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

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

2016-08-08 11:00:50 编辑:chenghuijun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2014的高考已经过去,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4 ...

  2014的高考已经过去,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一)

  2014安徽文综历史部分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就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有的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19.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领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和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2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撰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评思维 D.批评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36.(2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了中国,又把把中国的典籍宝藏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 欧洲,,大大深化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 1 8 世纪, 巴黎出版了欧洲文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的“中国热”。当中国的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走俏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走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 9 世纪达到顶峰 。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你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图14),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12分)

  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2.A 13.D 14.C 15.B 16.B 17.A 18.C 19.D 20.B 21.D 22.C

  36

  (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

  (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月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3)因素:地理环境等在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局限于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发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围;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呈现出复杂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价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联的意义。

  37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管理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等次 论述

  第一等 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明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 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二)

  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D】本试题考查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因为时间是1912年,处于辛亥革命后初期,不可能是“普遍现象”和“都市主流”,排除B、C选项;由于民国初年,刚刚推翻满清王朝,争取主权仍然是社会潮流,“利权”依然是社会进步的只要方面。

  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图4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 ~ 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C】本试题考查简单的历史常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排除A选项;1922年的自然课程的比重属于降低,不能够显示科学思潮的兴起,排除B选项;从整体看,清末民初,自然科学的设置比重还是比较的低的,依然属于人文主义的范畴。根据所学知识,1929-1936年,自然科学设置的比重比较大,在联系课本知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可以得出。

  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B】本试题考查的是题干中的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时间范畴是1912年-1919年,官僚资本是在1927年以后产生,排除A、D,根据排除法得出选项。再根据题干部分有“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的信息,得出选项。

  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图5

  A.①④③②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④①

  【B】本试题也是一贯秉承了“徽风皖韵”特色试题,围绕发生在安徽境内发生的大事件来印证全国的历史事件。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及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试卷图标可以看出先后是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战略反攻之千里跃进大别山、抗日战争的安徽战场、渡江战役之安徽前沿。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本试题主要是考查材料的信息处理能力,材料中有“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字样,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属于一五计划之三大改造内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期,主要是引导农民成立互助组,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再引导农民走上农业生产合作化道路。

  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图6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C】历年高考的历年试题,时间是主要的“向导”,也是历史的本来面目。百度百科之历史是这样解释的“人类历史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一般指一段时间间隔发生过的事物。”。由此看出时间就是历史的根本线索。题干部分的“H”点对应的点是2001年左右,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可得知。其余时间为1971、1987、2013年左右。

  19.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 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 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D】这个题目考美国政治权力的制衡,非常好的一个题,而且具有政治深意。告诫我们:必须要将全力放在笼子里。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监督,减少腐败。民主国家一般有两个原则,一个是“主权在民”,一个是“法律至上”。而专制君主是凌驾于制度和法律至上的,与民主国家“把权力关进笼子”是背道而驰的。

  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B】本试题考查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种尝试,显然超越了社会生产力的客观水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显然是严重脱离俄国的社会现实的,这是主要原因。

  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D】本试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新政”的概念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排除A选项;而“新政”的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本身,最大限度的保留自由企业制度的本身。材料中C选项没有体现出来。材料中突出“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2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法德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精神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C】本试题考查的是史学理论,这应该是安徽历史高考的一个亮点之一。任何史学研究,都必须基于史实的研究,这是史学研究的灵魂,是史学研究者的基本素养,排除选项中的A、D选项。如果偏于对各个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就有可能曲解甚至歪曲历史,达不到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排除D选项。

  36.(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森《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界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图14),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6分)

  【答案】通过上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分)

  【答案】东西方交流加深(西方人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和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12分)

  【答案】地理环境等自然环境的阻碍,使早期文明交流局限于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发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围;政治文明和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交流呈现出复杂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价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鉴意义。

  启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文明交流,推动人类进步。

  37.(28分)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经历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三)

