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古人判断温度

古人判断温度

2017-04-06 10:05:28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 ...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古人判断温度供大家参考选择。

  古人判断温度

  中国古人如何测量温度

  测量温度,在现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西方人发明的温度计尚未传入的中国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测知温度高低的?从史料来看,中国人很早就确立了寒、冷、温、热的“温度”概念,先秦时期观察“瓶中之冰”、南朝已使用“腋下温度”,还通过“火候”“物候”来测定超高温、预测未来气温趋势等。像“春暖花开”“天寒地冻”,最早都是古人推测气温变化的词语;而“炉火纯青”,则表明温度已达到1200℃……

  “冰瓶”

  中国最原始的“温度计”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于1593年发明的。清顺治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首次将西方温度计概念带入中国。因此,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测量温度的仪器。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已出现了一种可以观察温度变化的“瓶子”:瓶子中装上水,如果水结冰了,气温即低于零下,进入寒冬了;如果冰融化,则气温回升。这种瓶子称“冰瓶”,也叫“水瓶”,可谓是中国最原始的一种温度计,被视为现代温度计的雏形。

  冰瓶到底是什么形状的测量工具?现代考古中尚未发现实物,但从文献上可知,先秦时中国人已在使用。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中有这样的说法:“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看到瓶子里的水结冰,就知道天气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藏了。这是古人利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水-冰-水”的形态变化,来推测温度下降和升高的技术。

  至于这种“瓶子”到底是不是一种“温度计”,文献中没有具体交代。可能正因为如此,冰瓶这种原始温度计未被现代学术界重视和认同,被误认为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器皿。

  笔者认为,如果是普通的器皿,那为何不说“碗中之冰”“缸中之冰”“池中之冰”?结合西方早期的温度计也是一种细长的瓶子,可以想像先秦时的冰瓶并非普通之物。如果进一步联系《淮南子·说山》中的一句话“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更可以侧证冰瓶是一种原始的温度计。“悬羽与炭”,这是古人利用木炭吸收水分的原理发明的测量空气湿度的一种方法。试想,先秦人已发明和使用比测量温度难度更大的“湿度计”,发明和使用“温度计”是不是更为可能?

  虽然冰瓶测量温度在精度上有点粗,可能没有刻度,不能显示温度值,但其所透露出来的智慧是相当不一般的。

  伽利略发明的第一支温度计便是用水作为介质,此后才有灌注酒精和水银的温度计出现,而中国人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已开始用水作为“温度计”介质了。冰瓶是将水结冰作为温度的固定点,即现代的0℃,通过水结冰和融化情况来判断气温,而西方在17世纪才由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提出此概念。

  “腋温”

  南北朝时期已普遍测试

  显然,冰瓶是古人测量低温的一种简单工具,属于“测冷仪”。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测量人体体温这类常温的?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健康人的体温是恒定的。于是将正常体温作为标准温度,即现代的37℃,以此推测体表温度是高还是低,即中医所谓“发热”与“发寒”。中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里已记载了测体温诊病的情况:“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

  所谓“尺热”“尺不热”,是指发烧与不发烧,“尺”为腕端脉穴之一,与“寸”“关”相连,统称“寸关尺”,是中医看病时必测摸部位。中医望、闻、问、切四法之“切”法,就是测脉相和体温,切在尺部。望、闻、问、切四法为古代名医扁鹊所创,据《史记·扁鹊传》记载,扁鹊为战国时名医。由此可见,如何测量体温并据此判断病症,先秦时期的中医已有一套系统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学测量体温时常用的“腋下温度”,最晚在南北朝时已普遍使用。《齐民要术》卷八“作豉法”中有这样的说法,制作豆豉,要布置暖和、太阳晒不着的屋子,温度保持人体腋下温度为最佳,即“大率常欲令温如人腋下为佳”。

  在制作豆豉的过程中,每天还要进屋里去观察两次,用手插进豆子堆中,看是否需要翻动,“候:看如人腋下暖,便翻之”。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晚在南北朝时中国人已测腋温,知道腋下温度更稳定和准确。

  “火候”

  推测超高温度的方法

  相对来说,低温和常温比较方便测量,测量高温特别是超高温的难度则比较大。古代中国人早在商周时期,就找到很实用的方法,并运用于青铜器的冶炼,这便是观察“火候”。

  火候,古人又称之为“火齐”,是借燃烧时火焰的变化来推测温度高低的技术。这其实是一种“目测法”,《荀子·强国》中提到了这种方法,强调要铸造出精美宝剑,得掌握恰到好处的温度,即“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

