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2016-06-15 08:52:5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赏析白居易李白墓(共5篇)古诗词赏析之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赏析白居易李白墓》,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诗词赏析之三》
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第一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背景材料

岑参,唐代诗人。天宝进士,安史之乱后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由于从军多年,他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本诗作于他第二次出塞在轮台送武判官归京时,是唐人边塞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二、整体把握

由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内容不外乎两个万面:咏雪、送别,前10句咏雪,为武判官归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送别环境,后8句写送别。全诗以送别为主旨,以咏雪贯串全篇,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情景交融,依依惜别深情感人至深。

三、重点词、句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风狂雪早,狂风怒号的声威声声入耳,遍地肃杀的景象历历在目。一个“飞”可看出雪花劲舞之状。“即”写出惊奇之情。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用南国春花作喻,活脱脱的画出大雪压枝的奇景,冰天雪地换作了明丽春光,景象奇丽。雪莱的名言不是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产生这样奇特美妙的联想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同是洁白的。“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换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3.后8句写送别,是通过第10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瀚海阑干”意为“沙漠纵横”)酝酿气氛引入的,这两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以想象:抬头望,阴云万里,低头看,冰天雪地;朋友远行,前途艰险,无限惆怅。这两句酝酿了“愁”的气氛,为下文的饯别作了铺垫。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下文的饯别作了铺垫。

4.“纷纷墓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这白雪与红旗构成的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气概。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凝望,惜别之情极为动人,耐人寻味。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印,他在想些什么?(也许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也许担心友人此去关山万里的艰难,也许是为自己归期末知而怅悯?都不得而知,在我们的脑海中只余下在茫茫天山雪原背景中的孤独身影)

四、拓展理解

1.积累送别诗中的名句、与雪有关的诗句。

2.同是写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雪景与《沁圆春•雪》相比,有何不同?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异?(比较点:体裁、景物、感情)

体裁:诗---词景物:雪中奇寒---江山多娇感情:惆怅---乐观豪迈

这两首诗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气质的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

3.试比较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写给杜少府的,意境开阔,刚健爽朗,其中“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一扫儿女情长的悲伤之态,所以应读得高亢,读得铿锵有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仿佛是一支抒情畅想曲,读来应是轻快潇洒,仿佛一颗诗心随着江水荡漾;《渭城曲》凄清的氛围可以用舒缓的节奏来表现,那对朋友深情体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种诚挚关切的久久凝视,也是深情的劝酒辞。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边关将士英雄气概和儿女心肠交织在一起的高歌,它悲而不哀,因此应读得慷慨而婉转。〗(滕爱萍)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背景材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昌黎先生集》。他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二、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揭示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这首小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转为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

三、重点词、句

1.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2.“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草因雨而绿,但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3.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满城烟柳,景色也很迷人,但总比不上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四、拓展理解

1.为什么诗人将早春看作“最是一年春好处”呢?你喜欢的春光是怎样的呢?

2.积累四句描写春景的诗句。(滕爱萍)【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背景材料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二、整体把握

诗人回顾被贬二十三年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达了愤慨不平的心情。尾联以“长精神”自勉,从而点明酬答的题意,收束全篇。中间两联,或用典抒情,或借景达意,尤为精警形象,全诗跌宕起伏,沉郁而不失昂扬精神。主要艺术特色:用典,富有哲理。

三、重点词、句

1.这首诗的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被贬到“巴山蜀水凄凉地”,一去就是“二十三载”,其间苦楚可以想见。“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不满愤激之情表现了出来。

2.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一个是“闻笛赋”,“怀旧”句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另一个是“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诗人以王质自比,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3.颈联是全诗的精华。“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诗人虽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4.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长精神”三字,表明诗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四、拓展理解:列举出两三句表现诗人豁达乐观情怀的诗句(滕爱萍)

16.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一、背景材料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和元稹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白居易前期有热情,有锐气,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后期锐气消失,棱角磨平,潜心佛事,以知足长乐,"独善其身"自居。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他一生作诗很多,其中以讽谕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整体把握

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2.叙事详尽生动,把割麦与拾麦者的可怜与苦涩描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如画。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拿农民的悲苦与官员们的舒适作鲜明对比。

3.在叙事的同时采用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及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4.这首诗叙事与心理揭示融为一体。

三、重点词、句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诗歌一开头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2.“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出了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

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

热太阳的炙人了。真的不知热吗?不是,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

5.“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

6.“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卖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 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

7.“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四、拓展理解

1.农民割麦如此辛苦,你有何感受?

