

  一、直接揭题、了解麦哨

  1、同学们、在《乡下人家》我们欣赏了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牧场之国》我们见识了一个自由宁静的牧场王国。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陈益一起去领略美好的田园风光、一起感受舒畅惬意的田园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麦哨)齐读课题。

  2、师: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吹起来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

  乡村的孩子都很擅长用麦哨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节课、让我们去聆听麦哨声吧!

  二、初读课文、吹奏麦哨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用横线划出描写麦哨的句子。

  3、出示: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1)你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麦哨带给你什么感觉?(欢快、柔美)

  (2)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麦哨声的呢?(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3)来、让我们一起来吹奏这欢快优美的麦哨。看老师手势来吹、老师手势打高、要吹得高些、低就吹得低些、快就吹得快些、慢就吹得慢些。明白了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演奏那美妙的合奏曲吧!

  (4)吹着麦哨、你的心情如何?能用声音把这种美妙的感觉读出来吗?生练读。

  (5)指名读、男生女生合作读

  4、学习写法。

  师: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写法相似、一二段在文章的开头、七八段在文章的结尾、这样的写法叫——

  (生:首尾呼应)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精读课文、感受麦哨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这么欢快、这么柔美呢?让我们去田野湖畔欣赏一番、请你们自由读课文3—6小节、喜欢哪部分就多读几次、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生读并交流初步的感受。

  板块一:哪儿让人喜欢、那就先去欣赏那儿的田野吧。

  1、指名生读句子

  2、读着读着、哪些色彩映入你的眼帘、请圈出来。

  3、有了这些色彩的点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这不仅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还是一首丰收的赞歌呢。

  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6、仿说句子:( )的( )谢了、结出了( )的( )。

  7、特别是这一望无际的麦田、(图示:麦穗图)、你看到了什么?

  风儿轻轻拂过、麦穗摇晃起身子、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什么?

  8、 出示句子: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麦子的欢快吧。生齐读

  9、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不禁会用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

  出示: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板块二:

  1、在这样美丽的田野里、怎能少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呢。瞧、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

  生接读: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引:湖边的草又软又密、只消用手拉拉、很快就能装满篮子。瞧、采完草的孩子们——

  生接读: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在这样的草地上、孩子们翻跟头、竖蜻蜓、还做着哪些好玩的游戏呢……

  生:打滚、摔跤、钓鱼……

  师:摔倒了疼吗?

  生:不疼、因为“草地柔软而有弹性”

  师:踩在草地上、扎脚吗?

  生:不扎、因为“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2、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一群孩子。先给他们起个名字、打打招呼吧。

  3、仔细观察孩子们的动作、神情、发挥你的想象、把孩子们怎样快乐玩耍的场面描写下来、让这幅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

  4、 生练笔、师巡视、交流、点评

  5、师:孩子们玩得多起劲、多快乐啊。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上、——

  生接读: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板块三

  1、师引读: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2、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

  3、是呀、这种茅茅针就是天然的饮料、可以让你解渴、可以让你解除疲劳、你想尝尝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嚼嚼、吮吮、这滋味怎样?读出来。好滋味要和大家一同分享、不能自个儿一人享受、你们想尝尝吗?齐读

  4、在这样悠闲的时刻、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抒发心灵的快乐。

  出示: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四、回归麦哨。

  1、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它还象征着什么?

  2、同学们、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许多优美词句值得我们收藏、老师希望你们回去后把你喜欢的摘录到你的摘抄本中。

  板书设计:

  24 麦哨

  欢快 柔美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将同学们在本组学习中开展的“走进田园”“走进乡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与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2、借助本组课文学习中积累的丰富语言、以及从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田园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等思想感情真实清楚地表现出来。

  3、注意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

  4、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感受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2、培养独立习作与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在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开展一次“走进田园”“走进乡村”“走进大自然”郊游踏青或农家生活实践活动、并要做好活动记录。

  2、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3、课外阅读一些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优秀篇章、积累优美的词句。

  师生互动过程:

  第一至三课时

  一、激情唤醒

  1、谈话引领:

  在本单元里、我们一起去拜访了朴素、恬静的乡下人家、欣赏到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陶醉于雍容华贵的郁金香;漫步在乡间田野、聆听到欢快、柔美的麦哨……当我们沉浸在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意境之中、被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深深吸引时、我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对乡村生活产生无尽的向往……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用心聆听这样的一首歌──

  2、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大家随着音乐的旋律在头脑中展开想象:

  在大家用心聆听和想象之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联想到了写什么?

