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城乡一体化论文

城乡一体化论文

2015-11-08 13:50:31 编辑:ruan18650468816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城乡 论文  [论文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建设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经营管理、技术人员的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政府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情况下,农村职业教...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城乡一体化论文

  【篇一】

  简析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论文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建设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经营管理、技术人员的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政府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文章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并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与方向,多方联动打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论文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城乡一体化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将农村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使农村人口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

  一、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1.农民工的生存现状的改变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农民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可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民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大致可以分为务农和务工。为了挣得更多的收入、寻求更好的发展,许多农民走出家门,成为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是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出现的群体。他们具有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工作在城市,但没有城市户口,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待遇,属于游离于城市的边缘人群。绝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不具备专业的技术,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从事着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职业教育对于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显示出了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新生代农民工中,90%的人希望能在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得不到更好的发展。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首要问题,专业技术知识及就业技能的培训可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需求,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

  2.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业现代化除了需要政策支持、市场、资金、技术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发展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民自身素质发展的现代化。从整体看,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受职业教育的比重更小。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市场信息和科技知识的掌握受到较大限制,接受新的生产方式的步伐缓慢。农村职业教育在把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把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相接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农民,使之成为扎根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主力军。

  3.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和农村成为两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系统,资金过度集中于城市,劳动力过度集中于农村,双方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被阻断,导致城乡发展的巨大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必须开发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培育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对人力的资本投入带来个人收入的增长和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依赖于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进城人员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在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同时,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生源短缺是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生源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政府的财政投入较小的情况下,“以生养校”成为许多职业学校的生存法则。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普通学校的社会认同度要高于职业学校,这也是职业学校出现生源问题的重要原因。为解决生源困境,许多学校把招生门槛一再降低,招收了一批自身素质较低的学生,这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出现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沉迷网吧等现象,极大损害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使得招生更加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近几年,“两高”扩招热,吸纳了大量的学生入学,职业学校生源问题更加严峻。由于学校收费高、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水平低、实践机会少、就业难等原因,学生厌学情绪严重,退学和转校问题突出,流失了大量生源。

  2.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应得到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但现实情况是,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需要更多的专业教学设备、试验和实习场地、专业教师等,是一项耗资巨大的教育工程。目前,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只占职业教育事业经费的20%左右,投入不足必然会导致职业教育学校提高收费标准,从而影响了学校的生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类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而每年的结业劳动者受过专门职业教育的仅为10%。与此相对应,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有很多不能就业,这种供求矛盾严重阻碍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看,企业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没有有效地分担相应的教育成本。许多企业对于所需的技术人员仅进行上岗培训或者学徒式培训,时间短、效果差,很难培训出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职业教育满足了企业的这种需求,因此企业应对职业教育做出相应的补偿措施,分担教育成本。

  3.农村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存在种种弊端,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求。一是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农村职业教育学校没有办学场地,多租住办公楼进行教学,办学条件差;设备陈旧落后,没有能力或者不能及时添置教学所需设备;缺乏相应的实习基地,不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是专业设置不合理。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与农业生产和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挂钩,而大多数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僵化,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缺乏敏感性,不能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授课方式多以“黑板理论”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三是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农村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应配备大量专业教师。许多学校专业教师缺乏,文化课教师比重较高,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实践能力,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少。四是就业形势严峻。大部分地区和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中心,每年有大量的学生不能就业。有的学校采取了“订单式教学”、联合办学等办学方式,但效果不理想。个别学校采用“虚假订单”的办法骗取生源,学生毕业后不能就业,或者在试用期满后被用工单位以各种理由辞退,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声望。