2.在封建社会里,还有那些同情人民的诗作。(不少于三个)。(滕爱萍)

17.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赏析要点:

一、背景材料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著名诗人。

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钱塘户湖即今杭州西湖。春行,春天绕湖而行,观赏风景。诗中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二、整体把握

漫步孤山寺和贾亭边,西湖春水刚刚上涨与岸齐平,浮云、湖波连成了一片;有几处早早出窝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暖树上啼叫,那边不知是谁家新飞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各种各样的鲜花逐渐开放,多得使人眼花缭乱,初春的小草刚刚能遮盖住马蹄;西湖东边绿树成荫的沙堤,令人喜爱得流连忘返。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转换衔接自然,描写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以“春”字为着眼点,紧扣早春西湖的特征,不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写出了自然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景物给予人的感受。“早莺”“暖树”“浅草”“春泥”这些特定的词语尽显早春特色,极富表现力。“几处”“谁家”“渐欲”“才能”极有分寸,把莺燕的神态,湖水、春云的动静都恰当地描绘出来了。

三、重点词、句

1.“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诗人春游的起点。“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诗人了望湖面。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黄莺是春天的歌手,燕子从南方飞来筑巢。

“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初春时候飞鸟不多。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一写花多,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也言看花人多。“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行不足”是喜爱之情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曹文兵)

《名联赏析》
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第二篇

名联赏析

新闻来源:李白所辑 发布时间:2006-8-8 0:00:00 阅读:3840 次

1、此江若变作春酒 问余何事栖碧山

此联为1930年3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来采石游览,参观广济寺时所题。系集李白诗句而成。上联出自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下联出自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一生爱好诗酒,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各地名山胜水,无不流连。广济寺位于太白楼之西,始创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香火极盛。此联题于此处,无论从李白诗意,还是结合当地景致,都十分贴切。

2、蓬莱文章建安骨 青莲居士谪仙人 此联为采石太白楼后李白祠正厅两侧木柱上所镌刻楹联,亦系集李白诗句而成。上联出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本意是称赞汉代文章和建安诗人的作品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富有遒劲之风。下联出自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谪仙人”本是贺知章对李白的戏称,意为李白天才绝世,非人世之人,当是贬谪凡间的仙人。李白对此称呼十分满意,多次在诗中自称“谪仙”。此联不仅巧妙地集李白诗句而不露痕迹,更妙在称誉李白之诗仙风采与绝世文才。后人读此联,便宛然可见李太白之潇洒风神。

3、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借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 此联为采石太白楼主楼一楼两旁抱柱上所镌的金字楹联,原系清代吴鼒撰,后由安徽省著名书法家葛介屏重书。 谢宣城指南齐诗人谢朓,是齐梁诗人的杰出代表。曾任宣城太守,后人因称其为“谢宣城”。其五言诗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等深受李白推崇,故清人王士祯《论诗绝句》有云:“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

淫哇总废声。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韩荆州为唐朝的荆州长史韩朝宗,有声望,喜欢识拔后进。凡是得到他赏识的文士,都能一鸣惊人,声名鹊起。李白曾写过《与韩荆州书》,有“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之句,希望能得到他的褒奖。此联上联以问句起笔,感慨谢朓能得到李白的推崇,下联则遗憾韩朝宗不能慧眼识人才,不肯提携李白,致使李白那样的高士,竟不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一问一叹,写尽诗人一生的坎坷,令人读后,油然而生悲凉伤感之情。

4、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此联为姚兴泶所撰。上下联均出自杜甫诗句。上联“世人皆欲杀”出自《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李白晚年因接受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的邀请,加入其幕府,并为其写过一些歌功颂德的诗歌。后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长流夜郎。当时的处境是“世人皆欲杀”,只有杜甫这样的老友“独怜才”,可见二人相知之深,友谊之厚。下联出自《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下,依然故我;醉时纵然天子相呼,犹不肯上船,可见其狂士之态。此联借用杜甫诗句,并加上“狂”、“醉”二字,活脱脱勾画出李白那种我行我素、纵情诗酒的狂放与豪侠之气。

