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春怨李白

春怨李白

2016-04-01 12:54:4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春怨李白(共5篇)旧题新做——诗歌鉴赏旧题新做——诗歌鉴赏1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①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之。②谷鸟:山中或水边...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春怨李白》,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旧题新做——诗歌鉴赏》

旧题新做——诗歌鉴赏

1.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①宋之悌因事被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设宴送之。②谷鸟:山中或水边的鸟。

⑴“兴在一杯中”的“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4. 减字木兰花·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苏轼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子夜歌 李煜

②③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注】①醪:浊酒。②缥(piǎo)色玉柔擎(qíng):缥色,淡青色,青白色。这里指青白色的酒。玉柔,像玉一样洁白柔嫩,这里指女人洁白柔嫩的手。③醅(pēi):没有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 7.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⑵请简要分析颈联的表现手法。(5分)

2.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 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⑴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分)

⑵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3.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⑴“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⑵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⑴苏词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春月?请简要分析。(5分)

⑵两首词的内容都写春夜,都有喝酒,但二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简要分析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

5. 绝句 王雱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⑴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

⑵诗中哪一处点明了全诗的题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6分)

6.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⑴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⑵《沧浪诗话》认为诗歌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尾联加以赏析。(6分)

⑴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观实?(5分)

⑵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6分)

8. 春 怨 殷尧藩

柳花扑帘春欲尽,绿阴障林莺乱啼。 只愁明日送春去,落日满园啼竹鸡。

春 怨 李白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⑴李白《春怨》的最后两句各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5分)

⑵这两首同题诗都写春怨,请从诗歌塑造的形象及表达的情感两个方面,作简要赏析。(6分)

9.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

阿房废止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 ⑴“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⑵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请结合注释简要阐述。(6分)

10.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⑴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⑵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再见,碎片化阅读

我无法预言,如果破碎了瓦尔登湖畔明媚的阳光,如果拆毁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如果支离了陕北黄土地上平凡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会有多大改变。但我知道当人们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碎片化阅读时,人们一定无法领略这些“完整”的美好。

当深思熟虑的文集变得支零破碎、东拼西凑时,人们阅读的实质就发生了变化,阅读也变得越来越像看热闹。而这一切都演化成了阅读的不幸、文学的不幸、社会的不幸。这是一个连生活都十分碎片的时代,人们忙碌奔波,于是碎片化的阅读随处可见——早晚随意翻一翻名人微博,在车上随意浏览一下今天的新闻,下班后对网络小说如饥似渴。看似有着很大的阅读量,实则靠这些碎片阅读很难提升思想的境界,反而贻害无穷。 碎片传播了谣言。由于碎片化的阅读,人们根本不会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辨别,所以常常充当了网络推手散布谣言的工具。谣言的制造者们选择奇特、劲爆的话题对爱看热闹的网民投其所好;然而谣言就像“一旦打开就无法拧紧的水龙头”,时时刻刻传递着负能量。然而,当碎片化的阅读使人们丧失了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现象:你在义愤填膺地转发,有人却看着银行账户合不拢嘴。

碎片助长了低俗。为了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人们不分知识学历一律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填充,在急促的生活节奏下挤出一点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灵鸡汤。但是我们却忘了鸡汤虽好,却不管饱。“鸭梨山大”、“普大喜奔”等词语违背了大众语言的结构,思易破碎、拼装语言,更有一些低俗的词语,如“蛋疼”等。在碎片化的平台上,人们变真正的阅读变得困难重重。

从人类阅读史上来看,碎片化阅读具有空前的普世性,它使阅读不再成为一项特权,人人都享有此项权利。相比过往的木简、羊皮书、纸质书,电子阅读器更便于阅读,理论上所有的知识、信息都能让众人同时共享,这对当下社会的建设极具促进意义。不管身份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发言、交流之中,无论是教授还是农民,都自由享有阅读的机会。信息层出不穷,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甚至使得都市宅男宅女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阅读变得没有难度,变得轻盈。读者不必像过去那样背诵经典,只要加以电子搜索即可,也不必乘车去图书馆借书,身上所携电子书即藏有千万册。获取信息的便利,也使得大家不再珍视阅读的严谨性。面对海量信息,轻松、趣味性的东西越来越受读者欢迎,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普遍盛行。段子文化的兴起,不能说跟碎片化阅读没有关系。这种段子文化往往令读者不加思考,容易患上惰性思维症。片断信息的迅速复制传播,也使得读者容易受情绪牵制,乃至演变成文化群虻。

