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2016-07-30 12:40:4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共5篇)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复习教案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一、聚集基础1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也是一部更是一部 的探索史。2 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举例:①甲骨文②新石器时代的彩陶③东汉时期的...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一)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复习教案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一、聚集基础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也是一部更是一部 的探索史。

2.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举例:①甲骨文②新石器时代的彩陶③东汉时期的地动仪④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等。 )

3.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以及国家的落后,也由于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原因)

4.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代表事件:①1839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②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奋起反抗英国侵略军;③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④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二、复习自测

1.(2007·资阳)随着“汉语热”在世界各地的兴起,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孔子学院。短短两年来,孔子学院已在全球发展到130多所,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式向我国提出开办孔子学院的书面申请已经超过了400份。上述事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领导着世界文化潮流 ②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得到发扬光大 ④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

2.(2007·衢州)“纸卷轴”的火炬外形设计,配以源于汉代的漆红色祥云图案,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这一设计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要选择吸收对自己有益的文化

C.要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2007·南平)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与文化陶冶着人们的情趣。下面,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搭配不当的是:( )

A.春节——贴春联 B.元宵节——舞龙灯

C.端午节——吃月饼 D.中秋节——赏月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灿烂文化代表的是 ( )

A、唐诗 B、宋词 C、神农力耕 D、元曲

5.下列对“中华文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B. 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永远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6.600多年前,世界对自然、天文现象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远洋航行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郑和却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壮举。这表明 ( )

A、古代中国是“天朝上国”,威震四海 B、古代中国有海外殖民地的传统

C、我国的历朝历代十分重视对外交往 D、我国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7.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新一轮“汉语热”在全球掀起,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的高校设立了汉语课程,很多外国人士都把具有良好的汉语水平作为今后生存竞争的优势。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②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④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2011年亚洲孔子学院研讨会在韩国大邱召开,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说,从2005年开始的孔子学院,如今已在联合国190多个国家中的101个国家和地区扎根。孔子学院在国外逐年增多并带动“汉语热”日渐升温表明( )

A、中国传统文化史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汉语将取代英语在世界上的地位

C、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D、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9、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包括: (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马关条约 ⑤辛丑条约 ⑥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10. 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沧桑的原因包括: ( )

①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 ②国家的落后 ③帝国主义的侵略 ④封建统治者好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列强肆无忌惮的侵略给我国造成的伤害有: ( )

①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 ②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

③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 ④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② 中华民族有强烈的排外心理 ③ 中国人喜欢听赞美之词,不爱接受批评④ 表达了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13. 由于中国的强烈抗议,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流亡藏人”达赖草草收场,达赖被“主人”从堆放着黑色大垃圾袋的白宫后门请出。下列更体现近代中国人民对列强英勇抗争的是( )

①虎门销烟 ②三元里抗英 ③甲午海战 ④戊戌变法 ⑤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4.西方国家曾经把中国誉为“东方雄狮”,是因为( )

①中国的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 ②中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世界文化最辉煌的部分是中国人创造的 ④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这些抗争,体现了( )

A、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B、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民族

C、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好和平的民族

D、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团结统一的民族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二)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教科版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 历史的足迹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框题:“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百年沧桑”以我国被迫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为线索,回顾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阐释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百年抗争”通过介绍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反映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权、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毅力,从而揭示了国家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本课几乎全在历史教材中,学生均已学过。要让学生以史带论,重点在论,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重、难点的确立: 本节重点、难点:①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世界列强的侵略,其中的重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资料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难点。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尽量简短的资料,让学生简单了解事件即可。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2)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探究、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讨论,将问题分析清晰,给学生以启发和反思,同时增加认同感:(1)讨论法。(2)问答法。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3)阅读法。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4)笔记法。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5)探究法。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6)讲解法。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流程

1

2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三)
教科版思品九年第一课《历史的足迹》word教案3

1、3百年抗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历史上中华儿女为摆脱封建统治、对抗列强的欺压而进行的浴血奋战。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列强的个性品质;懂得通过回顾历史思考未来,关注祖国的发展前途;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传授历史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的人物、事件即可,其中的具体知识不必要掌握。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11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不仅是鸦片战争中一次最大的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斗争,也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侵略者的武装斗争。

三元里位于广州北部,离城约 5 里,靠近四方、泥城炮台,是一个有几百户居民的村落。 1841 年 5 月,英军攻陷四方、泥城炮台后,又炮轰广州,靖逆将军奕山乞降,与英军签定《广州和约》,规定:交付英军“赎城费”六百万元,商馆损失三十万元,清军退驻广州城外六十里,赎金交清后,英军归还炮台,退出虎门。奕山等人的卑躬屈膝,以及英侵略者在广州的暴行,激起三元里一带人民的义愤,他们挺身而出,拿起锄头铁锤担负起反侵