  生1:我仿佛看见了乡间田野碧绿的庄稼、金黄的菜花、袅袅的炊烟、清澈的小河。

  生2:我仿佛正穿行在田间小路、在春光中、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生3:我仿佛已经回到了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嬉戏的地方。

  ……

  二、情景再现

  1、承接引领:

  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让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五彩斑斓的童年世界、眼前也浮现出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家乡美景。相信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学习实践中都一定满载而归吧、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放飞思绪、重温学习时间中那一段快乐的时光、充分展示你们的实践成果吧。

  2、分小组交流展示介绍自己“走进乡村”“走进田园”“走进大自然”的成果:

  (交流要点:A、将自己搜集的有关此次活动的照片展示、向同学具体介绍农村的自然风光。B、讲述一个自己在农村生活或者本次活动中经历的真实故事。C、将你从农家搜集到的某个物品、学到的某种技术或实物如蝈蝈笼子等详细介绍。D、朗读自己活动阶段中写下的精彩日记。)

  3、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条理、说清重点、纠正语病等)请同学认真聆听后、有针对性地发表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三、积累构思

  (教师引语:你们的经历、你们的发现、你们的搜集无疑是你们学习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在享受活动的快乐后、不妨用精妙的文笔把它们记录和描绘下来、然后我们互相交换阅读、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精彩、并积累更多的习作经验。本单元学习、你们的语言积累也一定收获多多、我们首先来比一比谁的积累更丰富。)

  1、小组交流:你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积累的有(以背诵方式汇报交流)

  优美的词语(重点是成语)有: __

  优美生动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交流:通过课外阅读搜集到的

  (1)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词语有:

  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叙述生活事件的词语有: _

  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农民精神面貌的词语有: _

  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融入构思:

  (1)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你打算选择哪方面材料写、写的顺序、写作的意图和重点有什么、请同学们帮你参谋参谋。

  (2)教师点名交流、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计划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积累的优美词句、计划运用哪些词句、并简要说说运用的原因。

  四、课堂练笔

  1、为了检验自己是否能将构思的重点清楚的表达出来、请同学们选取计划将要重点描写或者讲述的一个精彩场面片断写下来。(如一段田园景色、一个劳动场面等)并要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语或者句子。

  2、学生课堂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评析

  1、点名请三位同学宣读习作片段、其余同学听后评价、提修改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标准:语句是否通顺明白;描写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明确、突出;运用的优美语句是否恰当:你觉得如何修改。)

  2、按老师引导的评价要求、开展小组互动评价。(全员参与、取长补短。)

  六、动笔成文

  在听取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后、按照本次习作要求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七、朗读评改

  1、将自己写好的习作稿认真朗读、及时发现错误、自主修改。

  2、将习作再读给同桌或信任的好伙伴听、一边读、一边改。

  3、将自己和同学合作修改后的习作抄写誊正。

  第四课时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4、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的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学课件、课文插图等。

  师生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按“预习”要求、了解初读课文的情况。

  1、提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简单地做个介绍。(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具体说、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今天我们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也是伽利略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现象。

  亚里士多德、两千三百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他说的话被看作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走进一个故事里?是谁起了作用呢?

  (是伽利略在起作用。因为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22年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二、读课文、正音正字、检查预习中读解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带点的字):

  哲(zhé)学家 教授(shòu)固执(zhí)(以上字是翘舌音)

  比萨(sà)斜塔("萨"是平舌音)

  2、“当(dàng)作”的“当”不要读成“dāng”的音、这里是“看成、作为”的意思;

  “同时着(zhuō)地”的“着”是接触到的意思、不要读成“zháo”、“zhē”等音;

  “惊讶(yà)”的“讶”不要读成“yā”的音。

  3.注意字形:

  区别"宜"和"宣"、"妄"和"忘"的不同。

  4、检查读解生字新词情况:

  哲(zhé)学家:哲、有智慧、或有智慧的人。哲学家、是研究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对各种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的学问的专家。