碎片化让阅读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面对汹涌而至的信息,如果一个人不想成为被动的接收器,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传统书刊本身含有一定的逻辑性,而碎片化阅读是散乱无序的,读者自身需要加以整合,把信息提升为知识。个人在参与群体交流时,如何不为流行的群体性情绪所左右,能作出自我分析、决断,这是很重要的。否则,个人就会变成一只无头苍蝇,在信息海洋中茫然不知方向。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信息的奴隶,这正是碎

11.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⑴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⑵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12. 汉江临泛① 王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通③。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注: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③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④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⑴与《使至塞上》中的写景诗句相比,两诗中的描写景物的诗句有何共同点?请简要分析。(5分)

⑵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得粗鄙而不加掩饰,滥贱而不与遮挡,无耻而不知羞愧;当人们肆意破碎我们的文化时,我们最后就找不到灵魂的栖息地。

碎片逼退了经典。如果朱自清活在21世纪,走到荷塘边,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在朋友圈或微博中写下“今天的荷塘很美”就结束了,那么《荷塘月色》就没了,散文就没了。国民普遍浮躁、功利化的阅读风气使经典少有人问津。各大畅销图书的榜单上,无一例外都是成功学、厚黑学等著作。走进图书馆,《红楼梦》等经典名著要不就是觅而不得,要不就是躺在某个犄角旮旯里布满灰尘、无人问津。对于许多人来说,某本书值不值得读,就看对自己“有用”还是“无用”。而读经典著作,不能帮助升职加薪,不能帮助屌丝逆袭,还不如街市上的《如来神掌》。

可是,我还是要坚定地说一声:再见,碎片化阅读——当我知道我将有可能成为你的奴隶之时,当我知道你弊病丛生时,我已选择和你说再见„„

不必担心“碎片化”阅读

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的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的调查报告指出,随着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10岁~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者超过六成,高于整体网民,这使未成年人的时间以及知识构成呈现“碎片化”趋势。对未成年人而言,这种“碎片化”生存趋势,需要引起关注。一方面“碎片化”可能破坏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二是碎片化阅读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和依赖,不利于形成有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习惯;三是新媒体海量信息造成的“抓眼球”特征,使得有一定负面或灰色色彩的信息往往被人们第一眼“抓”到,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客观认知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其实,深入一下,不难发现,这段话的一开始,似乎就存在着一种推理性问题,形式上的“碎片化”阅读,就一定导致“知识构成呈现‘碎片化’趋势”,这个结论下得有些缺乏依据,并且,后面那三点担心,也似乎显得有些多余,给人一种杞人忧天的感觉。

信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青少年通过手机报、博客、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即时通信等多种方式在坐公交车时用手机上微博,在各个生活的间隙获取新信息。这既是一种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发展的机遇,是孩子们能够更有效学习的一种难得机遇。因为这种阅读形式,更有利于孩子们进行阅读,并进而储备知识,甚而形成作自己的学识。

一是因为,这种“碎片化”阅读,更符合未成年人的接受知识的特点。心理学已经证明,一个人的不同生理阶段,其注意力都有不同特点,集中精力的时段也有所区别。这就是幼儿园一节课20分钟,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设立的依据;而大学里面的大课堂,往往半天当中,只休息一次;做学问的学者们,做到工作室、实验室以后,就不知道多少小时了。可见,这种“碎片化”阅读方式,对孩子们来说,可说是,投其所好,正中下怀。不但不会影响他们的阅读效果,可能还有可能增强阅读效率和效益。