5、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

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古。

此联为当涂县青山李白墓园中太白祠楹联,为赵朴初先生手书。四句均为李白诗句,惟最后一句因平仄要求改动一字。“扬波喷云雷”出自李白《古风•其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出自《江上吟》,原句为“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此处为字数统一,删去前面修饰性的两个字。“举杯邀明月”则出自著名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垂辉映千古”出自《古风•其一》,原句为“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此联集李白四句诗,生动地表现了李白诗歌“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浑气势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其辉映千秋的巨大影响,可谓生动贴切,匠心独运。

6、侍金銮,谪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什么

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原、汉曼卿、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地空阔。试凭栏远眺,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苎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这副长联共118字,是太白楼楹联中最长的一副,为黄琴士所撰。黄氏为泾县人,曾主讲翠螺书院。

此联上联说李白生平既曾有侍奉玄宗于金銮殿的显赫,又有被远谪夜郎的酸辛,但他生性磊落豁达,何尝对个人得失耿耿于怀?什么“仙”呀、“狂”呀、“文章身价”呀,都难以概括真实的他。数千年间,只有他能集战国时屈原的忠愤、汉代东方朔的狂傲、晋代陶渊明的旷达于一身。下联则由回忆李白转入自己在太白楼所见的景致与感怀。登临绝壁临江、千古一秀的采石矶,俯视脚下浩荡东流的长江水,顿时觉得江天浩渺,天地空阔。在此处凭栏远眺,怎么能无诗,怎么能无酒,又怎么能无李太白那样的高谈阔论,一抒胸中怀抱?在此高楼上就该盘桓个四五日,不仅仅要饱览牛渚明月、白苎浮云、青山烟雨,更要缅怀李太白之绝世才情与坎坷身世。

全联之妙就在于有历史,有现实;有景物,有情感。情景交融,胸襟开阔;诗情画意,快人快语,通过排比夸张,将眼前景与胸中情结合起来,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7、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

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

此联为太白楼二层“李白纪念堂”横匾两侧楹联,系赵朴初先生自撰自书。上下联中各嵌进李白诗一句。上联中“炉火照天地”出自《秋浦歌十七首》其八:“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联中“鼻息吹虹霓”出自《古风其二十四》,原诗为讽刺斗鸡之徒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斗鸡者趾高气扬,吹出的气息都能冲上天,使路边的行人胆战心惊,可见其小人得志之态。这里赵朴老说,在此登临,心中不由想起李白描写冶炼工人劳动场面的诗句,仿佛看到被炉火映红的冶炼工人的脸庞,争看钢花飞溅的壮观;而翠螺山因为有太白楼在,也沾染了李白的傲气傲骨,又怎怕那些得意小人的不可一世。全联巧妙地嵌入李白诗句,表达自己

【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对一代诗仙的崇敬、怀念与向往,堪称佳作。

8、击楫几登临,看白纻环来生成画稿;

推窗一凭眺,问青莲在否同放诗杯。

此联为清代彭玉麟所撰。彭氏字雪琴,湖南衡阳人。早年追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谥刚直。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时任兵部右侍郎,捐俸重建太白楼。他十分喜爱采石山水,每年巡阅,必来此游览。

上联是楹联通常写法,即由景入手,说自己几度浮舟过此登临,只见白纻山等众山环绕长江矗立,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宛然一幅天生的水墨山水画卷;下联转景入情,写自己在此登楼推窗,凭栏远眺,不由问苍天:“李太白尚在否”?如能与他一起对酒当歌,畅抒怀抱,该是何等赏心乐事啊。只可惜斯楼依旧,江流亦千古,而斯人已难觅仙踪,想起他往日诗酒风流,怎不令人感怀惆怅。

9、胜迹画图中,莫辜负此日登临,倚山枕渚;

奇才诗酒老,忆记取当年犯放,动地惊天。

此联为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采石矶时所题。上联说自己置身于背倚翠螺山、头枕牛渚矶的太白楼上,见到山青水秀,胜迹如画,千万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河山;下联转入评论李白,说他一生奇才出众,又独好诗酒,曾写过多少惊天动地的诗歌文章,却生性狷狂,不谙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不幸晚年惨遭长流夜郎,这教训可值得记取啊。蒋氏是政治人物,深谙权谋之道,他除了以“奇才诗酒老”称誉李白外,更看到了李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这一点,也是和历来其他文人所见不同的。但太白楼既是东南名胜,李白又是这样一位飘然若仙的天才,触景生情,又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任何人想起白居易写李白墓的诗句:“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都难免要为李白的绝世才情,多舛遭遇而同声一叹,蒋氏又何能例外?

