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

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

2016-09-24 12:37:2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共5篇)...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一)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材料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适用年级:初中九年级

授课时间:112课时

设计者:

背景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上学期对数学学科,学生存在很严峻的两极分化。⑴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把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爱好浓厚。⑵是相称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⑴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承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数学九年级上册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讲授一些数学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目标

《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对课程

总目标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下就九年级下册各章,将目标定位如下: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会说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能够举例说明。

2.会计算包括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

3.能够借助于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或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

4.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及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5.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会发现实际问题中的边角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

7.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其意思,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章 二次函数

1.能用表格、关系式、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2.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会作二次函数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

4.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知道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6.能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和对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第三章 圆

1.学生通过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认识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3.认识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结合其它的方法探索出垂径定理、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

4.探索并知道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会说出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6.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并研究图形性质的各种方法。

内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授课,其课程内容包括:

(一) 教学方式:

1.充分利用教参,做到灵活运用,力求高效。

2.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课代表、组长的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

3.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课堂上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机械地练习,在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数感,致力于学生数学整体提高。 4.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要微笑的面对每一个学生,用心体会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我们要有富有激励的呼喊,鼓舞和关注每一个孩子。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点拨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 学习方式: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出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三) 教材分析: 本册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二次函数、圆。

一、直角三角形

在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过程中,在锐角函数值与边的比值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概念,并用数学符号做出表示,便于说明和解决许多涉及三角形计算与测量的实际问题。教材把解三角形的知识融入到现实背景中,可以结合比、比例、图形相似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说理证明,加深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做好理论准备。

二、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在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的认识、研究函数的方法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学习,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领会研究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探究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特性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也感受数学与数学的其他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用从函数的角度考察问题,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领悟函数的应用价值。二次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讨论为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思想奠定基础。

三、圆

对于圆的学习,则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用对称的观点观察图形,以“变换”为工具深入探索,获得一批几何事实。关注圆与直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圆和几何图形的整体性认识。探索活动中关注识别复杂图形中几何要素和基本图形(特别是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关注图形的整体结构和运动变化(图形的位置关系),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说理,确认有关结论。

(四) 教材设计:

1.二次函数是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对它的讨论是从最简单的二次幂函数开始的,研究它的图象和性质。一般的二次函数可通过配方变形做出解释,对图象的研究则是从最简情形的图象出发,经平移或轴对称变换(a﹤0时)得到(以顶点坐标为标志)一般情形下的函数图象。 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体现了“数学多重表示和多种意义”的特征,便于从不同侧面对函数性质的觉察和从不同角度的整体

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证明(二)

第一章 单元测试题已知D是Rt△ABC斜边AC的中点,DE⊥AC交BC于E,且∠EAB∶

∠BAC=2∶5, 求∠ACB的度数.

六 (本题10分)

已知:如图,AB=AC,CE⊥AB于E,BD⊥AC于D,求证:BD=CE.

五 (本题10分)

一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在△ABC中,∠A -∠C = 25°,∠B -∠A = 10°,则∠B = ;

2. 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长分别为5a,3a,则第三边x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3.等腰三角形一边等于5,另一边等于8,则周长是 ; 4.在△ABC中,已知AB=AC,AD是中线,∠B=70°,BC=15cm, 则∠BAC= , ∠DAC= ,BD= cm; 5.在△ABC中,∠BAC=90°,AD⊥BC于D,AB=3,AC=4,则AD= ;

6.在等腰△ABC中,AB=AC,BC=5cm,作的腰长为 .

二 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已知线段a,b,c,且a+b>c,则以a、b、c三边可以组成三角形( )

AB的垂直平分线交

另一腰AC于D,连结BD,如果△BCD的周长是17cm,则△ABC

8.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 )

9.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

10.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上三角形全等 ( ) 11.当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60°时,这个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

12.一腰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 )

三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已知△ABC中,∠A =n°,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O,则∠BOC的度数应为( )(A)90°-(C)180°-n° (B)180°-

12

12

n° (B)90°+

12n°

七 (本题10分)

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取中点D,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 CE = CD.求证:BD = DE.