  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黄炎培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认为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迥然不同,是一种实用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普遍重视国民教育,视职业教育学校为无奈之选的“二流学校”,使得农村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声望和地位一直处于劣势和弱势状态。同时“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绝大多数农村家长把升入正规大学看作是孩子脱离农村生活的唯一希望,每年有大量的农村学子升入大学,但毕业后回乡工作的却是凤毛麟角,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更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应该消除偏见,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职业教育的氛围。要消除人们重视传统教育的观念,正式职业教育,尤其是涉农职业教育,使农村职业教育与其他国民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发展。要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使农村职业教育享受到国民教育的各种待遇,真正成为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那些做出成果的优秀生产技术人员要进行奖励和宣传,改变人们的主流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全社会营造职业教育的舆论氛围,最终形成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

  2.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确立办学宗旨,明确办学方向。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于城乡一体化为办学宗旨,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办学方向。农村职业教育要植根于农村,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将农村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现在大多数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偏离了办学方向,把对口升学和为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当作直接目的,没有真正发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职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注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在师资力量配置方面,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大多数缺乏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要引进技术过硬的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农业技师等作为专业教师,编写能够学以致用、用而有效的乡土教材,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办学形式,真正为经济发展服务。

  3.多方联动,打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农村职业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市场、企业等的关心与支持。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履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职责。由于政策和制度的不公平待遇,农村职业教育处于教育链条的薄弱环节,办学条件差,设备落后,师资力量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差,社会影响远不如普通教育。政府应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给职业教育以国民教育待遇。改变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如减免学杂费和推行职业教育券,为贫困地区的人员接受职业教育提供经济保障。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每年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拿出相应的教育经费,使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发展。二要面向市场办学,完善就业市场准入制度。农村职业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满足多样的市场需求,使农村教育成为公众投资的热门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完善就业市场准入制度,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相关部门要为职业教育提供公共服务与支持,及时为学校提供市场信息及基础数据支持,减少职业学校的办学盲目性。三要开征企业职业教育税,分担农村职业教育成本。农村职业教育属于高投入的教育范围,仅靠政府投入和学校自筹资金远远不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是农村职业教育除受教育者外最大的受益者,应分担教育成本。开征企业职业教育税,可以为农村职业教育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也可以避免企业的“虚假订单”现象。受教育者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应加强校企联合,加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力度,学校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场所。

  【篇二】

  试论近现代民法理念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论略

  论文摘要 近现代民法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是不同的,近代民法奉行抽象平等原则,赋予农民抽象人格,农民反而在市场经济中成为弱势群体。而现代民法追求实质公平和正义,实现了从契约到身份的回归,这对城乡一体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论文关键词 近现代民法 城乡一体化 理念

  一、近代民法理念与城乡一体化

  民法虽然从其发端有两千多年,但真正影响当代人的是近代民法的精神,以及对其修正的现代民法精神。近代民法的基本精神和理念有:

  (一)民法强调以人为本

  民法的使命在于通过赋予主体以人格,使其可以享受财产权和人身权,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人本性是民法的价值追求,民法强调私权神圣,民法尊重人权、保护人权、发展人权。

  (二)民法宣扬平等

  按照梁慧星教授的观点,近代民法的基点是强调主体的平等,这里的主体表现为抽象的人格,对于一切主体,不论年龄、性别、职业、宗教信仰,也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被抽象为人这个符号。受此影响,当代各国民法普遍承认了主体的平等资格,这已经是文明社会的一般准则,我国民国民法和新中国的民法通则都承认了这个原则。但是,应当看到,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解放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城乡二元制度,农民在很多方面并未享受到国民待遇,不论是公权还是私权,农民都是二等公民。

  (三)民法追求形式正义

  正义有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之分,形式正义又叫抽象正义,它指对法律和制度的公正、严格执行,也指主体地位的平等基础上的行为或关系是符合正义的,而实质正义则是指法律和制度本身的正义。近代民法只关注形式正义,对实质正义则力所不及。

