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生考试网 专题列表

实践论中心思想的相关文章

烟花美文网专题频道“实践论中心思想”的相关文章,提供与“实践论中心思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实践论经典段落读书笔记摘抄

04-09

标签: 实践论 摘抄 段落 笔记 经典 关键词:
  这是一个众人追求政治正确却不免陷入认知迷茫的时代,重读《实践论》,我虽无意于表现政治正确,却亦不免陷入同样的认知迷茫。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分享的实践论经典段落读书笔记摘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实践论经典段落读书笔记摘抄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物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没有不跌交子的。”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实践论读后感5000

实践论读后感、心得体会实践论读后感5000 第一篇 《实践论》读后感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一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 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

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

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 第一篇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作者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文题虽为“实践论”,则其论述过程离不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文章具体阐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需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在现实生

实践论读书笔记6000字

《实践论》读书笔记实践论读书笔记6000字 第一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读《实践论》有感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从实践论中,可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两者不可分割。如果理论离开了实践,那理论的正确性便无法知道。当然实践也不能没有了理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理论的支持,没有了理论的实践,只会浪费人力物力。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理论只是人们根据前人的经验,或其自己的推理,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想要知道一件事的真伪,必须自己动手才能明白,大概毛泽东深知其中的道理,才写出《实践论》。想让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性。

实践论中的经典语句

《读红色经典《实践论》有感》实践论中的经典语句 第一篇 读《实践论有感》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诞生后,即以拯救和改造中国为己任,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不屈不挠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它在实践中取得过巨大成功,也经历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惨痛的失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随着时局的相对稳定,毛泽东鉴于中国革命因为重大理论和路线错误而造成的多次重大挫败,花了很大精力从理论上深刻反思和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先后写下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剖析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指导思想。1937年7月写作的《实践论》(副标题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就是毛泽东针对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为文章重点对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故题为《实践论》。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是在1936年下半年和1937年上半年,国民党西北军吃了红军的几次败仗,剿共态度更不积极了,陕北局势相对稳定,国内翻译出版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和文章已经能传送到这里。西安事变又促成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毛泽东就挤出不少时间,不分昼夜,发奋

实践论读书体会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心得》实践论读书体会 第一篇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班级:应用心理111 姓名:许倩 学号:11121117 初读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在高中时期,因为当时课程的需要,但是也是大致地涉略,此次精读这本《实践论》,让我受益匪浅。 《实践论》发表于1937年7月,据我们所知的情况,1931年至1934年期间,共产党和红军在革命中遭受“左倾”思想的错误,1934年年中,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困境,中国共产党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察觉到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地则将会葬送中国革命的前途,《实践论》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批判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错误的产物,更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活的灵魂和哲学依据。毛泽东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通读了《实践论》,感受到了该书的精妙之处,发现通篇都在讲述这

实践论中的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实践论中的经典语录 第一篇 1、严介和:“一流企业家做人不做事,二流企业家做人又做事,三流企业家不做人只做事。” “一流商人是精明加厚道,二流商人是精明加精明,三流商人是厚道加厚道。” “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项目。”“中国遍地都是黄金”企业家严介和经商想怎么赚就怎么赚。 2、南怀瑾先生说:有些同学出去作生意,我以八个字吩咐他,这是赚钱的原则:爱钱如命,立地如钉,站在那里守着摊位像钉子钉在地上一样,连吃饭都不重要,可以忍一忍,赚钱要紧,这样才能发财。 3、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提出了当将军的五个条件:牛一样的健壮,狗一样的下贱(指能屈能伸),狐狸一样的狡猾,猴子一样的精明,魔鬼一样的魅力。(其实,每个老板都是一个将军啊。) 4、“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是牛根生的招牌菜。他最新的实践是决定去世后把自己的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而在此之前,牛根生常说的是:“我的母亲给了我教育,她嘱咐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

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读书报告1500字

《实践论》和《矛盾论》读书报告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读书报告1500字(一) 《实践论》和《矛盾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于1937年先后写成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两篇文章都是为了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内,一部分教条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1931年至1934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 《实践论》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为中心阐释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认识的发展过程。读 《实践论》,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实践,什么是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强调实践的社会性。毛泽东在文章中例举,人的社会实践包括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多种形式。认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消极被动的直观,而是积极的、能动的。 《实践论》论述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才能从客观世界获得信息。另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只有实践的直接实现性,可以把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从而对主观和客观进行比较。只有在实践中,人们达到了预想的结果,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最后,认识是实践的目的。认识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认识的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指导实践,在于去能动地改造世

实践论中经典语录

《《矛盾论》、《实践论》导读》实践论中经典语录 第一篇 《矛盾论》、《实践论》导读 崔丽华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博士 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共同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是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导读这样一个问题。 可以说,《实践论》和《矛盾论》在毛泽东的著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写于革命胜利延安,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其哲学味道是比较浓的,的确如此,它们是根据毛泽东在1937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哲学的这样一个提纲,辩证法唯物论其中的两个章节,实践论和矛盾统一法则改编而成的。1937年9月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油印版,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毛泽东他又重新地进行了一个修改,定名为《实践论》和《矛盾论》,于1950年的12月和1954年的4月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来学习毛泽东这两篇著作。

实践论读后感1500字

《实践论读书笔记,两篇》实践论读后感1500字 第一篇 实践论 读书笔记 刘宽 08级生物工程 20082967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从认识论这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的哲学总结,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通篇读了这篇文章 ,感觉受益匪浅,虽然这是一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章,其时正处于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严重妨碍着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正式发现这一现象的严重后果,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于是就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但其里面蕴藏的理性的真实的哲学光芒,一直指引着我们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通篇读了这篇文章,发现通篇都在讲述这个道理:“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