2.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两个等边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有一条边相等,

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3.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

成的两部分的差为3 cm,则腰长为

( ) (A) 2 cm (B) 8 cm

(C)2cm 或8 cm (D) 10 cm 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C

=BD,AD=DE=EB,则∠A的度数是( )

(A) 30° (B) 36° (C)

45° (D) 54°

四 (本题8分)

已知:如图,AD是△ABD和△ACD的公共边.求证:∠BDC =∠BAC +∠B +∠C.

B

C

八 (本题10分)

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BC、AC上的点,且AE=CD,连 结AD、BE交于点P,作BQ⊥AD,垂足为Q.求证:BP=2PQ.

参考答案

一.答案:1. 75°;2. 2a<x<8a;3. 18或21;4. 40°,

20°,7.5;5.

125

6. 12cm.

二.答案:

1.×;2.×;3.√;4.√;5.√;6.√.

三.答案:1.B; 2.C; 3.C; 4.C.

四.提示:延长AD到E,把∠BDC归结为△ABD和△ACD的外角,

利用“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临的两个内角的和”可以证明.

五.提示:

利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设∠EAB=2x°,∠BAC=5x°, 则 ∠ACB=3x°, 于是得方程

5x°+3x°=90°,

解得 x°=

908

∴ ∠ACB=33.75°. 六.提示:

由AB = AC得∠B =∠C, 又有 BC = BC, 可证 △ABD≌△ACE, 从而有 BD = CE. 七.提示:

可知∠DBC=30°,只需证出∠DEB = 30°. 由∠ACE = 120°,得∠CDE+∠E=60°, 所以∠CDE =∠E=30°,则有BD = DE.

八.提示:

只需证 ∠PBQ=30°.

由于 △BAE≌△ACD, 所以 ∠CAD =∠ABE,

则有 ∠BPQ =∠PBA+∠BAP =∠PAE +∠BAD =

60°,

可得 ∠PBQ=30°.

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三)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一)

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 邹荧桢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观察多种梯子倾斜的情况,对于梯子的倾斜问题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通过观察分析出简单的梯子倾斜情况,但对于倾斜角度非常接近的情况,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断。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三、教学过程分析

1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社会调查、情境引入、统计图的选择、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生活情景(获取信息,体会特点)

活动内容:从生活实践开始,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座古塔的高度, 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你能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吗? 2猜一猜,这座古塔有多高?

3想一想,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出这座古塔的小明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1的大小,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到B处,又测得

∠2的大小,

根据这些他就求出了塔的高度.

1 A

2 B

活动目的:让学生初步从生活中去体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以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并通过测古塔高度这一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理解小明测古塔的方法,并能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生动的课堂引入让学生很快进入了求知的状态。

第二环节 同类问题的多种分析,课题引入

活动内容:

1、分析4位同学的四个相同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探索梯子的倾斜程度。 问题:下列4个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2

3.5

1.5 F 1.3

2 F 2.5

图2

2、引出思考: 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

1).Rt△AB1C1和Rt△AB2C2有什么关系?

BCBC【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

(2).11和22有什么关系?

AC1AC2

B2

6

BF

6

F 2

图3

图4

B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C3 4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让他们从实例中发现不同情况中对比梯子的倾斜程度需要除了观察还需要更多其他方法。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测量古塔的高度一例已经有了对梯子倾

3

斜度的初步认识,对与上面4个图,学生可以很快分辨出图1和图4中梯子的倾斜程度,但是对于两条直角边长度都不一致的图2图3感到难度,并且发现需要利用其他新的知识来认识梯子的倾斜程度,这也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正切值。

第四环节 课题重点

活动内容: 正切的定义

(1)明确各边的名称。 (2)tanA

A的对边

A的邻边

A

斜边

B【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

∠A的对边C

∠A的邻边

(3)明确要求:1)必须是直角三角形;2)是∠A的对边与∠A的邻边的比值。 (4)tanA的值越大,梯子AB越陡;∠A越大,梯子AB越陡。

活动目的: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实际教学效果: 学生经历了观察、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上面的例子体验了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五环节 练习与提高

活动内容: 1例1 下图表示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6m

4

5m

2如图,在△ACB中,∠C = 90°,AC = 6, ,求BC、AB的长。

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13,BC=10,求tanB.