  近代民法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城乡一体化中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对农村实行一大二公和与城市隔离的政策,民法的作用微乎其微。改革开放的实质是实行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天生的平等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语),民法作用自然受到重视,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们是在不自觉地运用民法理论来改革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李开国教授在《民法总则研究》中指出,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近代民法的理念对城乡一体化有何影响呢?首先,它将农民视为与其他人一样的平等的民事主体。比如国家从禁止到放开家庭承包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逐步允许农民兴办乡镇企业,允许农民到城里打工或做生意,这说明国家为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在农村推行商品经济,赋予农民和农民集体民事主体地位。这个政策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打破了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体制,使农民可以和其他主体一样进入市场进行平等的竞争。当然,局限还是有的,即后文提及的国民待遇问题并未解决。

  其次,民法为农民的土地承包提供权利的制度安排。解放以后我国通过人民公社方式将农民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导致农民对土地政策不满,带来的结果是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的温饱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民想土地私有又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禁止,国家和农民的分歧一时难以调和。其实,民法作为商品经济基本法对此早有解决办法,传统民法上的永佃权和地上权即是解决两权分离的方案。安徽的小岗村之变借改革开放和意识形态的松动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在国家和农民之间达成了一个契约,土地公有制不变,但农民可以分地单干。但由于我们既没有民法典,也没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对土地的权利仅靠一纸承包合同维系,现实中屡屡受到村干部的侵犯,再就是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期限过短,国家和农民的契约受到农民的质疑,农民不愿加大对土地的投入,短期行为普遍盛行。与此同时,民法学者对土地承包权的性质展开了大讨论,物权说和债权说各执一词,最终,物权说占了上风,国家立法机关先是制定了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后又制定了2007年物权法,使国家和农民的契约物权化修成正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民法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指导作用。当然,现在农村实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民法也大有用武之地。

  再次,民法为政府行为划定了边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但政府发挥作用是有边界的,而非不受限制和约束的。我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实行市场经济之后,一些经济法学者极力兜售需要干预论,按照这种理论,国家和政府可以在它认为需要的时候对社会和市场进行干预。如此一来,在我们这个没有法治传统的国家中,政府成了无所不能的全能政府,成了不受约束的全权政府,宪法规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必然面临考验。美国一位前总统曾经说,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文明成果就是实现了把猛虎般的政府关在了笼子里的梦想。而今,在我们党中央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今天,兜售需要干预论的学者的确应当三思。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也曾到过一些农村,甚至是经常上报的典型村,发现农民的民事权利常常受到来自政府和村干部的侵犯,私权在公权面前无能为力。民法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公民包括农民的民事权利的保护神。我们各级人民政府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应当带头遵守法律,自觉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现代民法与城乡一体化

  近代民法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但其局限性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凸现出来,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排挤了竞争,经济危机频繁,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资本主义社会陷入僵局,以个人本位和私权神圣作为价值取向的近代民法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近代民法逐步向现代民法过渡。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实行的将农民推向市场的做法实际上是类似于近代民法的政策。但我们忽视了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这一事实。有个别人认为这一时期的改革是失败的,其理由是:很多乡镇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大量倒闭现象,农民的收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开始停滞不前,并呈逐步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之势;政府对农村的公益事业投入显著不足,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交通和水利等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发展;就干群关系而言,个别地方出现了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农民上访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就农业而言,其弱势产业的特点表现:一是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并未改变,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这种局面有所改观,但农业生产的风险还在,比如,去年西南大旱,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不是靠科技所能解决的。二是耕地的细碎化加剧了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的难度,进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人多地少,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将会徘徊在一亩左右,农作物的复种指数的提高也是很困难的。三是水土流失,地力下降和科技的约束。如为了增收,农民不得不增加化肥的使用量,但不是说化肥的使用量越高,产量就越高,这里有一个报酬递减规律,即相同面积的土地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只能容纳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以后,报酬开始递减。就农民而言,农民自身有很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方面,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其一,农民总被视为落后和保守的阶级,由于从事传统农业并不需要多少文化,传统农业所需知识和技能十分有限,农业生产周而复始,形成了习俗经济,农民的素质低下,愚昧落后,不求变革,不思进取。当然新一代农民工的思想已经在发生和上辈不同的变化。但脱胎换骨的变化还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的,我们不能因外在的环境变化而放松对此的关注,政府也不应掉以轻心。其二,农民的政治意识不强。农民被马克思称为一袋马铃薯,被孙中山称为一盘散沙。农民对政治没有热情,也不知道用组织起来的形式去保护自己的利益,对政治不敏感、不感兴趣。其三,农民基本与集体行动无缘。农民的弱势体现在他们不懂得用集体行动获得自己的利益。当然,在我国由于长期没有农会一类的组织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农民维护自己的利益通常依靠上访,而且现在的农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但仅限于个人利益,事关公益的事件中集体行动的踪影还是很少的。