  吴老师认为,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时空要求。“高考大纲从高考的现实需要出发,强调通史体系,根据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按照通史的思路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加以调整,遵循古代、近代、现代的时序,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强调知识的内在关系,构建起基本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学科体系。”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不突兀、重继承,让学生在平稳中完成试题。比较明显的趋势是接近教材,联系教材。单纯考查材料理解的试题大大减少,题干材料或问题表述上基本都有课本的“影子”,与教材中的考点联系比较紧密,并且强化了历史时空的关联。

  在接受本网专访时,吴老师还对历年来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回顾: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历史命题指导思想先后经历了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问题立意到素养立意的发展。历史学科素养是一种建立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问题解决基础上,更加宽泛、更高层次的学科修养,有人形象地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和“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与前几年历史试题相比,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材料阅读量和阅读难度有所降低,比较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比较符合历史教学和学习的要求,凸显了历史教学的学科特色。

  今年高考的选择题中,各题的题干均呈现为历史现象或历史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历史现象或图片进行分析或解读,难度比较适中。如第25题关于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第28题关于洋货日益增多并进入穷乡僻壤、第30题国民政府的《抗战期间宣传名次正误表》、第35题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等,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能够做出准确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在对知识点的考查上,仍是坚持“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则,无题不材料,无材料不出题。尤为突出的是今年的第40题,在教材知识的“边界处”做文章,突破学科边界,运用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新的话语系统来构筑新情景,从而大大增加了解题难度。

  此外,全国卷历来重视人的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今年的高考试题充分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许多题目折射时代,不避热点。既有关注民生,重视“三农”问题(25、28、41题)、民主法制建设(30、32、33、41、46题)的考查,又有民族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48题)的考查,还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34、47题)的考查,改革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第29、第45题)的考查等,在关注时代方面大胆直率、别开生面。


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相关热词搜索:安徽 试题 历史

1、篇一:安徽方特门票多少钱我记得168吧篇二:2015年芜湖方特门票多少钱?220 现价185热心网友 3-15 01:00查看"芜湖市"专题栏目篇三:安徽芜 安徽方特门票多少钱(2015-12-15)

2、2015年江西财经在安徽文科的录取分数篇一:2015年全国一本大学在江西文科录取分数线 2015年江西财经在安徽文科的录取分数(2016-01-09)

3、中学教师教育故事3000篇一:11 28第五中学教师分享教育故事 中学教师教育故事3000(2016-01-09)

4、七年级性息技术图片加工与制作篇一:性息素粘虫板招投标技术参数 七年级性息技术图片加工与制作(2016-01-09)

5、基层管理岗有工资吗篇一:基层管理人员的工资结构 基层管理岗有工资吗(2016-01-11)

6、安徽导游面试备考期间可以看书吗篇一:2012安徽导游面试题集锦 安徽导游面试备考期间可以看书吗(2016-01-11)

7、环保科学研究院罗宏简介篇一:21世纪的工业理念:生态工业 环保科学研究院罗宏简介(2016-01-11)

8、安徽外国语学院朱越篇一:2014年外国语学院硕士录取名单公示 安徽外国语学院朱越(2016-01-11)

9、基层管理岗位工资篇一:基层管理人员的工资结构 基层管理岗位工资(2016-01-11)

10、安徽水利建造师继续教育篇一:水利水电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考试试卷 安徽水利建造师继续教育(2016-01-12)

11、高速多少钱一公里篇一《高速公路成本》 高速多少钱一公里(2016-01-14)

12、7斤的东西发到安徽得多少钱篇一《安徽43岁孕妇产下14 7斤男婴 或创全国之最》 7斤的东西发到安徽得多少钱(2016-02-11)

13、女同性恋怎么干篇一《同性恋是怎样发生的》 女同性恋怎么干(2016-02-21)

14、安徽电信宽带720篇一《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宽带客户》 安徽电信宽带720(2016-02-23)

15、刺黄柏的作用(共3篇)刺黄柏【拼音名】Cì Huánɡ Bò【英文名】root of Slenderstalk Mahonia, root of Chinese Mahonia,Slender-stalk Mahonia【别名】老鼠刺、木黄连、刺黄芩、山黄芩、野黄芩。【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密叶十大功劳、细梗十大功刺黄柏的作用(2016-03-30)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4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hishi/54575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