再者来说,这种没有强制性的“碎片化”阅读,给了孩子们一个充分的选择性权力,爱看什么看什么,肯定能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遇到了他喜欢的东西,就像大人们“他乡遇故知”一样,有说不完的话,看不够的劲儿,阅读效果,就会不知有多好了。新课程理念,不就是提倡让孩子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吗?这种自主式的阅读,或许就是时代赐给孩子们一个机遇,我们大可不必像叶公那样,一方面喊着“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口号,一方面,又把孩子们课外那点自主式的“碎片化阅读”,看作了洪水猛兽,非得去横加干涉为痛快。

其三因为,所谓的信息“碎片化”,实际上反映了知识来源的多元化。信息化时代必然推动新兴媒体的井喷式发展,它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时空距离,使得信息的呈现、获取更加迅捷。这既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要,也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无疑也成了一个人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自然、历史、科学、文化、时事、社会民生等各方面内容。虽然这些“碎片”独立存在,但并不妨碍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二次加工、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进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学术观。这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吗?欧阳修说过,“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实际上讲的就是将“碎片化”“块状化”的一个过程。

至于说到“新媒体海量信息造成的‘抓眼球’特征,使得有一定负面或灰色色彩的信息往往被人们第一眼‘抓’到,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客观认知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更不能算在“碎片化”的头上了。“碎片化”若如此,那“块状化”所作的怪,就更不用说了,这都关系到一个正确引导的问题,而不能简单地归过于“碎片化”阅读、获取,这一对青少年学生利多弊少的现代化阅读方式身上。

碎片化阅读的“轻”与“重”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每天从手机、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上,我们能接触到海量信息,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容易。对于这种新兴的碎片化阅读,人们的态度各持一端。保守主义者悲观地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文化正在大踏步倒退;乐观主义者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促进了大家交流。实际上,不管喜与忧,这种阅读方式使人们阅读的份量变轻了,同时,

片化阅读应具的重量所在。

碎片化阅读的“挺”与“踩”

-处理海量信息 蒋原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媒介的传播速度加快,导致信息泛滥,为碎片化阅读创造了条件。我们不可能用以往的阅读方式接受海量信息,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碎片化阅读是一种应对方式。这种阅读方式改变了我们文化发展的节奏,使得深度文化作品越来越不受关注,破坏了印刷文化的很多习惯,消解印刷文化的深度性、连续性、统一性。但碎片化阅读很难简单用好坏来评价,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都可以。对我来说,网络阅读就开阔了我的视野,查阅资料也很方便,但进行学术研究肯定还是要传统阅读。-将成文化灾难 李建军(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印刷文化带给人的是一种从容,尤其是对文本的一种深入体会。而碎片化阅读则更平面化,剥夺人们阅读时沉浸其中的感觉。尤其是,碎片化阅读更具有一种娱乐性和游戏性,使得阅读不再具有文化意义,而成为一种娱乐的手段。这种片断式阅读的习惯,容易使人疲倦甚至厌倦,因为它只是身体上的一种联动,这时的所谓阅读,就具有了“反文化”的特性。碎片化阅读取代传统阅读,可能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一旦取代,则势必是一场文化的灾难。

阅读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对内容体会的深度。碎片化阅读有新鲜感,但这只停留在新鲜感上。经典阅读被取代后,我们势必成为文化无根的人,因为我们的文化不能仅停留在新鲜感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重视经典传统阅读教育,要保护印刷文化。 -妨碍深入交流 章赓(传媒文化研究者)

碎片化阅读让个人不那么孤立,通过手机、微博等联接,会拥有一个虚拟社群空间,获得心理上的一种支撑感,自己也能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大家还能讨论一些公共话题,对公民社会的建立有很大意义。不过,短时间内接触大量信息,导致人们越来越缺乏深度、持续性的关注,所有的话题都一掠而过。碎片化阅读会导致大家的深入交流越来越困难,因为大家都习惯浅层化阅读,耐心、兴趣都会受到影响,交流的气氛也必然是浅层的。大家仍然需要深度阅读,但深度阅读将会变得更加私人化,变成个人的爱好。