A

B

C

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能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将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并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实际教学效果:以上3个例题都比较基础,并且层层深入,其中第3题,学生需要做辅助线,加深学生对正切的理解,正切的前提必须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第六环节 小结与拓展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让学生能正确阐述对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等数学意义的理解。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对各知识点掌握透彻。

5

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四)
北京师范大学版九年级数学上期终测试

官堂中学初三检测评估卷

姓名 座号

1.如图,修建抽水站时,沿着倾斜角为300的斜坡铺设管道,若量得水管AB的

长度为80米,那么点B离水平面的高度BC的长为 米。 2.在△ABC中,∠A -∠C = 25°,∠B -∠A = 10°,则∠B = ;

第181题第题 图

(第3题图)

3.如图,

在△ABC中,BC

5

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 cm;

4、初三(1)班共有48名团员要求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根据实际需要,团支部从中随机选择12名团员参加这次活动,该班团员李明能参加这次活动的概率是_______

5、三角形三边长为6、8、10,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40分) 6.方程 x2-x=0的根是( )

A、x=1 B、x=0 C、x1=0或x2=1 D、x1=-1或x2=1 7. 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四边中点得到一个四边形,再顺次连结所得四边形四边的中点得到的图形是( )

A、等腰梯形 B、直角梯形 C、菱形 D、矩形

8. 如图,将矩形ABCD分成15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E、F、G、H分别在AD、AB、BC、CD边上,且是某个小正方形的顶点.若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1,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 A.2 B.

53

C.

32

D.

65

9、如图,□ABCD的周长为16cm,AC、BD相交于

点O,OE⊥AC交AD于E,则△DCE的周长为 ( ) A 4 cm B 6 cm C 8 cm D 10 cm

10.如图,矩形ABCD长为a,宽为b,若s1=s2=等于( ) (A)

38

ab (B)

34

ab (C)

23

12

(s3+s4),则s4

ab (D)【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

kx

12

ab

D

1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k与y(k≠0)的图

A B C D

12

、如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A

B C D

13.某种品牌的产品共5件,其中有2件次品,小王从中任取两件,则小王取到都是次品的概率是( )

A、0.5 B、0.1 C、0.4 D、0.6

14.若矩形的面积为6cm2,则它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 )

A

B

C

D

15.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是走水路、走陆路、走空中.从A地到B地有2条水路、2条陆路,从B地到C地有3条陆路可供选择,走空中从A地不经B地直接到C地.则从A地到C地选择的方案有( ) A、20种 B、8种 C、 5种 D、13种 三:解答题(要求写出主要的步骤共90分) 16.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20分)

(1)x2-4x+1=0 (2)x2+5x+7=0

(3)3x(x-1)=2-2x (4) x2=x+56

17(10分).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等的1个白球和已编有不同号码的3个黑球,从中摸出2个球.

(1)共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摸出2个黑球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3)摸出2个黑球的概率是多少?

18.(10分)正比例函数y=hx和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已

知点A的坐标(1,3).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19.(10分)某企业的年产值在两年内从1000万元增加到1210万元,求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20.(10分)在∠ABC内找一点P,使它到∠ABC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并且到点A 、C的距离也相等。

C

21.(10分)已知:如图,矩形AOBC,以O为坐标原点,OB,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A坐标为(0,3),∠OAB=60°,以AB为轴对折后,使C点落在D点处,求D点的坐标.

