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生考试网 专题列表

多边形面积练习题的相关文章

烟花美文网专题频道“多边形面积练习题”的相关文章,提供与“多边形面积练习题”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多边形面积练习题

09-10

  数学用语,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多边形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等。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多边形面积练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多边形面积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   一、 填空题。   (1) 108平方米=(    )平方分米   2.25平方米=(    )平方厘米   18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75厘米=(   )分米   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7公顷=(   )平方米   (2)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底是(   )厘米。   (4) 一个梯形面积是84平方米,上底是6米,下底是8米,它的高是(   )米。   (5) 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   )厘米。   (6)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    )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96平方厘米,上底是10厘米,高是6厘米,下底是(  )厘米。   (8) 把3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9)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 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   )倍。   (11)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96平方米,高是12米,上底是5米,下底是(    )米。   (12)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    )。

面积的认识培训体会

篇一:面积的认识培训体会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的认识 衡阳市实验小学 肖 敏 教学前思: 本课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几何的开始,是学生接下去学习面积单位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有着很大影响。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07-20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课题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0页例6.   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师说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

面积的含义评课

07-20

标签: 含义 面积 关键词: 面积 含义
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面积的含义评课,欢迎参考!   面积的含义评课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74--77《面积的含义》。本课内容是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成直观形象的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孩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选用电子白板辅助本课教学,它以其特有的人机交互功能实现了在常态课堂下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课件的直接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更改、充实、甚至创造“课件”内容,从而生成每个教师个性化的“课件”。   本节课我创设了4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 理解含义   二 操作实践 比较大小   三 分层练习 综合运用   四 回顾全课 小结延伸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先以涂色游戏导入,让孩子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出示两面大小不同的旗子,男女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涂红旗比赛。结果如意料中,让他们初步感知面有大有小。(大小)   然后让学生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

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一篇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我但任三年级数学教学,现就我的一节面积概念教学反思如下。 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我先从和班上小朋友比手掌的大小,比较数学书和自备本封面的大小入手,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也让他们体会到可以通过重合和观察直观的比较出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我再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比较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面图形的面同样是有大有小,从而自己总结出关于面积的定义,这种通过活动来认识概念的方法,就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的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在比较之初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法直接看出谁的面积大,当我出示两个看起来面积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比较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直尺量,利用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比较;有的同学通过重叠的方法去发现;预设时还想让学生通过画小方格或者印小方格的方法去得出结论。全班同学在交流时,同学们是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学生对于面积的比较形成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篇一: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4.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备课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 3. 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4. 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多边形面积复习教案

多边形面积复习教案篇一: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 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整理和复习 天河区四海小学 授课人:郑志雄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清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应用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磁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圣诞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大大小小的商铺都摆着一棵树,是一棵什么树啊?

多边形面积单元测试卷

多边形面积单元测试卷篇一: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和( )。 2. 2.3m2=( ) dm2 3200cm2=( )dm2 0.25m2=( )cm2 6500平方米=( )公顷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1.4m,它的面积是( )m2,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m2。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3cm和0.4cm,斜边长0.5cm,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cm2。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篇一:多边形的面积的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多边形的面积的整理复习》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点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建构知识网络。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准确的搞清楚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进行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奠定基础。通过归纳,形成网络图,使学生清楚面积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机械地识记公式。同时使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3、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的增进知识系统的构建。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篇二: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