  教授(shòu):授、传授、如授课。教授是大学里职务最高的教师。如、伽利略、25岁已经是大学里的教授了。

  比萨(sà)斜塔:萨、是一个姓;"拉萨"的萨。比萨、意大利西部古城、着名的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高54、5米、因地基打得不好、塔身倾斜、因此得名。

  违(wéi)背:违、不依从。违反、不遵照的意思。

  胆大妄(wàng)为:妄、不是分内的、胡乱的。胆子大得不管不顾、胡作非为。

  宣(xuān)布:宣、公开出来。正式告诉大家。

  固执(zhì):执、掌握。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磅(bàng):英国和美国用的重量单位、一磅合453、6克、不足一斤。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语、再概括讨论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学生时代就敢于提问、被称为"辩论家"。

  第2自然段: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第3自然段:亚里士多德说、一个重10磅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10磅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而伽利略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

  第4自然段:伽利略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错了。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的。

  第5自然段:很多人都要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第6自然段: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大家惊讶地明白了:亚里士多德的话也不是全对的。

  四、为课文分段:

  提示:课文讲的是意大利着名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故事。分段应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课文是介绍伽利略的。一开头就有必要概括地交代一下伽利略是怎样一个人。看看哪一小段是担负这个任务的?

  (第1自然段。这就是文章的第一大段。)

  2、因为课文是表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的、所以接着就该说明这位权威究竟是谁?

  (是大家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故事中的两位人物都出现了、这又该是一段了。看看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担负这个任务的?

  (第2自然段)

  3、既然课文是介绍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肯大胆提出问题、课文也交代了不迷信的权威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接着就该说明这位权威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言论引起了伽利略的疑问呢?看看哪个自然段或哪几个自然段是专负这个责任的?

  (第3自然段)

  4、引起伽利略的疑问提出来了。下一步、就该叙述伽利略为了证实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对的要做什么?(试验)

  试验的结果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就要公开验证、这就是在哪里试验呢?(比萨斜塔)

  结果引起极大的轰动、这又是一段了。看看哪一个或哪几个自然段包管这一点意思呢?(第4~6自然段)

  五、归纳四个结构段的段意。

  第1~3自然段就是一~三段。这样、第1~3自然段段意也就是第一~三段的段意了。第第4~6自然段是第四段。把第4~6三个自然段段意归并起来就是第四段段意了。小组议论这三个自然段段意怎样归并为一个结构段段意的。

  提示:着重看谁做了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合并起来。具体内容用概括的词语归纳。

  (第5自然段讲伽利略多次试验、第5自然段讲大家看伽利略公开试验成功、大家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三个自然段都提到试验的事、只是最后还肯定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因此、第四结构段的段意应该是: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使大家明白亚里士多德的话错了。)

  六、小结

  全文6个自然段、按事情的阶段划分、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二、教学1、2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一、二段、然后再议论解答。

  ①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一句话产生疑问。那么、亚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呢?

  ②人们对亚里士多德非常的肯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肯定和崇拜?

  ③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用了反问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用反问的语气?改用加句号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3、组内同学交流。

  4、汇报

  生:表现了这种肯定和崇拜的词语有:“都信奉”、“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

  师:“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真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该遵从的道理。这种道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生:改用一般陈述句就使“不能违背的真理”效果差了、达不到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许更改”的“权威”程度了。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自主研读。

  2、交流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或疑问。

  ①伽利略居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具有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

  (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态度。)

  ②那么、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③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

  (50秒钟)

  ④那么、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说法提出了什么疑问?读读伽利略提出疑问的那几句话、再认真议一议: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

  ⑤这一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事实?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哪两个?

  (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指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两个"应当":

  一个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一个是: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3、轻声自由读第三段课文。

  4、朗读第三段。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课题。

  我们接着上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以下几个问题:

  ①伽利略敢于提出怀疑的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他的话可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因此、试验的态度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②第4自然段中有五个词、突出了试验的态度、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的结果。把它们找出来、标上横线。

  ③为什么还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④公开试验时、人们又怎样议论的?