22.(10分)如图,客轮沿折线A-B-C从A出发经B再到C匀速航行,货轮从AC的中点D出发沿某一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将一批物品送达客轮。两船同时起航,并同时到达折线A-B-C的某点E处,已知AB=BC=200海里,∠ABC=90°,客轮速度是货轮速度的2倍。 (1)选择:两船相遇之处E点( )。

A、在线段AB上 B、在线段BC上 C、可以在线段AB上,也可以在线段BC上

(2)求货轮从出发到两船相遇共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保留根号)。

B

23.(10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m

与双曲线y

mx

在第一象

限交于点A,在第三象限交于点D,与x轴交于点C,AB⊥x轴,垂足为B,且SAOB的长。

1;(1)求m

的值;(2)求⊿ABC的面积;(3)求弦AD

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五)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让学生知道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郑和也就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航海家,他的远航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加强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的意识。

2、在学习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过程中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闭关政策相关知识(闭关政策的含义、表现),引导学生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唐宋以来的开放传统和现今的对外开放的成就,增强开放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1、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及通过郑和下西洋相关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2、清朝闭关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教学难点

我国在明及其以前各统一王朝时期大多是开放,为什么到明末清初时逐步走向了闭关锁国?由于教材在这方面述及不多,学生容易形成疑问:很显然,任何一个王朝都希望自己有雄厚的国力以稳固统治,既然开放能够促进国家的强盛,明末清初为什么要走向闭关锁国?而闭关锁国导致我国清王朝时期国力逐渐衰落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清王朝最终被西文用炮舰叩开国门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学生应该对这一转变的原因有所了解。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祖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各个强大时期的表现都有所不同。我们知道,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之一,当时对外交往情况怎样?很好,就是活跃和开放。那么唐朝对外交往情况呢?举两个例子。(学生回答:唐僧西天取经、鉴真东渡等)到了明朝,对外交往又有郑

和下西洋。可见,在我国历史上,强盛时期的朝代在对外交往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开放。但是同学也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鸦片战争,这说明了我国在鸦片战争时国力已经衰落,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一原因。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处于郑和同时代,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简单评述:)在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同时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这些条件的具有,使郑和下西洋能够成为现实。

2、壮举

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结合课文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请同学们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

(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归纳:)规模大,(船只多,人数多)船队由200多艘船组成,参加航行的人数达2万多人;造船技术先进,最大的船长151.8米,宽61.6米;时间长,次数多,1404—1433年共远航七次;时间早,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航程远,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这些无一不证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作用(意义)

(1)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随机找两位同学讲述小故事。)(学生讲完小故事后,教师随机

点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请同学结合《郑和下西洋航线图》,说说南洋指的是什么地方?课本上说郑和下西洋“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什么又是华侨?南洋指的是现在的东南亚一带,华侨是指由中国迁出去而又长期侨居在国外的华人,世界各地的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华侨多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二、闭关政策

1、原因

(1)郑和下西洋后,同学们听说过我国在这以后还有没有大规模的远航?原因又是什么?明朝初年的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表明了在这一时期国力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初我国对外交往中仍以开放为主。明朝中后期后为什么会出现闭关锁国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一些学者的看法吧,请同学们看仔细一点,看完后回答问题:

(投影仪:播放《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片段,约5分钟)

(2)这段片子给我们说明了从开放到闭关锁国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那么,这一过程中导致闭关锁国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要点:明朝中后期,倭寇侵忧沿海一带和荷兰侵入台湾,明朝逐渐采取了一些禁海措施;清初,郑成功以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抗清活动,使清朝的禁海措施更加严厉,闭关政策形成。)可见,闭关政策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形成的。我们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国家开放与否,与国家的强盛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当然希望国家强盛以稳固政权,但当国家强盛与政权的稳固与开放发生矛盾时,他们宁愿放弃开放。

(3)关于我国这一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马克思评论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你能用你知道的史实来印证这句话吗?请同学们回去思考一下这句话的含义。(教师小结:)清政权在稳固后,它的闭关政策并非是

