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忆冮南诗意

忆冮南诗意

2016-03-05 12:26:3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忆冮南诗意(共5篇)忆江南诗意忆江南诗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恋江南。 忆江南①【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能不忆江南。【作者】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忆冮南诗意》,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忆江南诗意》

忆江南诗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恋江南。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

篇二:《诗情画意忆江南》

诗情画意忆江南

在唐宋词人的笔下,涌现许多描写南方(江南和岭南)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的佳篇名句,清丽柔婉,彩墨淋漓,诗意浓郁,画境鲜明,情味悠长隽永,令人读之宛若身游其间,心醉神迷。这里采撷数句,与同好者共赏。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小令词《忆江南》三首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曾先后任杭州和苏州刺史,在江南生活了四年多。这组词是他五十五岁回到洛阳后怀念旧游之作。这一首总写江南春景之美。首句即赞江南好,次句说他曾在江南生活数年,熟知那里的风景之美。这两句用家常口语,亲切自然地落实了“好字并点明“忆字。接下去的两句,是全篇的核心部分,具体描写他所忆念的江南风景之美。诗贵精炼,诗人写景不在多而在精。精,就要抓住描写对象最鲜明突出的特征。江南的特征是“江,春天的特征是“花,所以白居易便营构“江水与“江花这两个典型意象,对江南风景作高度形象的概括。本来按照的感觉和描写次序,应当是先写江水的,但因为要适合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格律要求,才将三、四句交换了位置。“春来江水绿如蓝:每年春天一到,江波潋滟,碧绿清澈,如同那用来制作青绿色颜料的蓝草。春江水绿,这是词人首先回忆起来的印象。但如果仅仅是这样一幅画面,美是美了,仍嫌单调、空旷、静止、平淡,于是词人再向读者推出一幅画面:每当朝阳喷薄而出,灿烂的阳光照耀在江南岸那万紫千红的春花之上,真是红得热烈,红得耀眼,红得蓬蓬勃勃,胜过那熊熊燃烧的火焰。这一句,意象更具体、更密集,变静景为动景。如果说,“春来句蕴含着对碧绿春江的怡然欣赏和眷恋,那么“日出句则充溢着词人对日照春花这一美的瞬间强烈赞叹的激情。把两句词结合起来观照、品味,江花红与江水绿,两种色彩对比强烈,映衬鲜明,红的更红,绿的更绿;“红胜火与“绿如蓝,两个比喻彼此烘染,动静相生,光色更加明亮夺目,的感觉、感受与感情也更加热烈、丰富、浓厚。总之,白居易抓住所要表现对象的特征,运用色彩映衬、意象叠加和形象比喻等艺术手法,并融入自我的感情和感受,生动逼真地画出了江南水乡秀丽迷人、生气勃勃的春天景色,使这两句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这是晚唐词人皇甫松的小令词《梦江南》的后三句。此词起首两句写羁旅深夜境况:“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句中“兰烬,蜡烛烧尽的余烬凝结似兰花,故此称之。“红蕉,美人蕉,花开猩红色,此处指屏风上所绘之花。这两句说: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猩红色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也暗淡模糊了。词人就是在如此幽静、朦胧的环境中入梦。以下“闲梦三句,即是写梦境。江南旧历四五月间,细雨绵绵,如烟似雾。词人梦中听见夜雨的潇潇之声,又听到从船上传来被雨水淋湿了的笛音,还有驿站旁石桥上细细絮絮的人语。好的诗歌,要通过传达特殊的感觉来写景抒情。梦境是迷离惝恍的,而词人所梦之境又是江南梅熟季节的雨夜之境,当然就更加朦胧缥缈了。由于雨夜中事物看不清晰,所以词人主要用耳朵聆听,他所表现的也主要是听觉感受:在潇潇的雨声中交织着笛音和人语。而船只、驿亭、石桥还有船里的和桥上的人,都是隐隐约约、影影绰绰的,在夜幕和雨帘中藏而不露,于是营构出一个幽静深邃又朦胧迷离的意境,俨然一幅有声的水墨画。词人创造这个意境,用的是以声显静的写法。词人皇甫松是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江南是他的故乡,江南水乡的柔美宁谧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永难忘怀的美好记忆,以至于他在羁旅深夜里魂牵梦萦,写出了渗透着他对江南故乡深情眷念的佳句。