-丰富了生活 刘稳(中央民族大学学生)

读了很多年的纸质书,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用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边听音乐边看电子书。电子设备所带来的阅读在我的生活里占有一席之地,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但这种阅读只限于我对信息的需求,而当我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时,依然会用传统的方式去阅读。电子阅读和传统的持书阅读并不冲突,而是占据的时间段不一样。 -不容易积累知识 张云飞(公务员)

现在我每天上网看新闻,也看手机报,要花两三个小时。但这种阅读不容易积累知识,只留下模糊的印象,看过也就忘记了。电子阅读的随意性太大,都是被人为引导的,读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阅读的是什么。表面上阅读量很大,但实际上有效信息、知识很少,也缺少沉淀。养成这种阅读的习惯后,想沉静下来进行深度阅读就很困难,人会有浮躁感,要克服浮躁感是有难度的。 -便于讨论共同话题 王倩(出版社编辑)

每天上班我都会打开电脑,也会把QQ、MSN都挂上,开始浏览网页、交流信息。我从网上信息中会获得一些话题,而这些话题在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由于朋友大多也是80后,所以我们聊天也都有一些共同的话题,而这些话题来源于手机、网络信息。我们会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戏剧性或人性的信息,以供交流。如果有一段时间不去看这些信息,那我就out了!但是,网上阅读太浪费时间,有时候不知不觉大半天就被占用了。 相关数据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算上手机报等彩信类阅读媒体,手机阅读在中国用户中的普及率将超过3成,也就是超过2亿用户。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此外,我国人均手机阅读时长为每天6.06分钟。

微博用户数量在近一年内更呈爆炸式增长。以新浪微博为例,自2009年8月正式上线后,用户数以每周50%的速度增长,目前用户已达700万左右。微博单条信息基本都在150字以内,便于网络、手机传播、阅读。在国外的Twitter网站上,微博数量去年增长1400%,每天微博数量达到了3500万条,平均每秒微博数量达到了600条。

而在电子阅读器方面,该市场去年营收增长265%。2010年仅第一季度,中国的电子书阅读器销量将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达到全球市场的20%。出版行业普遍认为,电子书取代大部分纸质图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二:《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兰州一中2015-2016-1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马迁与班固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

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

(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有删改)

1.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

成书年代相差约180年。

B.《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

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

C.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

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D.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的思想并未受此影响,而班固则不同,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

支持当时政权。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

B.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C.《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

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B.《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

C.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

D.《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 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领绣州刺史。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

府以抚绥之。四年,改汉州刺史。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开宝五年,

①知辽州。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

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淳化二年,徙知雄州。方与僚..

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仓卒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人服其量焉。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未几,召还,条陈边事,.

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五年,又知沧州。至道初,移雄州。三年,复知沧州,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

谦。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选自《宋史·安守忠传》,有删改)

[注]①并:指并州,现在的山西太原一带。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春怨李白

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春怨李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淳化:是宋太宗的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B.兼:兼任,同时监管之意。同时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还有“假”“领”“摄”“署”“权”“陟”“行”等等。

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受禅: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后来中国的帝王更替,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守忠在蜀地任职时,为官清廉。由于战争刚刚平息,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库藏的

钱财不足,他就用自己的钱来贴补。

B.安守忠军事才能卓越,战功显赫。征伐太原,“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但因不是主春怨李白

帅,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参与了谋略。

C.安守忠改任雄州知州,处惊不变。面对军校的阴谋叛变,不仅有胆,而且有识,从容面

对,在谈笑之间消除了祸端。

D.安守忠在太祖登基后,深受重用。他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因冷静诚实地处理政务,太祖

不仅厚待,而且优先任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4分)

⑵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春 怨

殷尧藩春怨李白

柳花扑帘春欲尽,绿阴障林莺乱啼。

只愁明日送春去,落日满园啼竹鸡。

春 怨

李白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8.李白《春怨》的最后两句各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9.这两首同题诗都写春怨,请从诗歌塑造的形象及表达的情感两个方面,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⑴杜甫《登高》中“ , ”两句,表明诗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秋之情。