10、公昔去长沙,笛吹黄鹤楼中,梅花默然;

我今望秋月,帆挂翠螺上下,枫叶纷纷。

此联上下联均化用李白诗句,但意思十分贴切。上联出自《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原诗为:“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写的是李白在黄鹤楼中听笛时所触发的愁思。这里作者在联首用了一个“公”字,表示那是发生在李白身上的往事。下联出自《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本来诗意是李白秋夜在牛渚江面上泊舟,想起东晋袁宏在此吟诵自己所作的咏史诗,恰巧被谢尚听到,十分赏识,从此声名日著的故事,不禁触景生情,感怀自己空有满腹才情,可惜却无人欣赏,致使平生抱负不能实现而生发的惆怅。这里作者加了一个“我”字,表示自己追寻诗仙足迹,浮舟翠螺山下,来到太白楼,登舟望秋月,重新见到了李白当年见到的枫叶纷纷景致。风景既然如故,想来情怀亦如太白当年。“梅花默然”与“枫叶纷纷”都无语,但它们所触发的人的情感却如丝如缕,胜过千言万语。上下联虽均出自李白诗意,但意境上一古一今,一诗仙一自己,既有对李白风采的怀想,又有自己和李白的心灵相通,用在太白楼,可谓意味深长。

11、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此联上下联说的均是李白平生最为人拍手称道叫绝的地方,可谓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如果说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高峰的话,那么,李白无疑就是站在这座高峰之顶的巨人。所以,用“诗中无敌”来赞誉李白,是毫不为过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只要有美酒,他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人们只要想到酒,就自然会想起李白,“太白遗风”亦因之名布千古。所以,用“酒里称仙”来形容李白也是历来大家的共识。正因为李白一生诗酒风流,作者才有“才气公然笼一代”之评。下联说,李白当年得到唐玄宗赏识,待诏翰林院。一次乘醉在金銮殿上,曾让高力士为其脱靴。晚年又曾身披宫锦袍,自金陵往牛渚玩月,与崔宗之等人在舟中饮酒畅谈,旁若无人。此等风采,何等令人向往,故作者说他“狂名直欲占千秋”。值得一提的是,“力士脱靴”虽然只是传说,未必可靠,但历来文人心知肚明,却宁愿信其有,就是因为代表了不向权贵低头的铮铮铁骨,大快人心,酣畅淋漓。正因为这样,李白之“狂”,非狂妄之气,乃是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傲骨,也是千秋万代人们所推崇的崇高品格。

12、万里大江来倚翠嶂高楼,月朗风清依旧;

六朝陈迹尽瞻锦袍遗像,天长地久犹新。

《白居易诗歌花意象赏析》
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第三篇

广西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

白居易诗歌花意象赏析

汉语言文学 孙佳林【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摘 要】白居易是我国最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反映时代问题,继承了杜甫的“诗史”传统。白诗以意象丰富多彩著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花”意象。白居易是十分喜爱花的,而且他将栽花、养花、赏花视为自己一生的乐趣。对于白居易而言,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还可以针砭时弊、感叹人生。但他对于花的情感不能仅用一个“爱”字来涵盖,而是一种深刻有内涵的心路历程,他常常给花打上人格特征,来彰显自身所具有的高贵人格。白诗注重用“花”意象来营造诗境,也借“花”安慰自己的仕途坎坷的失意之情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此同时,从白居易的“花”意象中也可以窥探唐朝文化习俗,感知风土人文气息。因此本文以“花”意象作为切入点,探讨白居易诗歌的深厚意蕴。

【关键词】白居易诗;“花”意象;审美意蕴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县),祖籍为太原。白氏先祖本不是汉人,而是胡人,是西域龟兹国的王侯。生于官宦之后、诗书之家,白居易从小就受汉文化的熏陶,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八个皇帝,先后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余年。他前期敢作敢为、锐意进取,但他的政治主张不被采纳,终放弃了“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他晚年退隐洛阳,深居简出,写诗作赋,结交好友,颇为清静。