唐圭璋先生《唐宋词简释》评曰:“此首写梦境,情味深长。……梦江南梅熟,梦夜雨

吹笛,梦驿边人语,情景逼真,欢情不减。然今日空梦当年之乐事,则今日之凄苦,自在言外矣。评得精切。但词人“空梦的“当年之乐事与“欢情是指何人何事呢?原来皇甫松还有另一首《梦江南》云:“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此词也是写梦境。不难猜想,“人语驿边桥之“人,或者就是词人自己和他所钟情的那位“双髻坐吹笙的秣陵(今江苏南京)少女吧?如果这个推想合乎事实,那么结拍“人语驿边桥一句,还蕴含着一段旖旎温馨的爱情哩。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四句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关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和社会背景,我的导师吴世昌先生在《词林新话》卷二说:“此词正作于八八三年至江南周宝幕府后,此时关中及中原均有战事,江南平静,故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其时长安(即韦之家乡)尚为黄巢所占,故曰‘还乡须断肠’也。唐圭璋先生《唐宋词简释》对全篇意蕴作了中肯的阐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唯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唯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哀伤之至。

这首词的确是写词人飘泊江南中思归故乡长安的衰伤凄怆情意,但如果通篇都是直抒思乡愁苦,就很单调空泛,不可能感动人。可贵的是,能用江南风景人物之美及其引发的暂时的喜悦与悠闲,来反衬他流落异乡不得归家的凄凉孤苦。“春水两句,先展现江南春天,水天一碧,连成一片,色彩鲜丽,景象空阔高远。仅用五个字便写出了江南地势平坦,水面平静,空气纯净,视野宽广的特征,也透露出他极目远眺的心胸和情趣。就在这澄碧的水天之间,词人闲卧于一只画船上,听着沙沙雨声悠然而眠。我们可以想象他曾将画船划入莲湖中,欣赏碧玉般的田田莲叶,细看晶莹露珠在莲叶上滚动,尽情呼吸春风送来的阵阵荷香。当春雨来时,他又欣喜地聆听雨点洒在莲叶上的天籁之音。词人用清丽简净的文字,画出一幅春水碧天画船听雨的美景,把自己的欣悦闲适感情渗透在画中,以少总多,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境情韵之美,令人神往。接下去的“垆边两句,写江南人物之美。垆,同“(钅卢),酒店里垒成的四周隆起、中间凹陷以置放酒瓮的土台子,这里用来代称酒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美人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这里以卓文君喻指酒家女子。意思是“在江南,我常能看见酒店里卖酒的女子,她们一个个容貌光彩照人,好像一轮轮皎洁的明月;近前细看,她们的手腕那么洁白柔嫩,宛如凝结着清霜白雪。描写江南女子,只用“垆边两字就点明了她们的身份、职业,她们所在的环境、背景。“人似月,先写面貌和总体印象;“皓腕句,再写手腕的局部细节。“人似月是明喻,“凝霜雪是暗喻,笔法变化,喻象贴切、生动。仅十个字,美女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前两句是上片的结句,后两句是上片的起句。这首词在结构上打破上下片分段立意的习惯模式,而且全词的开篇两句与结尾两句都用来议论,中间四句写景写人,一气贯注,连绵而下,成为全词的“华彩乐段。韦庄与温庭筠在词坛齐名,世称“温韦,但二人词风有别。温词秾艳繁密,韦词清丽疏快。俞平伯《读词偶得》评韦庄这首词“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春水两句,似从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春水船如天上坐句脱胎,但将一句衍为两句,先写春水再写听雨,景新意新,语言别具清丽疏爽之致,正体现出其神清骨秀的风格。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这两句出自北宋词人李师中的《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