  2、以上四个问题想好之后、议一议、然后集中起来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回答出来。

  (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可见、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反复”“许多”“都”“的确”“总是”五个词突出了试验态度的严肃、认真、也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结果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不一样。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的试验、目的是公布自己试验的结果、也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权威。公开试验时、人们认为伽利略竟敢跟“人类的真理”挑战、是胆大妄为、是固执、会丢尽脸的。)

  三、教学最后一段。

  1、自主朗读最后一段、再看看插图、想一想。

  2、交流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或疑问。

  ①公开试验成功了。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样。)

  ②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里的“原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起初”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表示发现了不知道的真实情况。你认为是前者、还是后者?(是后者)

  ③这句话最后指出“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不是全都对的”换个意思不变的另一种说法、是什么?

  (“也会有错的”)

  ④这句话还有什么进一层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大家说一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权威、专家学识渊博、懂得东西比一般人要多、这是事实、应该尊重、应该学习他们。但是权威、专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也会有错误。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行动、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他不盲目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四、正确、流畅地通读课文。

  五、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自己轻声读、再同桌互检查。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26﹡、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体会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4、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学习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师生互动过程:

  一、名言导入、质疑揭题

  出示名言、细读质疑: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1)指名读句子、质疑。

  (2)随机揭题、板书课题、读题。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我检查生字词。

  2、生字词检查:

  指名读、正音。提醒注意“莫名其妙”。

  理解“挚友”、借助词语手册理解。

  随机了解两位名人、引导搜集资料。

  3、在题目前后加些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随机板书。

  4、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罗丹工作室、去感受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

  三、围绕专题、重点研读

  1、默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一个句子、用心读读、圈出句子中的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词语、并在句子旁边作出批注、写上你的理解与感受。

  2、交流研读、品悟重点句:

  句一: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的挥动……

  (1)自己读一读。

  (2)想想: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呢?

  (3)想象一下:他会跟谁说话呢?说什么悄悄话、争吵些什么呢?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出罗丹当时的样子?你来试试。

  谁来当当罗丹。(一生读、另外一生演。)

  (6)多么全神贯注的罗丹啊!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7)师引读:一刻钟过去了、只见罗丹……他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半小时过去了、只见罗丹……他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五十分钟过去了、只见罗丹……他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8)听着你们的朗读、仿佛见到了当时的情形、这时候、罗丹想到旁边的茨威格了吗?罗丹这个时候已经——

  句二: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2)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请你找出来。

  (3)什么是“醉”?你能用带有“醉”字的词来形容罗丹的工作状态么?(沉醉、陶醉、醉心于……如痴如醉)

  什么是“痴”?

  (4)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这就是“如醉如痴”(板书:如醉如痴)。罗丹修改自己的作品已经如醉如痴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5)是啊、(补充说话)这个时候、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 。

  (6)就让我们再如痴如醉地读一读吧。

  句三: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速度很快、好像一下子醒来似的)“哎哟”应该是怎样发出的?日常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罗丹啊?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塑像修改完了、为什么还用湿布盖起来呢?(讨论体会)

  2、看到这里、对于罗丹、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茨威格说得多好啊!我真想把它作为一句名言积累下来(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茨威格)、通过学习课文、我自己也写了一句属于我自己的名言:(出示: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就一定能成功。——**)请大家一起读读茨威格和老师的名言。

  3、讨论学习写法。

  4、课外练笔、延伸阅读。

  板书设计:

  如

  痴

  全神贯注 修改塑像  如

  醉

  27、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品读课文中通过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感受“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为下文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作铺垫。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画家的美术作品、预习课文把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师生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今天就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27、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

  3、解决思考问题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看回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学生。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游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

  三、感悟聋哑青年的恒心与专心。

  1、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请全班齐读第12段。(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生: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恒心

  2、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生:第4段)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生读第4段)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

  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生答。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专心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答)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四、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生: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下课。

  第二课时

  一、直接进入课题。

  二、再读课文、研悟——鱼游到了纸上。

  (一)感悟鱼游纸上。

  1、“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从那些地方让你感到金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出示重点语段: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个别读、指导读正确。

  3、请同学们再把这段话读一读、鼓励读流利。

  4、从这段话里、你读明白了鱼真的是自己游到了纸上的吗?(不是)你是从哪个词读明白的?(仿佛)“仿佛在纸上游动”、原来青年人是把鱼画得很逼真、把鱼画活了。

  5、青年人是怎么把鱼画活的呢?让我们锁定青年人画鱼的这一幕、细细读读这段话、想想哪些词语能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6、板块预设:

  A、一丝不苟。

  (1)“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马虎)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哪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你是怎么知道的?很好、积累词语有助于我们写作。

  (2)正是有着这种专注的态度、才能把鱼画活啊。你能读出这种专注吗?(个别读、老师同学进行评价)

  B、工笔细描。

  (1)怎样才叫“工笔细描”呢?(学生个性化理解)你看老师工笔细描金鱼身上的部位——鳞片(板画鱼鳞)这是一种特殊的画技、你看出来了吗?画时要慢、要一丝不苟、这样才能把鱼鳞画得美观又逼真。

  (2)这位青年只是一丝不苟地画着鳞片吗?(不是)你从哪个词知道?(每个部位)哪些部位呢?(嘴巴、眼睛、鳍尾巴等)你想画什么部位?请以读代画。

  C、挥笔速写。

  (1)画金鱼的动态用的是什么不同的手法?引出“挥笔速写”。“挥笔速写”可是豪放派的画技、谁能用读来体会体会?

  (2)指导朗读。个别试读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如“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豪放了吗?你不妨来试试!”

  (3)让我们来豪爽地挥笔速写金鱼的尾巴吧!(师板画金鱼的尾巴)看、多么活泼可爱的金鱼游出来了。这一招、真绝!

  7、小结提升:同学们、这就是那位青年、美丽的风景没有吸引他、围观的人群没有打扰他、他只是在一丝不苟地画着金鱼。让我们静静地分享这一份与众不同的一丝不苟。女同学读工笔细描这一部分、男同学读挥笔速写这一部分、注意读出绣花般的细致、读出豪爽派的挥洒。

  8、如此一丝不苟的态度、如此灵活多变的高超画技、怎能不让鱼游到纸上呢?俨然是出自画家之手的杰作呀!同学们让我们一睹为快吧。(课件展示几幅金鱼画作)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看画时的惊叹?(学生个性化表达)老师这儿有你这个意思的一组成语、请你读读。(出示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出神入化、逼真传神、跃然纸上)

  (二)赏析鱼游纸上。

  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出示语句: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谁来替这位女孩叫叫?个别朗读、引导评价。

  2、指导学生抓“哟”、“游”、“啦”从表情、动作、语气的角度读出女孩的惊奇。

  3、她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人都纷纷议论着、赞叹着。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都听到哪些人说什么了?请把听到的写下来。

  出示小练笔: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    !”

  一位青年    赞叹道:“    !”

  一群孩子     叫道:“    !”

  (1)学生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悟、表达对青年的赞叹之情。

  (2)反馈交流、引导恰到好处地使用“栩栩如生”等一组词语、为文句增色。

  三、总结练笔。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

  恒心、专心

  鱼

  纸上

  心里

  27、鱼游到了纸上

  板书:

  28﹡、父亲的菜园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学生发表看法)

  2、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3、(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活动一:读课文

  1、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读第一、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3、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他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4、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5、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活动二:学课文

  三、品读句子 感悟精神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坚定有毅力。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导学: “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指名读、板书:贫瘠 碧绿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伟大。

  父亲为了把“贫瘠的死黄土”变成“碧绿的菜园”、他付出了很多、他都做了些什么?请你用波浪线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认真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批注在旁边。

  交流:

  品读一:“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的?

  品读二: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风雨中……

  A、圈出文中的动词。B、对比句子读、体会人物动作感受父亲精神

  品读三:“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

  A、是啊、大雨过后、道路泥泞、父亲摔倒了、可是他没有放弃。齐读

  B、烈日炎炎、父亲汗流浃背、可是他没有停歇。再读。

  C、狂风肆虐、父亲步履蹒跚、可是他没有叫苦叫累。再读。

  父亲太让我们佩服了、还有哪些语句……

  2、出示练习、让父亲的形象更加鲜明

  父亲太伟大了、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片四季常青的菜园、他还留下了什么?谁来填一填。

  因为父亲的( )、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师:因此、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

  望着这片碧绿的菜园、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3、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预设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4、 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5、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6、探究写法;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预设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语言: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赞美爸爸的话

  【板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

  自信 勤劳——荒凉的山坡——碧绿的翡翠——执着 热爱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活动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活动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活动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活动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活动二: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活动三:习作实践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活动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活动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活动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9、寓言两则

  【设计意图】

  本文两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有部分段落结构相似。因此、重点落实在引领学生透过故事表面、领会蕴藏的意义。根据文本特点、《纪昌学射》着眼于练习眼力的两个重点段、将语言训练与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扁鹊治病》以列表的形式勾画出蔡桓公走向死亡的轨迹。同时、两则寓言都在想像补白中、发展学生思维、丰满人物形象、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练习的设计在主要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阅读、习作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和它们组成的词语;结合课文理解“到家”、“百发百中”、“拜见”、“无能为力”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只有刻苦、有毅力才能练好本领”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等道理。

  【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寓言的的特点是什么?