  面对农民的弱势特点和农业的弱势地位,近代民法越来越捉襟见肘。现代民法作为对近代民法的原理、原则进行修正、发展的结果,势必要承担起保护农民利益的重任。现代民法的特点有:其一,追求实质正义。形式正义的近代民法对社会的调整越来越难以奏效,迫使人们对近代民法的缺陷进行反思。特别是法官、学者和立法者,要敢于正视社会不平等的现实,果断抛弃形式正义,转而追求实质正义,在法律上逐渐承认情事变更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加强对当事人契约自由的干预。其二,社会本位的确立。近代民法确立的个人本位由于其存在缺陷而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本位,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视是立法机关在调控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时的重要手段,比如,我国在《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对公共利益进行规定之后,民事立法中的重头戏《物权法》也对土地征收规定了公共利益的基本条件。其三,具体的人格。近代民法规定了抽象的民事主体,对一切民事主体的抽象对待,对强势群体的无可奈何,对弱势群体的袖手旁观,助长了不平等的现实,反而动摇了民法的基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对农民的利益予以特殊,该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农民在此种情况下,也可享受消费者的权利。物权法对农民也给予了特别的保护,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给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了特别的保护,该法规定,一年不和农民工签订合同的要付双倍工资;超过一年不签订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农民身份的法律调整

  现存的户籍制度将农民和市民的身份分割开来,农民长期被视为二等公民,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是城乡二元体制的必然产物。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民身份固化的原因,被大家视为万恶之源,但现在看起来户籍制度也可以成为保护农民利益的法律武器,因为它同样能够成为让农民享受特殊待遇的良法。问题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改变,即转变观念,将农民视为和其他国民同样的主体,一视同仁,这样的户籍制度摇身一变,反而成了农民利益的保护伞。因为农民之所以是农民,是因为农民拥有市民不能拥有的农村三地: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使用权,这是户籍制度的积极意义之所在,它可以承载现代民法所倡导的从契约到身份的回归。现在的关键是要赋予农民国民待遇甚至超国民待遇。现阶段要做的事情是使农村享受到城乡公共财政的阳光,及早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比如,现在的农民素质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的教育权利未能受到平等保护,农村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城市,农村的教学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如果国家能将竞技体育的投资转向农村教育,真正落实教育投资在GDP的比例,不久的将来,农民的文化素质将有大的提升。又如,农民的就业平等权也受到歧视,相关的择业自由、劳动安全保护、福利待遇和技能培训等等都难以得到平等保护。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从制度上和观念上真正将农民视为国家的公民,应当赋予其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给予农民优惠待遇,因为农民承担着保护十三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的使命,对种粮农民可以考虑赋予其超国民待遇。


城乡一体化论文相关热词搜索:城乡 论文

1、《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 《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2015-10-24)

2、城乡清洁标语篇一《城乡清洁工程宣传标语》 城乡清洁标语(2016-01-25)

3、给城乡清洁工程设计一条标语篇一《城乡清洁工程宣传标语》 给城乡清洁工程设计一条标语(2016-02-20)