在唐朝的诗人群体中,白居易可谓是造诣极深的一位。他流传下来大约有270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被他分为“讽喻”“感伤”“闲适”“杂律”四个部分。他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独树一帜,而且也有自己诗歌理论和主张,总体上看白诗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白居易晚年生活交为安定,这使得他有交充足的时间回顾他的人生旅程以及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最终系统地将其诗文整理成《白氏长庆集》。前面两段均可删除。

白居易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反映时代问题,继承了杜甫的“诗史”传统。他在《与元九书》中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主张直接关照当下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用诗歌来反映时代的脉搏与社会的变迁。他的作品涉及到当时历史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揭露出许多社会流弊,达到了“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的,真正成为反映时代的“镜子”。 深厚的内容要靠丰富的意象来支撑,白居易的诗歌也不例外。他对中国古代传统意 1

白居易诗歌花意象赏析

象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白诗选取的意象丰富多彩同时独具匠心,例如松、竹、花等。他透过这些“意象”向世人诉说内心的情怀。可以说从意象方面来审视白居易的情感世界、审美情趣、人格追求、仕宦心态、生命意识不仅具有可行性且具有必要性。由于白诗涉及意象众多,无法面面俱到,所以本文拟从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意象——“花”入手,从细处着笔,多方面研究白居易诗歌中“花”意象,来揭开白诗神秘的面纱。

唐人爱花,众所周知,这也造就了唐诗中很多与花有关的诗句。《唐诗分类大辞典》里的“花部”中咏花诗共有835首,有103位诗人写过有关花的诗。大家所熟知的大诗人李白、白居易、杜甫、刘禹锡等,都写过与花有关的诗,其中白居易写得最多。“白居易有咏花诗87首,咏诗最多,咏花品种达21种。”(《唐诗分类大辞典》)他真可谓是唐朝的“花痴”诗人。

白居易非常的爱花,而且他将栽花、养花、赏花视为自己一生的乐趣。对于白居易而言,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还可以针砭时弊、感叹人生。他一生所留下的咏花诗,是他咏物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学、文化价值。这些诗作反映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情趣追求,以及白居易的处世态度,对我们探索白居易的独特的心灵世界、艺术追求,以及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风貌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 直接表达对花的情感

白居易是个爱花的诗人,但他对于花的情感不能仅用一个“爱”字来涵盖,而是一种深刻有内涵的心路历程。他早就把花比作自己的“夫人”,他写道:“移根易地莫憔悴,野外庭前一种春。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戏题新栽蔷薇 时尉周至》)经白居易歌咏过的花很多,包括杜鹃、牡丹、紫薇、桃花、梅花、杏花、樱花、桐花、荷花等。直接描写花,以花为主题的诗篇也不少,有《大林寺桃花》《采莲曲》《买花》《落花》《桐花》《惜花》《牡丹芳》《紫薇花》《蔷薇花》《种白莲》等。花本是无情之物,可是赏花之人有情有义,不同的人看待同一种花的感觉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欣赏不同的花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人生阶段眼中的花也是不同的。 因为白诗所涉及的花种类繁多,不能够一一论述,所以本节选取白居易最喜欢的白 2

广西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

莲、杜鹃、桃花来进行赏析,从这三种花中探寻白居易对待花的细腻情感。在寻常人眼中白莲花、杜鹃和桃花不过是三种形状、香味不同的花罢了,可在白居易心中,这些花都被印上了优雅的人格特征,而这恰恰与白居易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不谋而合的。

白居易偏爱白花,他特别对白莲情有独钟。作有《莲石》、《东林寺白莲》、《种白莲》、《六年秋重题白莲》、《感白莲花》、《白莲池泛舟》等等有关白莲的诗。其《感白莲花》诗云:

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谁移尔至此,姑苏

白使君。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埋殁汉父祖,孳生胡子孙。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

此诗像一篇有关莲花的小传,抓住了莲花的鲜明特点,鲜活的把白莲花展现在世人眼前,那种高洁、独立、坚强的莲花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白居易欣赏莲花,并把莲花塑造成一种有灵性的植物,在莲花身上寄托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另外一首《东林寺白莲》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

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这首《东林寺白莲》前半部分运用工笔画的手法,充满感情地细致描绘了夏日东林寺白莲盛开的情景:池水清澈、白莲含苞、清风散芬、玉盘倾露。虽是浓墨重彩,却不显堆砌,将白莲花清润香洁的特质描摹得惟妙惟肖,凸现出白莲花的超尘脱俗之感。全诗以写景始,以抒情终,由景入情,其间过渡也是熨帖自然,不露痕迹。另一方面白莲花的幽姿雅韵同样寄托了白居易有别于流俗的情怀。白莲这种婷婷玉立、纯洁无瑕,但仍馥郁芬芳、颇具神韵的形象,不正是诗人十分偏爱而用以自诩的真实写照吗?