  2、揭示课题《寓言两则》

  二、研读《纪昌学射》

  (一)理解课题

  1、读课题、通过动作理解“射”。

  2、看了课题、你觉得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板书:跟谁学 怎样学 学得怎样

  (二)自学课文

  1、要求:读通顺、读流利;根据板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主要内容、与配套作业本选择主要内容的题目相对照、体会如何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简要概括。

  (三)研读课文重点段、感悟寓意

  1、课文告诉我们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

  “到家”是什么意思?默读课文2、3自然段描写飞卫要求和纪昌本领的句子、思考“到家”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反馈交流。通过要求与本领的对照、理解“到家”指完全达到、甚至超出要求或标准。

  指名朗读有关句子、评价。注意通过“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极小”、“很大”以及“!”等词及标点、体现飞卫要求的严格。通过“用针刺”、“眨一下”、“竟然”等词、读出惊叹之情。

  2、纪昌的本领为什么能练得如此到家?默读课文体会。

  反馈。理解“躺、睁大、注视、穿梭、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在本课中的意义。

  引导学生想象纪昌遇到的困难、补白

  (1)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没过多久,他( ),但他( )。

  (2)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 )。

  第一个括号填写纪昌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二个括号填写他怎样克服。

  3、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4、课文题目是《纪昌学射》、为什么主要内容在写学眼力呢?

  理解寓意:学任何本领都要先学好基本功。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体会。

  要练好基本功和其他本领、需要什么?(刻苦、毅力)

  三、练习

  1、指导写字。重点“昌”的字形要扁、上小下大。“妻”上半部分的“竖”不出头、但与“女”的撇点相连。

  2、小练笔。模仿2、3自然段的结构、选择描写纪昌怎样学开弓或放箭。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扁鹊。

  二、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找出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

  反馈、重点读准:蔡桓公、骨髓、扎针。

  交流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通过“拜见”的理解统一意见。

  三、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一)默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的段落、有什么相同之处?

  1、根据反馈板书

  时间 病情 (蔡桓公)态度

  2、学生根据这三栏填表。

  时间病情(蔡桓公)态度

  有一天皮肤不高兴

  过了十来天皮肉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十来天后肠胃非常不高兴

  从表格中发现什么?

  理解:蔡桓公的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但他不听劝告、态度一次比一次恶劣。

  3、读蔡桓公第一次说的话、想象扁鹊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蔡桓公时、蔡桓公会怎样对左右的人说?

  3、蔡桓公态度这么差、扁鹊为什么还去拜见?他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一到四自然段。体会扁鹊诚恳着急的心情、蔡桓公不高兴的心情。

  (二)默读第五、六自然段、继续完成表格。

  时间病情(蔡桓公)态度

  又过了十几天骨髓

  五六天之后浑身疼痛派人请扁鹊

  不久病死了

  1、从表格中又发现了什么?

  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继续恶化直至死亡、态度发生了改变。

  2、扁鹊一开始主动拜见、后来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当蔡桓公去请他时、甚至跑到了秦国、这是因为什么?

