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2016-10-06 10:42:5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共4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古诗题西林壁的诗意_题西林壁原文教案_作者苏轼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第一篇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全诗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古诗题西林壁的诗意_题西林壁原文教案_作者苏轼。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注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第二篇

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唐·韩愈<调张籍>

5、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5、古来青史谁不见,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1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18、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9、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1、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4、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5、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8、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3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3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35、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3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3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3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4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4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4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4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45、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46、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47、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49、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5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第三篇

国庆节,爸爸、妈妈说带我去庐山游玩,29日中午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随家人出发了, 到信阳时天色已晚,只好留宿,于是次日傍晚到达九江。听当地导游说山上房价比较贵,我们就住到了市区的香炉峰宾馆。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车爬山,庐山的路是弯弯曲曲的,一圈又一圈,眼看着汽车离地面越来越高,渐渐地已经看不清山脚了,我望后瞥一眼,哇!好高啊。车行了约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买了门票后我们请了导游,由于国庆节人太多,导游建议我们看主要景点:别墅群、含鄱口、瀑布、庐林一号别墅、会址等。

首先驱车到了有“云中都市”之称的牯岭镇,接着,我们到了庐山美景含鄱口,沿着林荫道步行了大约10分钟,一路走来,游客不断,风景秀美。含鄱口的云雾十分壮观,一开始,云雾像一层薄纱一样在空中飘浮,慢慢地,那一层薄纱变浓了,把整个天空笼罩着,往远看去,眼前一片白茫茫,这样的云雾我是第二次见过。本来在含鄱口可以左望扬子江、右瞰鄱阳湖的壮观,然而白云作怪,密密层层地遮盖了江和湖,不肯给我们看。顺着含鄱口的台阶往下走,有很多高空小缆车在空中缓缓移动,我们坐上去隐隐约约看到了李白写诗的瀑布和五老峰等自然景观。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我望着满天的云海,觉得仿佛在仙境里了。下了缆车我扶着栏杆,踏着石级,终于到了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描述的瀑布前,以前我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好想去看一下,这次终于亲眼目睹到诗里的壮观景象,我兴奋极了!

庐山真是太美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真不愧为人间仙境。

通过这次旅游,让我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不少知识,非常有意义。


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二)

牯岭,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方圆466公里,是一座桃园仙境般山城。这座钟灵毓秀的山城,以牯岭为界分为东西两谷,地势平坦,峰峦葱笼,溪流潺潺。青松、丹枫遮天蔽日。近千幢风格各异的各国别墅依山就势而筑,高低错落,潇洒雅致,点缀在万绿丛中,与周围环境十分和谐,为国内少有的高山建筑景观。山同城最繁华的地方是牯岭街。这条自东向西略成弧形的半面街道,蜿蜒于牯岭西麓,依山而建。这里不仅是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和疗养、休养的服务中心,而且是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交通枢纽。公园南背牯岭,北临剪刀峡,傍岭临古垒坝筑土而成,面积为5000平方米。2000年又扩建5000平方米。园中央有一个半月形大花坛,坛上放着一头卧即待起的石牛。石牛由数块巨石镶嵌而成,约高2米,长4米。基座人镌有现代书法家启功题写的“牯岭”二字。这头石牛表达了鲜明的主题,是牯岭的象征。

如今盛夏时节,避暑消夏的游人云集这里,清晨看日出,午间戏碧水,傍晚观夕阳。待明月高悬时,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欣赏那松涛、清泉汇成的美妙交响乐。


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三)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一首诗,今年暑假我随父母一同去庐山旅游,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真实面目。

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山中有许多飞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庐山的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云中山城牯岭镇海拔约1167米,这次我们所下榻的地方就是牯岭镇。我们乘坐着旅游车走在山路上,山路的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深谷。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靠近深谷的这一方种的是法国梧桐树和松柏,郁郁葱葱,一片翠绿中偶尔看到一朵朵小野花,有黄的、蓝的、紫的,显得格外扎眼,好看极了。到宾馆时天已经黑了,我心想一定要好好休息,明天有充沛的体力爬山。

第二天我们游玩的第一站含鄱口,听说在这里能看到五老峰和鄱阳湖。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能见度很低,厚厚的云雾挡住了美丽的景色。一阵阵风把云雾吹来,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时我脑海中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遗憾我没有看见诗人所描写的壮观景色,希望下次再来时我一定看到庐山的真面目。

离开含鄱口,我们乘缆车来到第二个游览景区三叠泉,这里就是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地方,要走到谷底才能看见瀑布。走了一段山路天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只好停下来避雨,雨下了一阵又一阵,我生怕雨就这样一直下着,这个景区可是我最想看到的,我做一个祈祷的动作,向老天祈祷把雨停下来,也许是老天被我的诚心打动了,雨果然小了许多,我们三口高高兴兴向三叠泉进发。可是没有想到山路是那么的远,那么的陡。没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火辣辣的,知了在树上不停的叫着,天气立刻变得闷热,我又累又渴,本想放弃可又不甘心,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当我们快下到谷底的时候,便听见了瀑布的声音,那欢快声音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迫不及待地往下跑去,在转弯的一瞬间,我看到了瀑布,远看就像两条银色的丝缎,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十分耀眼。我们又来到瀑布脚下,仰头望去,又好像两条白色的巨龙从山上呼啸而下,气势磅礴,喷溅下来的水花洒在身上凉爽极了。我被周围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仿佛看到了李白正在我的面前,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捻着胡须,望着瀑布,高声吟诗。

虽然这次庐山之行仅有三天,但是这短短的三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爱庐山的山,我爱庐山的水。

写出蕴含哲理的诗句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第四篇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出蕴含哲理的诗句。——王湾<次北固山下>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写出蕴含哲理的诗句

1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3、不识庐山真面目,1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7、言必信,行必果。

18、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2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0、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5、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6、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8、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3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0、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题西林壁 苏轼 题西林壁 苏轼ppt
  • 1、母亲的宝物(2016-01-29)
  • 2、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2016-03-09)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这是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吧。"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67173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