⑵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色的名句是“ , ”。

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衣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 , ”。

⑷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⑸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布列松:镜头里的忠实记录

法国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他的摄影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他让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了一种艺术。对世界上的大多数摄影师们来说,布列松就是一道“槛”。似乎只有读懂了他的作品,才能一窥摄影的究竟。

布列松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香特鲁小镇,叔叔路易是一个极具天赋的画家,也是布列松艺术道路上的启蒙者和最重要的影响者。“1913年的圣诞节,我第一次走进叔叔的画室,当时我只有5岁,但马上就被画布和画室的味道迷住了。”布列松由此开始跟随叔叔学习油画。

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国艺术与文学两年后,22岁的布列松应征入伍,度过了一段让他“很难适应”的军旅生涯。也许是被匈牙利摄影师马丁·芒卡西的作品《三个黑人少年奔向浪涛》吸引,退伍的布列松出人意料地去了当时法国的非洲殖民地科特迪瓦,成为一名猎人。很多人都钦佩布列松的冷静。法国导演路易·马勒曾回忆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时的布列松:当时巴黎学生暴动已经达到最高峰,到处一片混乱,但布列松仍能冷静地面对事态,一小时只拍了4张照片。这应该得益于他在打猎中练就的技巧——准备,等待,等待,等待,最后扣动扳机„„

布列松在科特迪瓦感染了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病情的严重曾一度让他筹划自己的葬礼。但最后,他还是挣脱了死神。从此,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退缩了。

布列松和他小巧的35毫米莱卡照相机见证了几乎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以及一些

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和人物。他曾亲历1948年甘地被暗杀事件和甘地的葬礼,也曾记录过西班牙内战和巴黎解放,以及印度的分裂和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作为西方记者,他还曾获准进入新中国和苏联拍摄。

在研究1949年前后的中国历史时,可资借鉴的影像资料比之其他年代明显要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归功于布列松。1948年12月初,作为著名的美国《生活》杂志特派摄影记者,此前一直在东南亚采访的布列松乘飞机从缅甸仰光飞抵北平。在北平停留的12天,他的镜头忠实地揭示了政局剧烈动荡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和苦难。出版于1954年的摄影作品集《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的封面就拍摄于北京街头——一名来城里贩卖蔬菜的农民正在吃饭,背后是一脸茫然的店主和空荡荡的店面。

1949年初,布列松赶在解放军包围北平之前飞赴上海,此后一直在江浙沪一带拍摄,直至9月份乘船去香港采访。当时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手中的纸币几乎成为废纸,在一幅照片中,一名携带着零用钱上下班的富人的自行车把上,挂着一大捆纸钞,直观地反映了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另外一幅照片中,人们疯狂地挤在银行门口,企图兑换一点黄金,眼神中充满恐慌和无助。在南京,他在市民买米的拥挤队伍里,抓拍到了一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的照片,与另外一张上海饱受饥饿的人们哄抢米店的照片一起,反映了令人恐怖的饥荒对人性的摧残。

布列松在中国采访的这一年,正是中国命运的“转折年”。他客观地记录了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的轰然倒台,同时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和南京的历史性画面。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布列松应我国政府邀请访华3个月。作为首位进入新中国采访的摄影记者,他拍摄的有关新中国的大量纪实照片广受西方读者的欢迎,也打开了一扇西方观察一个新生政权的窗户。同时,他的作品和全部采用抓拍的工作方式,对当时中国的摄影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布列松在世界摄影舞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似乎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美国华盛顿科克林艺术画廊主任菲利普·布鲁克曼评价布列松说:“他不但改变了摄影,而且改变了我们通过照片观看世界的方式。”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摘自王兵《布列松:镜头里的忠实记录》,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国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

创立者

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摄影之父”。 (百度百科)

② “经过加工或导演的照片,我没有兴趣„„相机是素描本,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