【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白居易对杜鹃花一往情深也是比较罕见的。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其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生命力极其顽强,素有“百姓之花”的美誉。杜鹃花的此类特点,正好契合了白居易一向亲民爱民的为官之道与性格 3

白居易诗歌花意象赏析

特点,所以杜鹃花得到诗人垂青也在情理之中。他在《山石榴寄元九》中写道:“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诗人把杜鹃之美比作绝代佳人西施,而芙蓉和芍药都相形见绌,能得到如此之高的礼遇,想必杜鹃花更会“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探弄尽人看”了。因为酷爱杜鹃花,白居易不仅把江州(今江西九江)山上野生的杜鹃移植到住所,还写下了《戏问山石榴》一诗:“小树山榴近砌裁,半含红萼带花来。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不仅如此,元和九年,白居易调任忠州刺史时,也千里迢迢,把庐山杜鹃带去种植,并写下了《喜山石榴花开》一诗:“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白居易惟恐读者不知此花的来历,还特意在题目下写下了“去年自庐山移来”的注脚。这一个小小的细节,足以发现香山居士对杜鹃花的痴迷程度。

白居易幼时家居关中渭河北岸的下邺,这里黄土地自古喜长桃李,桃花灼红艳丽,他自小养成种树栽桃的习惯。成年后春游桃林写下著名的《下邺庄南桃花》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这片桃林当然是为喜爱桃花之人所盛开。等到他漂泊十余年后再回故里时,虽然桃林依旧,但已物是人非。他“追思昔日行,感伤故游处。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因警成人老,尽是旧童孺。”(《重到渭上旧居》)可见日月更替之快。说到桃花不得不提起白居易那首流传千古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此诗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诗人在经历了官场沉浮,人生起落之后,看清了朝廷的腐败,于是寄情山水访名山名寺。作者来到大林寺,看到那一片不受世俗所浸染的桃林,顿时引发无限诗情。群芳凋零,只有这山上的桃花不与世俗纷争,孤独地留守这春天的气息,春天仿佛凝聚在这大林寺的桃花林中。这个时候桃花在诗人心目中已然是春天和希望的象征,这桃花带给诗人久违的亲切感,也必然唤起作者纯真的童心。在《任氏行》中,白居易更是只露的用“燕脂漠漠桃花浅,青黛微微柳叶新。”来表现春日愉悦的心情,此两句全是写景,营造了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其中饱含浓浓深情。作者把对春的欣赏寄托在有形的实物中,特别是“桃花”和“柳叶”两种意象,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桃花是美好的,可是鲜花凋零容易触动作者内心。“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枝半空。坐惜残芳君不见,风吹狼籍月明中。”(《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 4

广西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

时隔两日,红花损失过半,更可惜的是友人连这仅剩的“残芳”都不能陪诗人一起欣赏,只留诗人独守着满地狼藉与孤独的明月。桃花似与诗人心灵相通,友人归时花开正红,友人离去花退枝空,这时的桃花像极了暗示诗人心情的“晴雨表”,与诗人内心是那么的贴近。

白居易对待花不是一味的迷恋,而是一种理性的人文关照,“花”在其眼中是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的,这就使他对花的情感也是丰富的。他不仅爱花、护花、惜花,有时候他对花也有些许的埋怨。在《买花》中他感叹“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上流社会对牡丹花的过度喜爱,导致下层百姓争相种植牡丹。人们被迷惑了,看不清牡丹花的真正价值。作者俨然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众人对花的痴迷,内心生出无限感慨。另外一首《牡丹芳》中写到“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本诗前面极力描写牡丹雍容华贵,后面笔锋一转写达官显贵迷恋牡丹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粮食减产,百姓生活艰辛。诗人无力改变痴迷的人心,只希望牡丹花不那么美丽,以减少达官显贵对牡丹的喜爱之情,从而改善百姓生存境遇。

