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2018-12-18 13:38:46 编辑:zhangmi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带来的《山中访友》教案,希望能帮助到 ...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带来的《山中访友》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山中访友》教案

  教学目标: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①"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②"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山中访友》教案

  【文章内容简析】: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②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 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

  (四)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体验:学生活动:

  ①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②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

  (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布置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

  ②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②③选做)

  (七)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教案

  【文章内容简析】: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生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②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 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

  (四)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

  (五)、体验与反思(图示)

  体验:学生活动:

  ①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②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

  (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作业布置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

  ②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②③选做)


《山中访友》教案相关热词搜索:

1、《语文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 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山中访友优秀教学设计(2015-08-13)

2、《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本课的特殊之山中访友教学反思(2015-08-18)

3、山中访友读后感 山中访友 像作者一样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这样,才能让山里的一切成为你的朋友。 作者以自然界中的花树、鸟石、山水 山中访友(2015-08-27)

4、仿写山中访友作文 仿写山中访友 【第一篇】:仿写山中访友 走出门,就与满天的朝霞握了握手,碰了碰头。清晨,好清爽! 我一个人走在一 仿写山中访友(2015-08-27)

5、【篇一】:仿写山中访友仿写《山中访友》作文|走出门,就与满天的朝霞握了握手,碰了碰头。清晨,好清爽! 我一个人走在一条幽静的小路 山中访友仿写(共7篇)(2015-09-01)

6、那一棵树是我要造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树,你挺拔的站着是在迎接我的到来吗?你开出美丽的花儿,是给来看你的朋友预备的一份见面礼吗?你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多少人在你身下乘凉。你直仿写山中访友小学作文(2015-09-07)

7、这山中的一切,那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婀娜多姿的蝴蝶!你穿着彩色的罗裙,在空中翩翩起舞,是要我给点掌声吗?你好,清雅碧绿的翠竹!你如一位腼腆的小姑娘,羞仿写山中访友300字(2015-09-12)

8、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山中访友》教学反思,欢迎参考!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一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2016-08-09)

9、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 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山中访友,希望对大 山中访友 2016 教案(2016-08-31)

10、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 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山中访友ppt课件 山中访友ppt课件(2016-08-31)

11、  这花园中的一切,那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美丽的花朵,你左右摇摆,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 www chinazhaok 【山中访友】仿写(2016-09-06)

12、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 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模仿山中访友的作文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模仿山中访友的作文(1) 模仿山中访友的作文(2016-09-12)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山中访友》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山中访友》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9203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