具,

是我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驭„„摄影者需凭借极为精简的方法才能达到表现上的单纯„„必须永远秉持对被摄者与自己的最大尊重!” “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也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 (摘自布列松《决定性瞬间》)

⑴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布列松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摄影家,他的这种天赋才华,深受同样极具天赋的画家叔叔路易的启蒙和影响。

B.受《三个黑人少年奔向浪涛》影响,布列松在科特迪瓦成为一名猎人,这历练了他的冷

篇三:《李白的诗全集1》

一、生平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二、诗集录目

《将进酒》、《静夜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赠汪伦》、《行路难》、《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侠客行》、《菩萨蛮》、《菩萨蛮》、《行路难 其一》、《送友人》、《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关山月》、《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古朗月行》、《登金陵凤凰台》、《清平乐》、《清平乐》、《春夜洛城闻笛》、《忆秦娥》、《宣州谢朓楼饯别校..》、《短歌行》、《春思》、《夜宿山寺》、《行路难 其二》、《从军行》、《从军行》、《越中览古》、《秋思》、《秋思》、《把酒问月》、《玉阶怨》、《古风 其十九》、《送别》、《送别》、《送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长歌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听蜀僧浚弹琴》、《金陵酒肆留别》、《赠孟浩然》、《杂诗》、《怨情》、《怨情》、《夜泊牛渚怀古》、《陌上桑》、《乌夜啼》、《梁甫吟》、《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山中问答》、《战城南》、《战城南》、《清溪行 ( 一..》、《南陵别儿童入京》、《古意》、《北风行》、《送友人入蜀》、《襄阳歌》、《采莲曲》、《远别离》、《答王十二寒夜独酌..》、《客中行》、《白马篇》、《杨叛儿》、《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妾薄命》、《白头吟》、《劳劳亭》、《梁园吟》、《对酒》、《对酒》、《江上吟》、《拟古》、《山中与幽人对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哭晁卿衡》、《长门怨》、《江夏赠韦南陵冰》、《日出入行》、《临路歌》、《草书歌行》、《乌栖曲》、《当涂赵炎少府粉图..》、《苏台览古》、《寄东鲁二稚子 ..》、《清平调词三首》、《悲歌行》、《登太白峰》、《秋浦歌十七首》、《上云乐》、《秋下荆门》、《哭宣城善酿纪叟》、《长门怨二首》、《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灞陵行送别》、《玉壶吟》、《塞上曲》、《沙丘城下寄杜甫》、《天马歌》、《赠宣城宇文太守兼..》、《经下邳圯桥怀张子..》、《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白云歌送刘十六归..》、《翰林读书言怀,呈..》、《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雪谗诗赠友人》、《宣城见杜鹃花》、《鲁郡东石门送杜二..》、《公无渡河》、《送杨山人归嵩山》、《秋日鲁郡尧祠亭上..》、《豫章行》、《九日》、《春怨》、《自遣》、《夜下征虏亭》、《折杨柳》、《胡无人》、《去妇词 ( 一..》、《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九日登山》、《感兴其一》、《观猎》、《鞠歌行》、《鞠歌行》、《望夫石》、《塞下曲六首》、《金门答苏秀才》、《相逢行》、《出自蓟北门行》、《书情题蔡舍人雄》、《赠张相镐其一 ..》、《赠宣城赵太守悦》、《闺情》、《阙题》、《阙题》《赠从孙义兴宰铭》、《叙旧赠江阳宰陆调》、《独漉篇》《上留田行》、《独不见》、《猛虎行 ( 此..》、《扶风豪士歌》、《闻丹丘子于城北营..》、《有所思》、《君子有所思行》《冬夜醉宿龙门觉起..》、《答高山人兼呈权顾..》、《冬日归旧山》、《东海有勇妇 代..》、《答杜秀才五松见赠》、《江夏行》