白居易爱花,但并不痴迷于花,他能够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花,这是十分难得可贵的。从另一个方面看,白居易诗歌中对花意象的熟练运用正是建立在他对各种花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在写白居易对上述三种花的爱好以及赋予花所具有的品格时,能参照同时代人对同类花的态度以及品格解读的话,则能为解读白居易爱花提供一个更开阔理性的视野。这样也有助于深刻理解白居易爱花的原因所在极其独特性。

二、 用“花”来营造诗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中华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具体来说它就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我国的古典诗歌有着浓郁的抒情传统,这种抒情不是孤立地抒发,大多是通过丰富的物象来营造一种便于抒情的意境,有时甚至连抒情的话语都没有,作者只是创造意境,其中无限的情思就有待读者用心品味了。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特别重视对意境的营造,要营造意境必然要选取合适的意象。这其中的意象也可以说是诗歌的灵魂,没有意象就不成为诗歌,因此诗人十分重视对意象的甄选。

“花”是古代诗人最喜欢的意象之一,李白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5

《李白墓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第四篇

<李白墓>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诗词全文如下: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李白墓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渚苹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
[鉴赏]
七言古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这两句是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可怜”、“曾有”的词语,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其充满浪漫色彩的诗作,一方面讴歌了祖国壮丽河山,

《白云泉阅读答案_白云泉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第五篇

<白云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诗词全文如下: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白云泉阅读答案_白云泉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鉴赏]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

相关热词搜索:李白墓白居易唐诗赏析 李白墓 白居易
  • 1、关于白居易的诗(2015-12-19)
  • 2、关于白居易的诗句(2015-12-22)
  • 3、白的诗句(2015-12-23)
  • 4、古诗白居易(2015-12-26)
  • 5、白居易的诗(2015-12-27)
  • 6、关于西湖的古诗——白居易(2015-12-29)
  • 7、白居易有哪些诗(2015-12-30)
  • 8、读白居易问刘十九诗的收获(2016-01-03)
  • 9、遗爱寺古诗阅读答案(2016-01-13)
  • 10、遗爱寺表达了诗人(2016-01-16)
  • 11、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2016-01-21)
  • 12、白居易写柳树的诗(2016-01-21)
  • 13、春词 白居易诗意(2016-01-22)
  • 14、白居易的诗有哪些(2016-01-23)
  • 15、惜牡丹花 诗歌鉴赏 画面 练习答案(2016-01-23)
  • 16、白居易的诗。(2016-01-24)
  • 17、一年级白居易诗有哪些(2016-01-25)
  • 18、白居易写西湖的诗(2016-01-30)
  • 19、白居易的关于爱情诗(2016-01-30)
  • 20、白居易写柳树的诗句(2016-01-31)
  • 21、杨柳枝词 表达了诗人(2016-02-03)
  • 22、白居易的古诗大全(2016-02-03)
  • 23、草作者白居易这首诗(2016-02-03)
  • 24、白居易写的诗有哪些(2016-02-03)
  • 25、白居易写的柳树诗(2016-02-03)
  • 26、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2016-02-06)
  • 27、春词白居易诗意(2016-02-06)
  • 28、忆江南古诗(2016-02-24)
  • 29、白居易写的诗(2016-02-24)
  • 30、白居易写的关于风景的诗(2016-02-28)
  • 31、忆江南的古诗(2016-02-29)
  • 32、白居易有名的诗(2016-03-02)
  • 33、白居易的古诗词(2016-03-02)
  • 34、白居易古诗草的意思(2016-03-02)
  • 35、古诗大全白居易(2016-03-03)
  • 36、作者白居易写了那些诗(2016-03-03)
  • 37、关于白居易的古诗少一些(2016-03-04)
  • 38、关于白居易的古诗(2016-03-05)
  • 39、忆江南白居易诗意(2016-03-05)
  • 40、白居易的诗有那些(2016-03-05)
  • 41、白居易的诗有哪些?(2016-03-10)
  • 42、江南好的诗意(2016-03-11)
  • 43、白居易的四句诗(2016-03-11)
  • 44、惜牡丹诗阅读答案(2016-03-11)
  • 45、白居易的诗有些什么(2016-03-12)
  • 46、草白居易古诗的意思(2016-03-16)
  • 47、离离白居易的古诗(2016-03-23)
  • 48、白居易忆江南的诗意(2016-03-24)
  • 49、白居易有哪些诗?(2016-03-24)
  • 50、白居易还有哪些诗(2016-03-25)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赏析白居易李白墓”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赏析白居易李白墓"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464109.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