  (1)用一个词概括。理解“无能为力”。

  (2)用一个句子概括。

  3、当蔡桓公躺在病床上、临死的那一刻、他会留下什么遗言?看着表格中他走向死亡的轨迹、你有什么启示。

  理解寓意: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四、练习

  联系课文内容、写写你对扁鹊这个人物的评价。

  30、文成公主进西藏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四、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30、文成公主进藏

  乐意进西藏

  过河

  听到死讯

  背乃巴山

  相会在西藏

  建设在西藏

  31、普罗米修斯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敬佩、违抗、驱赶”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对普罗米修斯和人间为什么没有火种有大致了解。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猎人海里布》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你能说说自己看过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吗?(生介绍、师可以适机梳理各位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正义之神——普罗米修斯。对这个神、你们有所了解吗?(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

  3、在读文中、有没有不认识的词或长句子不好读的、提出来当堂解决。(生提出、可采用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

  多音字:肝脏()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4、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5、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四、分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让学生练习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有感情地读读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文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

  三、充实所概括的主要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能更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添加后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发添加后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发现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四、课外拓展。

  1、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普罗米修斯、还有一位正义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呢!有同学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如生收集到了可由生介绍、师注意提醒学生讲故事的技巧)

  2、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众神、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

  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人类 失去火种 同情

  盗取火种

  普罗米修斯 面对惩罚 帮助 英雄

  毫不屈服

  32、渔夫的故事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巩固预习

  1、让一名平时字词掌握较差学生上黑板列出本课需掌握的字词:

  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2、解词:笑逐颜开 恩将仇报 堂堂

  二、解题启思

  1、文章选录于那部著作?你对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

  生:选自《一千零一夜》。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2、课文为什么不改为“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生:因为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三、梳理情节:

  1、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讨论、并领会情节的曲折性。

  生: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诱惑。

  板书:喜悦 害怕 自信 果断 情节 曲折

  四、研习性格

  1、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个性。

  2、概括人物性格:从渔夫和魔鬼的表现可见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性格?

  学生讨论、板书:诚实、机智、勇敢(渔夫)

  凶恶、愚蠢、狡猾(魔鬼)

  五、想象描述:

  1、“假如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请设计一段话。学生构思。

  2、学生交流、选取典型例子、评议哪一例更加合理。

  六、这节课我们通过评议、想象、认识了渔夫这一劳动人民的代表勇敢、机智、诚实的性格、并领会了民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的特点。

  板书:

  渔夫 善良 诚实 机智 勇敢 果断

  魔鬼 凶恶 愚蠢 狡猾 害怕

  故事 情节 曲折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 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三、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激趣导入、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三、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作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三、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附:

  关羽失荆州

  关羽失荆州的故事来自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当时孙权欲夺荆州、叫陆逊“速为孤图之”。陆逊闻荆州军马整素、无奈装病。陆逊对吕蒙献计:“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关公闻听陆口守将吕蒙病危、换了陆逊、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致使荆州失守。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

  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版上、所以叫做“祝版”。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版”。王羲之曾写过“祝版”、是写在木版上的。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因此字迹渗透入木、竟达三分之深、这就叫“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出自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手下老将黄盖为周瑜献计、欲用火攻曹营。并且黄盖愿意诈降曹操、行周瑜之诈降计。周瑜依计借故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写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火攻成功。

  4、背歇后语。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第五课时:趣味语文

  一、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二、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以上就是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热词搜索:下册 人教 教案

1、一、填空 1、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2升=( )立方分米 2、如果自然数A是B的6倍,则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 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期末复习必备无需下载(2015-07-14)

2、古诗词 下册 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015-08-15)

3、内角 三角形 下册设计思路本案的设计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首先通过复习已学过的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引入新课题。接下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2015-08-15)

4、内角 三角形 下册 设计思路本案的设计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首先通过复习已学过的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引入新课题。接下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 (2015-08-15)

5、内角 三角形 下册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P85例5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设计(2015-08-15)

6、内角 三角形 下册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P85例5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设计 范文(2015-08-15)

7、内角 三角形 下册 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内角和》,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第一课 数学是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进行的交往。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2015-08-15)

8、下册 图形 年级《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四小节的内容。这个内容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没有的,该内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拼组说课稿(2015-08-15)

9、折线 图说 下册课程改革,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强烈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统计与概率既是生活内容,也是数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西师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说课稿(2015-08-15)

10、下册 年级 数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植树问题说课稿(2015-08-15)

11、数学 下册 围棋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2、教材分析:  大家知道,人教版的新教材都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围棋中的数学问题说课稿(2015-08-15)

12、四则 下册 年级 1、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2015-08-15)

13、加法 下册 定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练习五的第1~4题。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地位作用: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2015-08-15)

14、下册 年级 数学  《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第三单元P44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2015-08-15)

15、小数 下册 意义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2015-08-15)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343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