略斗争的重任。

意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邓世昌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二个主要战役。这个战役是在平壤激战的第三天,即1894年9月17日打响的。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靖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途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全舰官兵只有16人一同获救。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康有为【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汇泉湾畔,购宅居住,题其宅为“天游园”。后其几个子女在青岛读书时也都居住在此。初居青岛时,有意兴建大学,并拟好大学章程,后因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先行一步而作罢。晚年,为青岛的优美风光写下了不少诗作,其若干诗词刻石已成为崂山景点的组成部分.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变法内容

新政内容主要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这令光绪倾向以明治维新为改革的蓝本的。

教育改革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举办京师大学堂 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 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 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 设译书局 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经济建设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

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

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

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在各地设立工厂

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

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

倡办实业,促进生产。

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军事方面

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

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筹设武备大学堂

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政治方面

裁减冗员

设置京卿学士,以集思广益

准许地方官与士民上书

改上海《时务报》为官报,创设京师报馆

开放新闻自由

按月分类列名每年收支

康有为还有好些未发表的新政,如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制订宪法,开国会,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迁都上海等。据康有为表示,自军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绪的同意。 1897年末,

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意志帝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列强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光绪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1898年(戊戌年),慈禧太后同意光绪帝进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绪帝帝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光绪帝帝召见康有为, 调任他为京章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 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新政内容主要有: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等等;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帝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正在变法的时候想要推荐使把型号特别地当作明治维新的改革前进了。

戊戌政变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派的头目。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另一方面,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催袁急回天津。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后谭嗣同於9月18日夜访袁世凯住处,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太后住的颐和园。两日后(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 9月19日,慈禧太后回宫,9月21日即临朝,宣布戒严,火车停驶;并即幽禁光绪帝,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是为戊戌政变,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早离开北京,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谭嗣同拒绝出走,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其他数十人被捕,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于9月28日斩于菜市口。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则发放新疆;唯一在地方彻底实施变法的地方巡抚湖南巡抚陈宝箴被革职,且永不叙用。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现北京大学)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 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采取改良途径,发展资本主义

2 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3 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幻想

4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失败

(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变法影响

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四)
教科版思品九年第一课《历史的足迹》word学案

历史的足迹 学教稿

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五)
2015年秋教科版九年级政治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导学案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感受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就, 学习难点:查找我国灿烂文明的资料 学法指导:

1、 认真预习第一课,读懂教材,用红笔勾画本课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案。 2、 针对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难点小组讨论,并展示质疑 学习流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知识在线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 ,一部民族精神的 ;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 。 1、五千年文明

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主要表现在:中华文明是人类 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人类 的文明之一;中国的科技文化曾经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 、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 。 2、百年沧桑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百年沧桑的原因: ; ; 。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展示质疑

1、请举例说明中国灿烂文明的具体表现

2、中华民族经历百年沧桑的原因

3、外国列强的侵略对我国造成了那些危害

4、请举例谈谈中国怎样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5、请例举我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抗争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 知识升华

当堂检测:

1、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水平,西方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中国的科技文化( ) ①西方国家从古至今没有自己的科技文化 ②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③从古至

今一直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④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下列图片说明了中华文明( )

①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②是身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自豪 ③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④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 )

①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②百年屈辱的历史 ③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④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其原因是( )

①几代人都不愿回首的可怕梦魇 ②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国家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

①使中国落入灾难的深渊 ②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使中国开始觉醒成为东方强国 ④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这座东方宝库。据此回答7---8题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教科 九年级思品教案 教科版思品八下第九课
  • 1、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2015-08-17)
  • 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015-09-24)
  • 3、教科版五年级影子的观察教案(2016-01-12)
  • 4、教科版六下科学教学案例,知网(2016-07-22)
  • 5、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温度与气温》教案(2016-07-30)
  • 6、《珍贵的教科书》教案(2016-08-02)
  • 7、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思品导学案(2016-09-09)
  • 8、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下载(2016-09-21)
  • 9、教科版分子动理论教案(2016-09-21)
  • 10、首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案(2016-09-21)
  • 11、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案(2016-09-22)
  • 12、海上日出教案(2016-09-22)
  • 13、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2016-09-22)
  • 14、五年级下册科学电子教科版(2016-09-23)
  • 15、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科版教案(2016-09-23)
  • 16、广州教科版英语五年级录音(2016-09-23)
  • 17、教科版四年级上册pdf(2016-09-23)
  • 18、三年级上册教案教科版动物的共同特征教材分析(2016-09-24)
  • 19、液体热胀冷缩教科版教案(2016-09-24)
  • 20、教科版 七年级 政治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2016-10-18)
  • 21、教科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案 教科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016-10-18)
  • 22、小学四年级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教案(2017-04-21)
  • 23、教科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2017-05-13)
  • 24、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的手儿巧教案(2017-05-13)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九年级思品教科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教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jiaoan/5250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