  如何通过火候推测出温度的高低?有一个成语叫“炉火纯青”,就是古人观察火候的标准之一,在火焰没有杂色,是青色火焰时,温度最高。中国第一部手工艺专著、先秦时成书的《考工记·栗氏》是这样说的:“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这段文字说的就是观察火候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不同火焰和颜色的变化代表不同的温度。经过现代科学验证,火候法相当准确,因为不同物质的气化点不同,金属加热时由于蒸发、分解、化合等作用,会生成不同焰色的气体。如青铜冶炼时出现白色烟雾,相当于907℃,锌开始挥发;炉火纯青,表明温度已达到1200℃,锌完全挥发,全是铜的青焰,此时就可以浇铸了。

  这种通过观察火候推测温度的方法,在古代许多领域都有运用,如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也是观察火候,推测丹药是否能炼成。

  “物候”

  预测未来气温走势

  事实上,古代中国人推测温度的方法很多。温度计只是实时温度的反映,古人还通过时序轮换和自然气象的变化,判断和预测当天气温和未来气温的走势,这种方法可以视为“物候”测温法。

  由于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因记载时序、方便安排农业生产而来,也是古人预测气温的需要。通过对节气当天气象的观测,古人可以对未来气温趋势进行比较准确的中长期预测。如“小暑”节气一到,古人就知道下面将进入高温“烧烤模式”,所以谚语说,“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再下面将到的“大暑”,如果当天比较热,秋冬气温就偏高,谚语“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夏季是否有高温天气,古人还从夏至日气象来判断,有“夏至无云三伏烧”“夏至无雨三伏热”一说;而“冬至暖,烤火到小满”“霜前冷,雪后寒”则是古人预测低温的说法。

  温度简介

  温度

  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分子运动愈快,物体愈热,即温度愈高;分子运动愈慢,物体愈冷,即温度愈低。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

  对于真空而言,温度就表现为环境温度,是物体在该真空环境下,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物体在不同热源辐射下的不同真空里,物体的温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为真空环境温度。比如,物体在离太阳较近的太空中,温度较高,物体在离太阳较远的太空中,温度较低。这是太阳辐射对太空环境温度的影响。

  气温

  大气层中气体的温度是气温,是气象学常用名词。它直接受日射所影响:日射越多,气温越高。中国以摄氏温标(℃)表示。气象部门所说的地面气温,就是指高地面约1.5m处百叶箱中的温度。

  地面气温的测量

  气象台站用来测量近地面空气温度的主要仪器是装有水银或酒精的玻璃管温度表。因为温度表本身吸收太阳热量的能力比空气大,在太阳光直接曝晒下指示的读数往往高于它周围空气的实际温度,所以测量近地面空气温度时,通常都把温度表放在离地约1.5m处四面通风的百叶箱里。气象部门所说的地面气温,就是指高地面约1.5m处百叶箱中的温度。


古人判断温度相关热词搜索:古人 温度

1、友谊 作文 温度 万物凄凉的冬天是干涩的,然而热情可以改变它;寒冷无情的冬天是苦涩的,然而关爱可以改变它。在这个冬天,热情关爱交织成一个火把,让我真切地感到了温暖。友谊的温度 中学作文650字(2015-07-22)

2、母爱的温度作文450字 母爱温度500字 母爱的温度作文一:母爱的温度晚风轻拂面庞,如同天纱一般,吻着人们干燥而急需滋润的双颊,连日来的 母爱的温度(2015-08-07)

3、温度 第1—4天要求室温24℃,干湿差2—2 5℃,第5—10天要求室温27℃,干湿差1 5—2℃。6月蚕孵化温度(2015-08-15)

4、以温度为话题作文 以温度为话题的 【第一篇】:母爱的温度 母爱似泉水,哺育着我们成长;母爱若明灯,照亮着我前行;母爱如海洋,包容着 以温度为话题(2015-08-27)

5、温度作文 温度的 【第一篇】:一碗牛肉面的温度 那是发生在我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一件小事,它一直藏在我心里,让我难以忘怀。 丁零零— 温度(2015-08-27)

6、爱的温度作文 爱的温度 【第一篇】:爱的温度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这话我有亲身体会。 记得我五岁那年一个下雨天,爸爸 爱的温度(2015-08-27)

7、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一】: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四上 第一单元 第3课 温度与气温(一)课堂教学要求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二】:温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2015-09-24)

8、写温度的诗篇一《《把握诗歌的温度》》 写温度的诗(2015-12-26)

9、幼儿园科学温度下降了教学反思篇一:科学常识教学问题的几点反思 幼儿园科学温度下降了教学反思(2016-01-10)

10、话有温度篇一《有温度的话语》 话有温度 有温度的话语(2016-01-21)

11、温度表个人年终总结篇一《年终个人总结》 温度表个人年终总结(2016-01-30)

12、有温度的话语篇一《有温度的话语》 有温度的话语(2016-01-31)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古人判断温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古人判断温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8169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