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李师中在宋仁宗朝曾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宋范公偁《过庭录》说他“帅桂罢归,一词题别,可见此词作于卸任别桂林时。词为“题别而作,通篇写别情。据《宋史》本传载,李师中在桂州(今桂林)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边人化其德,多画像卫祠以事,称为桂州大夫。由于对桂州这美丽的南疆和淳朴的边民怀着深挚的感情,所以此词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真切动人。词的上片侧重绘景,情融景中。起句写临别前情景。“啼破的“破平字见奇,锤炼精工。斜挂城楼的一弯残月,好像是被子规鸟啼破了。这既是黎明前月残之实景,又以月破暗示与象征分离。以大胆的联想和夸张渲染出强烈的离情。次句写他乘着画船将要出发。把送别时吹奏的笙歌,说成被画船满载而去,船载笙歌,也即是满载离情,句新而意深。三、四两句写画船在清澈的漓江上容与行进,词人观赏旅途景色,只见两岸绿树葱茏,成熟的荔枝压弯枝头,娇红欲滴;此时烟雨濛濛,如一张无边的灰色大网,笼罩着沿江的千家万户。这两句描绘极目所见景色,句子自然,似对非对,好像是词人信手挥洒而出,却如此逼真、鲜明、秀丽。荔枝被绿树和灰暗雨雾衬托得红艳如火,景象阔远,真如徐徐展开的一轴长卷彩墨风景画。岭南水乡的湿热气候和最惹人喜爱的水果,都被词人表现出来了。再三吟味,我们还能体验到词人对岭南绮丽风物和万家乡民的热烈赞美和深情眷恋。五代词人李珣《南乡子》也写过船上观荔枝:“避暑信船轻浪里,游戏,夹岸荔枝红蘸水。但没有“万家烟雨的衬托,荔枝的形象不很鲜明突出,而且意境、格调比较浅狭轻俏。中唐大诗人韩愈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送桂州严大夫》),被誉为描写桂林山水的千古名句。的确,韩愈的诗句捕捉住桂林山水的特征,色彩鲜丽,比喻精巧,对仗工整,令人赞赏。李师中能在韩愈之后别开生面,以十个字写出漓江上两岸红荔,万家烟雨,同样是桂林风景的生动写真。范公偁《过庭录》评曰:“荔枝烟雨,盖桂实景也。而且,李师中这两句,还有韩愈句中所缺乏的南方乡村生活气息和景物的运动感。

篇三:《古诗诗意》

1、《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旧:以前、过去曾:曾经谙:熟悉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胜:胜过、超过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回忆

诗人在此诗中选取了两种典型事物:春天时江边火红的野花和碧绿的江水。用鲜明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喜爱和回忆之情。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反问 的写法,更把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推向极致。

2、《江畔独步寻花》江畔:江边 独步:独自散步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蹊:小路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流连,留连而不愿离开

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在:自由自在恰恰:叫声悦耳动听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 春天 ,写出了 百花盛开、春意盎然 的景色,是一首赏春的著名小诗。诗中有两句话,后世的人们往往在形容天真烂漫的童话境界和无拘无束的自然景色时使用到,请用彩笔标注出来。

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鸣:鸣唱、鸣叫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含:包含、容纳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停泊、停靠

此诗为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晚年所写。诗歌描绘了 江苏一带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好:及时 知:知道 节:节令、节气

忆冮南诗意

当春乃发生。 当:正当、正值 乃:于是、就

随风潜入夜, 潜:静悄悄地

润物细无声。 润物:滋润万物 细:默默的

野径云俱黑, 野:野外的 径:小路俱:全部、都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晓:天明、早晨

花重锦官城。 重:沉甸甸的

此诗是描写 春天和春雨 的诗。诗人从各个方面对雨的特征进行描写,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仔细品味却发现诗中处处透露出了作者因春雨到来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5、《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倾斜,意为曲曲折折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生腾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霜叶红于二月花。 红于:比„„红

此诗描写的季节是 秋天 ,是一幅形象鲜明、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 “小李杜” 。忆冮南诗意

6、《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全中国 生气:生机勃勃的兴旺气象 恃:依靠 万马齐喑究可哀。 喑:哑 究:毕竟