与世界各国完全断绝往来,而是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中外经济交往不仅只允许官府,而且还限定了地点。

2、影响

(1)那么,实行闭关政策对我国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影响呢?请同学讨论下。要点: A、积极方面: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对我国的侵略;B、消极方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

在明朝时期,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正是由于清朝初年闭关政策形成后,使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中断了,我国逐渐开始落后。到了十九世纪,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就处于了被动挨打的地位。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我国历史上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的原因和简要过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从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优良传统;从国家对外态度由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用的借鉴。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郑和下西洋发生在( )

A、明朝初期 B、明朝中期 C、明朝后期 D、清朝前期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

A、南洋 B、印度 C、非洲 D、欧洲

3、清朝的闭关政策的准确是( )

A、完全禁绝对外贸易 B、断绝与国外的一切往来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排斥西洋一切事物

课后作业:

二、材料解析题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是乾隆皇帝写给英国国王信中的一句话。请问:

1、这句话体现了清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2、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看法(至少要写出两点)

(六)板书设计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2.壮举:规模大 时间长 次数多 时间早 航程远

3.作用: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二)闭关政策

1.原因:明→倭寇 清初→郑成功抗清

2.影响:

(1)积极方面:防御侵略

(2)消极方面:限制发展,阻碍交流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九年级上册数学视频 北京师范出版社 数学
  • 1、八上语文作业本答案(2016-01-08)
  • 2、数学智力题大全及答案(2016-01-08)
  • 3、语文作业本八上答案(2016-01-08)
  • 4、人教版地理高二必修三教学反思(2016-01-08)
  • 5、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016-01-09)
  • 6、2014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2016-01-09)
  • 7、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2016-01-09)
  • 8、六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图反思(2016-01-09)
  • 9、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16-01-09)
  • 10、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2016-01-09)
  • 1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考点复习提纲(2016-01-09)
  • 1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2016-01-09)
  • 13、mazhangqu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质量分析weizhi(2016-01-09)
  • 1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4.3.1角的教材分析(2016-01-09)
  • 15、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教学反思(2016-01-09)
  • 16、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2016-01-09)
  • 17、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考试重点(2016-01-09)
  • 18、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五章分式15.1(2016-01-09)
  • 19、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16-01-09)
  • 20、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2016-01-09)
  • 2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广角教学设计及反思(2016-01-09)
  • 22、人教版三上数学期末复习计划(2016-01-09)
  • 23、初2上册数学 5.5(2016-01-09)
  • 24、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2016-01-09)
  • 25、同步练习数学九年级下册苏教版(2016-01-09)
  • 26、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反思(2016-01-09)
  • 27、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五单元集体备课(2016-01-09)
  • 28、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质量分析(2016-01-09)
  • 29、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2016-01-09)
  • 30、人教版小六上册百分数说课稿(2016-01-09)
  • 31、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2016-01-09)
  • 32、青岛版三年级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016-01-09)
  • 3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016-01-09)
  • 34、小学数学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016-01-09)
  • 35、小学二年级音乐反思《快乐的音乐会》(2016-01-09)
  • 36、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教材分析(2016-01-09)
  • 37、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16-01-09)
  • 38、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2016-01-09)
  • 39、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16-01-09)
  • 40、七年级下册数学计划(2016-01-09)
  • 41、三年级数学几分之几教学反思(2016-01-09)
  • 42、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用数学教学反思(2016-01-09)
  • 43、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 厘米和米 教学设计(2016-01-09)
  • 44、小学数学二年级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2016-01-09)
  • 45、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北师大(2016-01-09)
  • 46、三年级数学看日历教学设计(2016-01-09)
  • 47、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学反思(2016-01-09)
  • 48、人教版 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方法(2016-01-09)
  • 49、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2016-01-09)
  • 50、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2016-01-09)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九年级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视频"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65188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