《赠别从甥高五》、《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赠清漳明府侄聿》、《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军行》、《白纻辞 其一》、《白纻辞 其二》、《笑歌行 ( 以..》、《赠僧崖公》、《自梁园至敬亭山见..》、《登金陵冶城西北谢..》、《白鸠辞》、《上之回》、《赠张相镐其二》、《下途归石门旧居》、《古风其十八》、《北上行》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感遇其一》、《自代内赠》、《长相思二首》、《紫骝马》、《登梅冈望金陵赠族..》

《过汪氏别业其一》、《送贺宾客归越》、《赠从弟冽》、《泾川送族弟□ ..》、《登黄山凌□台送族..》、《酬崔五郎中》、《陪侍郎叔游洞庭醉..》、《春日陪杨江宁及诸..》、《郢门秋怀》、《于五松山赠南陵常..》、《送温处士归黄山白..》、《答长安崔少府叔封..》、《结客少年场行》、《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送储邕之武昌》

篇四:《西宫春怨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西宫春怨>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译文]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西宫春怨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鉴赏]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时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西宫春怨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问题是她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该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净扫黄金阶>“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沈德潜<说诗

篇五:《春怨阅读答案_春怨翻译赏析_作者金昌绪》

<春怨>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金昌绪。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译文]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春怨阅读答案_春怨翻译赏析_作者金昌绪。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鉴赏]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

相关热词搜索:春思 李白 春怨 春思李白和春怨金昌绪
  • 1、春思方岳李白(2016-06-04)
  • 2、杜甫的诗全集(2015-12-18)
  • 3、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2015-12-19)
  • 4、思乡诗李白(2015-12-19)
  • 5、李白诗词(2015-12-19)
  • 6、描写喝酒的豪放诗句(2015-12-19)
  • 7、有关李白的故诗(2015-12-19)
  • 8、别董大 古诗(2015-12-19)
  • 9、古朗月行古诗(2015-12-19)
  • 10、关于牡丹的四句诗(2015-12-19)
  • 11、李白的诗(2015-12-19)
  • 12、李白写的诗(2015-12-19)
  • 13、山水田园诗李白(2015-12-19)
  • 14、李白诗句(2015-12-21)
  • 15、竹石古诗(2015-12-21)
  • 16、赵翼论诗(2015-12-21)
  • 17、李白的诗句有哪些(2015-12-21)
  • 18、赞颂梅的诗句(2015-12-21)
  • 19、四季诗句大全(2015-12-22)
  • 20、杨万里的诗全集(2015-12-22)
  • 21、望洞庭古诗(2015-12-22)
  • 22、菊花四句诗(2015-12-22)
  • 23、名胜古迹的诗(2015-12-22)
  • 24、有哪些诗(2015-12-23)
  • 25、思乡的古诗(2015-12-23)
  • 26、李白关于舟的诗(2015-12-23)
  • 27、景色的诗句(2015-12-23)
  • 28、关于李白的诗(2015-12-24)
  • 29、李白的思乡诗句(2015-12-25)
  • 30、李白的思乡诗(2015-12-25)
  • 31、早发白帝城的诗意(2015-12-25)
  • 32、李白的诗歌(2015-12-25)
  • 33、江雪古诗(2015-12-25)
  • 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2015-12-26)
  • 35、表达对女子爱慕的诗句(2015-12-27)
  • 36、赠汪伦古诗(2015-12-27)
  • 37、描写秋月的诗句(2015-12-27)
  • 38、村居古诗(2015-12-27)
  • 39、关于李白的诗有哪些(2015-12-28)
  • 40、李白的诗句(2015-12-28)
  • 41、关于秋天美景的诗句(2015-12-29)
  • 42、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2015-12-29)
  • 43、李白山水田园诗大全(2015-12-29)
  • 44、李白的诗都有那些(2015-12-29)
  • 45、李白的诗作有(2015-12-29)
  • 46、小儿垂钓古诗(2015-12-30)
  • 47、李白的关于赏月的诗词(2016-01-01)
  • 48、赠汪伦的诗大全(2016-01-01)
  • 49、写桥的诗句(2016-01-01)
  • 50、李白描写是像作者的诗句(2016-01-01)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春怨李白”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春怨李白"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zuowen/shicijianshang/3360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