我劝天公重抖擞,劝:劝告、希望 天公:老天爷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成规 降:降下

此诗为一首为求雨而写的祭神诗。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日趋衰败的痛心疾首,更表现了诗人盼望革新的热切愿望。同时体现出了诗人的满腔爱国热情。

龚自珍,清代进步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有屈原、李白的风韵,对清代诗坛影响很大。

7、《村居》 【清】高鼎

忆冮南诗意

草长莺飞二月天, 长:发芽生长

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轻轻擦过 堤:堤岸 醉:陶醉、沉醉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趁:赶紧利用 纸鸢:风筝

此诗为一首写早春二月农村生活的景象。通过写儿童放学回家、趁着东风放纸鸢的欢乐情景,渲染出孩子的天真活泼和春天的勃勃生机。

高鼎,清代诗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风光。

8、《咏柳》 【唐】贺知章忆冮南诗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裁:剪裁

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是一首 咏物 诗,描写的是柳树在 春天 的季节里,美丽婀娜、 迎风起舞 的样子。诗中的后两句使用了比喻 的写作手法。 贺知章,号: “四明狂客” ,和李白是好友。

9、《回乡偶书》 偶:随意 书:写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无改:没什么变化

儿童相见不相识, 衰:疏落

笑问客从何处来。忆冮南诗意

此诗为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之中了。

1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将:将要、准备 欲:想

忽闻岸上踏歌声。 闻:听到、听见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及:比不上

此诗为一首 留别诗 或称 赠别诗 。诗中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写法,

请用彩笔标注出来。

1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升紫烟, 升:升起

遥看瀑布挂前川。 挂:悬挂

飞流直下三千尺, 直下:飞快的垂直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怀疑 是:这是

此诗为一首山水诗 。诗人通过对祖国 壮丽河山 的描写,表达了向往自由、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炽热感情 。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去、往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辞:离开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尽:尽头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只

烟花:农历三月,江南正是百花盛开,此指繁花似锦。此诗为一首千古传诵的 送别名诗 。

诗中所描写的季节是: 春天 。

1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座山 开:涌出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到 此:到此、到这里 回:回旋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望、出现

孤帆一片日边来。

此诗为李白 晚年 所作的一首写景诗,全诗用生动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 动 、 静 、 远 、近 交织的流动、壮丽的山水画。

14、《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疑:怀疑、好像

举头望明月, 举头:抬头忆冮南诗意

低头思故乡。

此诗为一首 抒发思乡之情的小诗,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自己思念家乡、难以入睡的心情,整首诗明白如话、清新自然,在诗坛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诗中通过 举头 和 低头 这两个动作的描写,点明了由 望 到 思 的心理活动,生动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此诗所写的季节是: 秋季(深秋) 。