4、居民养老保险在社区征收的请示(共5篇)余杭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申请表附表1:余杭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申请表填表说明:1.本表原则上由参保人员填写,若本人无法填写,也可代填,但必须由本人签字、签章或按手印确认。2.选择性项目,请在“□”内打勾。3.递交本表时请将本人户口簿、身份证、退伍证、低保证、残疾证等有效证明复印件附后,镇居民养老保险在社区征收的请示(2016-05-24)

5、道路客运市场(共6篇)我国道路班车客运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道路班车客运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分析摘 要 集约化、规模化是我国道路班车客运行业发展的方向。本文提出,要想沿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需要调整现有道路班车客运市场结构,向适度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转变。并分析了适度寡头垄断的道路班车客运市场结构对企业自身、行业乃至社道路客运市场(2016-07-11)

6、2016年城乡低保贯彻落实情况(共6篇)2016年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入户调查表附件1市2016年度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入户调查表低保户(户主)签名(按手印): 村(居)干部签名: 调查员1签名: 调查员2签名:年 月 日2016年城乡低保贯彻落实情况(2016-07-12)

7、2016城乡环卫一体化(共6篇)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移风易俗电话调查内容(G3)主体问卷(Q173)村里垃圾能及时运走吗?1 能 2 不能(Q174)村内村外有没有乱扔乱堆的垃圾堆?1 有 2 没有(Q175)您对村里垃圾的处理满意吗,是满意,还是不满意?1 满意 2 不满意(Q176)请问您住在哪个村?(Q1772016城乡环卫一体化(2016-08-13)

8、统筹城乡(共6篇)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转载日期:2012-7-17 23:48:00 来源:互联网中共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第一期市厅班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五个统筹”之首。2003年以来,成都市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矛盾,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2016-08-17)

9、为什么要环卫一体化(共6篇)城乡环卫一体化现状及对策城乡环卫一体化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潍坊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大为改观。但与之相反的是,农村卫生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垃圾多、污水多、河道污染多,生态环境差。为切实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本文提出了城市环境卫生为什么要环卫一体化(2016-08-24)

10、2016城乡低保标准(共6篇)2016年度城镇低保申请书2016年度城镇低保申请书2016年度城镇低保申请书各位领导 您们好!本人- - - 女 现年 45 岁,家住x市 x洲 x路。因夫妻感情不合于20xx年和丈夫离婚,一个女孩由我抚养,从此单身一人只到现在,本来生活过得就很清苦,可祸不单行,本人于20xx年开始生病,诊断出2016城乡低保标准(2016-08-27)

11、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治目标(共6篇)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上下联动 强力推进XX街道掀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热潮自X月X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XX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全街道XX个村已全部开工清理,XX个村的清理工作已完成,31个村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完成,共配套资金15万元,清理路域、河道45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治目标(2016-08-27)

1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交流(共6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验交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验交流**年以来我县按照国务院“两个指导意见”,全面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过二年来的不懈努力,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新路子。我县共有8镇3乡1园区,323个行政村,总人口27 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交流(2016-08-31)

13、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共5篇)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上下联动 强力推进XX街道掀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热潮自X月X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XX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全街道XX个村已全部开工清理,XX个村的清理工作已完成,31个村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完成,共配套资金15万元,清理路域、河道45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2016-08-31)

14、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共4篇)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意见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程,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整体面貌,结合市政府工作安排和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实现城镇、村居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为目标,以健全完善城镇、村居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落实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垃圾处置措施为手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2016-09-09)

15、结对开展共建文化设施文化阵地活动(共6篇)潮南区开展“文明共建、文化共享”文艺结对子活动潮南区开展“文明共建、文化共享”文艺结对子活动为进一步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和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基层农村,挖掘生活底蕴,汲取创作营养,使文艺工作者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更深厚,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更贴近。2015年7月 11 日,潮南结对开展共建文化设施文化阵地活动(2016-09-1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城乡一体化论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城乡一体化论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5624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