李白,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他的诗歌想象奇特、豪放飘逸,语言清新自然。

篇四:《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⑷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翻译]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赏析]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篇五:《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古诗全文如下: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前言]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观月怀友的古体诗,写得恬淡悠远。诗的前六句着重写开窗所见的月色,清幽的月色引起诗人深刻的思考,深深的慨叹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珍视。最后四句是怀友。诗人驰骋想象,想象在这月光普照的夜晚,崔少府也一定在曹娥江畔苦吟,思念自己,真是人隔千里,明月相共。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最后采用传统的“引类譬喻”的手法,以兰草、杜若比崔少府,[注释]
⑴从弟:堂弟。斋:书房。山阴:今浙江绍兴。崔少府:即崔国辅,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授职山阴(浙江绍兴)县尉。少府,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次于县令。唐代科第出身的士子也任其职。
⑵帷:帘幕,一作“帐”。
⑶澹(dàn):水缓缓地流。
⑷演漾:水流摇荡。
⑸冉(rǎn)冉:渐渐。一作“荏苒”,指时间的推移。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
⑹澄澄:清亮透明,指月色。
⑺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⑻越吟:楚国庄舄(xì)唱越歌以寄托乡思。这是以越切山阴,意谓想必在越中苦吟诗篇。
⑼共:一作“其”。如何:一作“何如”。
⑽吹:一作“出”。兰杜:兰花和杜若,都是香草。兰,一作“芳”。
[翻译]
悠闲地躺卧南斋,拉开帷帘见明月初上。在它清辉的沐浴下,树影随着水波轻轻摇晃,水月的清光映照在窗户上,不住地徘徊荡漾。岁月流逝,月亮圆缺不知经过了多少反复;世间几度苍桑巨变,它仍然像原来那样清亮澄莹。日夜思念的人啊,你远在清江河畔,当此月圆良宵,一定伤感地吟诵思乡之曲。两地相隔千山万水,我们却共享一个明月的光辉。你远播的名声,如同兰花若吐露的清香,千里之外也会随风吹来。
[赏析]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色的描摹上,而是宕开一笔,写对月亮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继而诗人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虽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诗的最后一句“微风吹兰杜”最有意味:不说对朋友思念,而写兰杜之芳,那么,这兰杜之芳能吹到朋友那里去吗?朋友知道我在思念他吗?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忆冮南诗意》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月夜忆舍弟诗意 忆江南 江南忆 的诗意
  • 1、别董大古诗。(2015-12-19)
  • 2、山行的诗意(2015-12-19)
  • 3、古诗山行的诗意(2015-12-19)
  • 4、山中送别王维诗意(2015-12-19)
  • 5、嫦娥古诗意思(2015-12-21)
  • 6、田园乐的诗意(2015-12-21)
  • 7、古诗游园不值(2015-12-22)
  • 8、望洞庭古诗(2015-12-22)
  • 9、古诗山行全文(2015-12-22)
  • 10、7个字的网名有诗意(2015-12-23)
  • 11、古诗秋思(2015-12-23)
  • 12、江南春古诗(2015-12-29)
  • 13、村居古诗的意思(2015-12-30)
  • 14、陆游的诗及诗意(2016-01-01)
  • 15、关于冬天的古诗和诗意(2016-01-01)
  • 16、赠汪伦的诗大全(2016-01-01)
  • 17、唐诗过故人庄诗意(2016-01-01)
  • 18、元宵古诗诗意(2016-01-01)
  • 19、宿新市徐公店古诗(2016-01-03)
  • 20、古诗夜书所见的诗意(2016-01-03)
  • 21、别董大古诗意思(2016-01-04)
  • 22、别董大古诗诗词(2016-01-06)
  • 23、关于青春诗意句子(2016-01-06)
  • 24、送元二使安西的诗(2016-01-13)
  • 25、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2016-01-15)
  • 26、赠刘景文古诗意思(2016-01-15)
  • 27、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2016-01-15)
  • 28、赠汪伦的诗(2016-01-16)
  • 29、春晓 古诗的意思(2016-01-19)
  • 30、湖亭望水的诗意(2016-01-19)
  • 31、望洞庭的诗意(2016-01-20)
  • 32、诗意简短网名(2016-01-20)
  • 33、登乐游原的诗意(2016-01-20)
  • 34、望洞庭的诗(2016-01-20)
  • 35、朱熹观书有感,其二的诗意(2016-01-20)
  • 36、游山西村的诗(2016-01-21)
  • 37、独坐敬亭山 李白诗意(2016-01-21)
  • 38、春词 白居易诗意(2016-01-22)
  • 39、编写古诗元日(2016-01-23)
  • 40、终南望余雪 诗意(2016-01-23)
  • 41、有诗意的三个字名字(2016-01-23)
  • 42、示儿 古诗的意思(2016-01-24)
  • 43、观书有感诗意(2016-01-24)
  • 44、乐游原诗意(2016-01-25)
  • 45、小儿垂钓的整首诗(2016-01-25)
  • 46、乡村四月的诗意阅读答案(2016-01-26)
  • 47、元日诗(2016-01-26)
  • 48、写一句关于庐山瀑布的诗(2016-01-26)
  • 49、别董大古诗答案(2016-01-26)
  • 50、古诗山行里的径,坐,于分别是什么意思(2016-01-26)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忆冮南诗意”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忆冮南诗意"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2836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